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要做到切实有效,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现状,做到与时俱进,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特别是不能忽视少数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应该在重视整体有效性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个体有效性。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力求做到有所加强、有所改进和有所创新。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想提高教育效果,首先就要把以往管教学生的思想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针对学生需要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对其中合理的需要尽量满足。设置学生资助、学习帮助、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指导、服务机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激励和教育,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帮助“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渡过难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
二、让情感教育贯穿政治课堂教学始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轻松自由、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学习。与此同时,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列宁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为人的情感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政治课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既是一门政治课,需正面说理教育;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门实践课,所讲授理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以情感人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到信念的确立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认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能借助自己良好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要充分利用政治这一学科的双重地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用心去学习政治,进而提高教学课堂效果。
三、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为掌握而学习》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要求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转化为通过教学使学生行为发生变化的期望,即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从而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从目前的政治课教学来看,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没有目标意识,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混为一谈,教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知识、观点作为核心目标,忽视对学生道德心理各方面(如道德情感、需要、自我认识等)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的指导,忽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指导,因而导致了明理不到位,缺乏明理的力度和深度,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不够明确,对行为的要求一般化,无鲜明特点等弊端,忽视了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塑造人格教育的最本质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每课的教学目的,充分理解该课的教学要点,全面思考该课的教学目标。只有做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反馈矫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只有依据教学目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和强化反馈矫正意识,让学生能清楚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因此,必须强化“反馈矫正”的环节。
五、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要想使教学获得成功,那么必须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有机的结合,使二者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目前一些政治教师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上课还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授,学生受的模式。其实仍延用这种过时的教学模式,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的“主体”功能与教师的“主导”功能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六、强化“激趣”教学意识
激趣,顾名思义即激发兴趣。从教育心理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政治重要性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观上自觉重视该科的学习;另一方面根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教育人”的原则,可采取一些方法、措施和手段,使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达到趣中求知、趣中受益的目的。也即,使学生通过思想教育活动获得情绪的满足,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一种感兴趣的心理倾向,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主体功能。
此外,导语是否精练有趣,选讲例题是否典型,授课语言是否简练而富有激情,板书是否概括、明晰等,也都对课堂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课堂效率”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决不是三言两语,几条建议就能解决的问题。以上我的几点浅见薄识仅供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想提高教育效果,首先就要把以往管教学生的思想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针对学生需要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对其中合理的需要尽量满足。设置学生资助、学习帮助、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指导、服务机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激励和教育,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帮助“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渡过难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
二、让情感教育贯穿政治课堂教学始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轻松自由、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学习。与此同时,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列宁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为人的情感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政治课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既是一门政治课,需正面说理教育;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门实践课,所讲授理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以情感人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到信念的确立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认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能借助自己良好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要充分利用政治这一学科的双重地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用心去学习政治,进而提高教学课堂效果。
三、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为掌握而学习》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要求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转化为通过教学使学生行为发生变化的期望,即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从而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从目前的政治课教学来看,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没有目标意识,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混为一谈,教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知识、观点作为核心目标,忽视对学生道德心理各方面(如道德情感、需要、自我认识等)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的指导,忽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指导,因而导致了明理不到位,缺乏明理的力度和深度,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不够明确,对行为的要求一般化,无鲜明特点等弊端,忽视了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塑造人格教育的最本质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每课的教学目的,充分理解该课的教学要点,全面思考该课的教学目标。只有做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反馈矫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只有依据教学目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和强化反馈矫正意识,让学生能清楚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因此,必须强化“反馈矫正”的环节。
五、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要想使教学获得成功,那么必须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有机的结合,使二者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目前一些政治教师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上课还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授,学生受的模式。其实仍延用这种过时的教学模式,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的“主体”功能与教师的“主导”功能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六、强化“激趣”教学意识
激趣,顾名思义即激发兴趣。从教育心理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政治重要性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观上自觉重视该科的学习;另一方面根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教育人”的原则,可采取一些方法、措施和手段,使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达到趣中求知、趣中受益的目的。也即,使学生通过思想教育活动获得情绪的满足,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一种感兴趣的心理倾向,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主体功能。
此外,导语是否精练有趣,选讲例题是否典型,授课语言是否简练而富有激情,板书是否概括、明晰等,也都对课堂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课堂效率”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决不是三言两语,几条建议就能解决的问题。以上我的几点浅见薄识仅供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