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福利恶化型增长陷阱”

来源 :国际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入世后,中国的纺织业有可能面临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在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完全实现后,中国的实际GDP将比加入世贸以前提高约2000億元,约占当年实际GDP的1.5个百分点。这其中,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应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因为在加入世贸以前,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不得不受到“多种纤维协议”的约束,国内许多厂家和公司由于得不到配额不能出口,而且配额的范围从棉类扩大到化纤,再扩大到毛、丝、麻等服装,这些正好是我国纺织品工业的强项,我国也就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配额市场的主要供应国,每年向配额市场的出口(包括从香港转入配额市场的)约占纺织品总出口的60%。在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谈判将有以双边协议为主转向以多边协议为主,并且在多边协议的基础上享有所有缔约国的优惠。而且,WTO规定对发展中国家纺织品配额将保留到2005年为止,其中,根据中美关于纺织品的双边协议,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可能保留到2009年。那么到2005年以后,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的大部分配额将取消,可以预测届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可能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二、入世后,要防止中国纺织业陷入“福利恶化型增长陷阱”
  虽然入世后中国纺织品出口可以有较大的增长,但是由于中国是纺织品贸易大国,出口的增长如果是在相对价格下降的前提下,那么可能出现伴随贸易条件恶化的经济增长,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所说的“福利恶化型增长”,即经济增长反而带来国家福利的下降。这种下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解释:一方面,供给量不断上升,相对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需求弹性缩小,同等贸易量的扩张使得贸易条件恶化得更严重。
  出现“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原因,我们已经在前面说过,就是供给量的不断上升和需求弹性的不断下降共同造成了贸易条件的恶化,所以,防止出现“福利恶化型增长”必须防止贸易条件的恶化。
  1.积极推动纺织品工业的技术进步、结构升级。
  到目前为止,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90年代我国纺织工人每小时的工资成本已经达到40美元,比1985年增了1倍。虽然我国纺织工业的劳动力成本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它已经开始高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威胁的竞争国的劳动力成本。例如,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纺织工业每小时劳动力工资成本分别为0.37美元和0.23美元,分别相当于我国纺织工业劳动力成本的92.5%和57.5%。
  而且,在我国纺织品工业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我国纺织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却在低水平徘徊。据《中国纤维手册1990》统计,1988年的纺织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比1980年上升30.4%,大大低于同期的劳动力工资成本的增长幅度。这种差距在90年代还在加大。因此,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我国的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在不断减弱,对我国纺织品的需求弹性也在下降。特别是多种纤维协定经过10年过渡期后将逐渐取消配额限制,并且形成纺织品和服务贸易的自由竞争,这将使我国劳动密集型集中的纺织工业受到其他提供更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强有力的挑战。
  另外,在入世以后或在多种纤维协定取消纺织品和服装配额之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加速纺织工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相比之下,我国纺织工业现在的工业技术和设备落后陈旧,生产的纺织品在高档产品上的竞争力十分微弱。在发达国家,纺织工业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精密仪器,使得纺织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变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纺织工业的自动化,尤其是纺纱和织布的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这样,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低档次上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威胁,在高档次上不具有与发达国家竞争的能力,这就有可能使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陷入“贸易真空”的境地。为了防止纺织品需求弹性不断下降,在劳动力成本不可逆的情况下,我国的纺织工业只能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应对将来更严峻的市场挑战。当然,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目前的优势仍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不可以为了提高产品的档次而盲目地将自身的优势抛至脑后。只是在抓住现有的优势的同时,尽快地提高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需求。
  2.改革现行的外贸体制,打破地区分割、自成体系的经济格局,摆脱恶性竞争的局面。
  中国现行的外贸体制还保持其传统的外贸出口收购制,至少80%以上的贸易机会直接由外贸专业公司控制,外贸公司趁机压价收购,形成恶生竞争,破坏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价格系统。同时在80年代的纺织品业的区域转移中,大量的低水平生产重复配置,以至于出现县及乡镇的整体素质不高,大中城市素质虽高,但是存在退出障碍的现象。因此,产出部门过分拥挤,销售渠道狭窄,加上各地保护主义盛行,使得国内纺织市场拥挤不堪,企业不得不以过度竞争求得生存,更没有余力开发技术,调整生产结构。在这种情形之下,就有可能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福利恶化型增长”,即企业生产产量越高,企业利润反而越低。
  加入世贸以后,我国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改革现有的外贸体制,改变外贸公司垄断的格局,打破地区封锁,增加外贸的透明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贸法规体制,并且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分工协调,发展规模经济,以形成统一的竞争格局,来面对世界市场的挑战。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纺织品的过度供给,防止出现贸易条件的恶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