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及举措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生活化气息很浓厚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与数学之间有着不容割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处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化学生数学思维、启迪学生灵感智慧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众多教师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旨在突出初中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但实践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教师还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无法发挥教学生活化的真实效力。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发展与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和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想要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好地适应这种情况。
  1.初中数学就是关于生活的数学
  我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也可以为生活提供服务,初中数学更是如此。比如: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细心的人会发现,牙膏的包装有大有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吗?你在上课时,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黑板的问题吗?你在坐公共汽车遇到堵车时,想到尽快消除堵车的方案与数学知识有关吗?你开灯与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與照明度的问题吗?你在开、关窗户时,想过窗户的面积与采光量的问题吗?上述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2.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初中数学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缩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生活事件都多多少少与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复杂、烦琐的数学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不会出现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局面。这种教学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平时课堂上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且多加练习,从中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神秘关系。如: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可以解决《孙子算经》中记载的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依题意可得: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来解决。
  3.利用生活常识转变抽象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概念教学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但教师必须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初中数学学科也来源于生活,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变得生动具体。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常识将较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例如,以《频率与概率》这一节的教学为例,频率与概率就是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中文字性的描述正确理解与掌握两者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化情境:“部分同学都有下午喝奶茶的习惯,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个习惯和爱好,再想一想自己喝奶茶的频率是多少,如果以一周为基数,大家喝奶茶的概率是多少?”有学生提出:“我挺喜欢喝奶茶的,基本上每天下午放学都会用零花钱买一杯奶茶。这样说的话,我喝奶茶的频率是一天一次,也就是每天都会喝一杯奶茶,概率则是100%。”有学生提出:“我对奶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基本上三天左右才会喝一次,那我喝奶茶的频率是3天一次,概率差不多则是40%到60%。”教师利用学生课余的生活习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帮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与经历理解了频率与概率这个概念。当学生面对这两个数学概念时就会联想到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进而获得深刻的认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建设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用积极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初中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主体性越来越重视,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来控制课堂的走向和发展。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其对任课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比较喜欢的话,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大。而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比较反感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方式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同时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最后,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多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相关的公式、原理,使数学更加生活化。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向与重要策略,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新课改,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加强实践与研究,在数学学科教学与现实生产生活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与运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地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代数学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自学能力的锻炼、数学思维的养成等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代数教学;基础知识;自学能力;数学思想  人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并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进而形成了数学。数学
摘 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作文是试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从作文在试卷所占的分数中不难发现,作文是语文得到高分的重要部分,不容小觑。它可以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发挥想象的能力、词语搭配能力等等,这样便促使学生充分运用语文方面学习到的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新课改犹如一股清风,无疑为中学作文教学打开一扇窗
前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低,但是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应该改变原有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不同于其它知识学科,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采用傳统的教学方法,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积极性,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方式,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不但能促进积极的思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一、数学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更进一步的要求了在高中课堂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激发,并真正的实现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生方式对知识进行良好掌握.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新课改进行良好的理解及落实,以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高效、自主的投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去。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风影响着众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正在逐步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走向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落后之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现的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
对于英语真正的教学是在初中开始的,面对这样一个和世界接轨的国家,英语的学习无非就是最重要的。所以,学生对待英语的学习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与此同时更要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促使自己真正成才。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