长江口海域声速剖面特性及其对多波束勘测的影响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4年10-12月一个航次的测量数据,分析了长江口附近某海区的声速结构特点,发现该海域的声速结构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非常大,随着潮汐的变化,声速日变化量较大,具有类似潮周期现象,即随着落潮大量淡水和泥沙的注入以及涨潮时新鲜海水的补充,声速的时空变化较大,致使多波束系统的波束导向和声线跟踪偏差较大,很大程度的地影响了多波束系统的勘测精度(特别是边缘波束对应的水深数据误差更大).针对于此,给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其他文献
在COHERENS基础上,建立了一个σ坐标下的三维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夏季环流数值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夏季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环流系统(黑潮、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长江冲淡水)。
对长江河口水下沙洲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把水下沙洲分为4种基本类型:节点型沙洲、弯道型沙洲、涨落潮流分异型沙洲、分汉口型沙洲。并研究了河口区若干典型沙洲在最
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是基于原始方程组的三维斜压海洋模型,其垂向采用。坐标,便于引入大陆架地形,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河口近岸海域的潮流数值模拟中。但是POM采用固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