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生活化气息很浓厚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与数学之间有着不容割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处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化学生数学思维、启迪学生灵感智慧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众多教师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旨在突出初中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但实践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教师还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无法发挥教学生活化的真实效力。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发展与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和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想要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好地适应这种情况。
1.初中数学就是关于生活的数学
我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也可以为生活提供服务,初中数学更是如此。比如: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细心的人会发现,牙膏的包装有大有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吗?你在上课时,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黑板的问题吗?你在坐公共汽车遇到堵车时,想到尽快消除堵车的方案与数学知识有关吗?你开灯与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與照明度的问题吗?你在开、关窗户时,想过窗户的面积与采光量的问题吗?上述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2.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初中数学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缩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生活事件都多多少少与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复杂、烦琐的数学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不会出现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局面。这种教学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平时课堂上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且多加练习,从中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神秘关系。如: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可以解决《孙子算经》中记载的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依题意可得: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来解决。
3.利用生活常识转变抽象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概念教学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但教师必须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初中数学学科也来源于生活,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变得生动具体。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常识将较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例如,以《频率与概率》这一节的教学为例,频率与概率就是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中文字性的描述正确理解与掌握两者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化情境:“部分同学都有下午喝奶茶的习惯,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个习惯和爱好,再想一想自己喝奶茶的频率是多少,如果以一周为基数,大家喝奶茶的概率是多少?”有学生提出:“我挺喜欢喝奶茶的,基本上每天下午放学都会用零花钱买一杯奶茶。这样说的话,我喝奶茶的频率是一天一次,也就是每天都会喝一杯奶茶,概率则是100%。”有学生提出:“我对奶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基本上三天左右才会喝一次,那我喝奶茶的频率是3天一次,概率差不多则是40%到60%。”教师利用学生课余的生活习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帮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与经历理解了频率与概率这个概念。当学生面对这两个数学概念时就会联想到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进而获得深刻的认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建设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用积极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初中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主体性越来越重视,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来控制课堂的走向和发展。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其对任课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比较喜欢的话,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大。而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比较反感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方式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同时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最后,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多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相关的公式、原理,使数学更加生活化。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向与重要策略,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新课改,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加强实践与研究,在数学学科教学与现实生产生活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与运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地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众多教师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旨在突出初中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但实践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教师还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无法发挥教学生活化的真实效力。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发展与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和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想要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好地适应这种情况。
1.初中数学就是关于生活的数学
我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也可以为生活提供服务,初中数学更是如此。比如: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细心的人会发现,牙膏的包装有大有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吗?你在上课时,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黑板的问题吗?你在坐公共汽车遇到堵车时,想到尽快消除堵车的方案与数学知识有关吗?你开灯与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與照明度的问题吗?你在开、关窗户时,想过窗户的面积与采光量的问题吗?上述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2.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初中数学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缩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生活事件都多多少少与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复杂、烦琐的数学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不会出现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局面。这种教学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平时课堂上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且多加练习,从中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神秘关系。如: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可以解决《孙子算经》中记载的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依题意可得: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来解决。
3.利用生活常识转变抽象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概念教学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但教师必须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初中数学学科也来源于生活,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变得生动具体。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常识将较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例如,以《频率与概率》这一节的教学为例,频率与概率就是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中文字性的描述正确理解与掌握两者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化情境:“部分同学都有下午喝奶茶的习惯,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个习惯和爱好,再想一想自己喝奶茶的频率是多少,如果以一周为基数,大家喝奶茶的概率是多少?”有学生提出:“我挺喜欢喝奶茶的,基本上每天下午放学都会用零花钱买一杯奶茶。这样说的话,我喝奶茶的频率是一天一次,也就是每天都会喝一杯奶茶,概率则是100%。”有学生提出:“我对奶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基本上三天左右才会喝一次,那我喝奶茶的频率是3天一次,概率差不多则是40%到60%。”教师利用学生课余的生活习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帮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与经历理解了频率与概率这个概念。当学生面对这两个数学概念时就会联想到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进而获得深刻的认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建设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用积极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初中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主体性越来越重视,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来控制课堂的走向和发展。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其对任课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比较喜欢的话,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大。而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比较反感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方式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同时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最后,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多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相关的公式、原理,使数学更加生活化。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向与重要策略,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新课改,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加强实践与研究,在数学学科教学与现实生产生活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与运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地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