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霸王别姬;古筝;关峡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16-03
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取材于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作曲家关峡根据这个故事为筝、箫、女高音与乐队创作了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作品中不仅用音乐描写了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场面,还描写了项羽和虞姬情深意长、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有缠绵悱恻、哀怨动人的诀别,抒发了江山不再、美人去兮的悲壮情怀。
从乐曲的整体结构上来看,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是以东方叙事结构与西方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多乐段并列结构[1],乐曲具有再现三部曲特点,全曲按照表现内容可分为十个部分:①引子,旋律的急速下行和不协和音的运用为全曲奠定了一种悲壮的基调。②连接部一,运用箫和古筝的刮奏技巧,营造出战争开始的前奏氛围。③“四面楚歌”场景,缓慢的旋律行进中演奏声部增多,力度加强,最终结束在一个不协和音程上,描绘楚霸王内心的无奈和战争的开始。④十面埋伏与古战场画面,采用了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来描绘号角声音,配合打击乐器来渲染古代战争声势浩大的场景,展示激烈的战争场面。⑤连接部二,用低沉的箫声描绘出空灵的意境,映衬虞姬内心的忧愁。⑥京剧唱段,由京剧名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改编而成,唱腔含蓄而细腻,表现出了虞姬的忧愁。⑦连接部三,使用舒缓的慢板来过渡到发展部主题。⑧乐曲发展部,分“剑舞”“诀别”两个部分,开始部分采用古筝和箫描绘虞姬举剑翩翩起舞的场景;紧接着,全曲进入高潮,展现虞姬的深爱与英勇诀别。⑨乐曲再现部,缩减和再现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主题,结合京剧南梆子唱段,交代了楚霸王“乌江自刎”。⑩尾声,采用京胡、古筝、箫和京剧女高音,仿佛是虞姬夢中与心爱的楚霸王重新相见,营造出了梦幻般的艺术氛围。
连接部一中的古筝由刮奏和右手弹奏两个部分组成。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古筝先是采用左右手交替快速刮奏在高低音区呈示,用以模仿西洋乐器中竖琴的音色。如同流水一般的古筝声音,由急入缓,由强变弱,使得音乐的发展渐入佳境,随着古筝的长气息的休止和黯然的箫声响起,音乐进入了一个安静的状态,这突如其来的安静,让人产生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种内心不详的预感。箫声结束后,紧接着响起一阵急促的古筝声,这急促的古筝声音,打破了从前宁静的氛围,预示着后面楚军陷入敌军十面埋伏的场景。
在古筝演奏技巧运用方面,作曲家采用了古筝大幅度颤音,摇指技巧和刮奏技巧。大幅度的颤音增添了旋律的紧张度。长气息的摇指,更是将乐曲悲愤的情感抒发到了极点。刮奏技巧的运用,缓冲了引子材料中急速、激烈的音响,更将古筝清亮的音色和乐器中丰富的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
谱例1:(m7-m13)

古筝“剑舞”部分是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的方整型乐段,后四小节在前四小节的基础上变化重复,素材源于交响曲中的引子片段的主题。作曲家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同头换尾”的音乐手法发展而成。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作曲家运用古筝写意的手法[2],刻画出了虞姬优美的身姿。作曲家采用了小三度与大二度的级进手法,使得旋律细腻委婉,清角和变宫音的使用更为乐曲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从侧面体现出了一个女子的幽怨。八分附点与前八后十六节奏将虞姬轻盈、灵动的舞步描绘得栩栩如生。上下起伏的旋律描绘了虞姬内心积蓄的痛苦与矛盾。面对项羽的战败,虞姬内心是痛苦的,但在表面上却是“强颜欢笑”,如此双重矛盾的心情也激起了虞姬内心的波澜。
在古筝演奏技巧的运用方面,作曲家大量运用了古筝丰富多元的演奏技巧。采用了较为短促的八分附点节奏、揉弦技巧和八度大撮技巧。急促的八分附点节奏描绘出了虞姬窈窕的身姿和优美灵活的舞步。八度大撮技巧的运用突出强调了古筝饱满、清亮的音色,揉弦技巧突出了古筝演奏技巧中“以韵补声”的特点,又综合了戏曲中京剧唱腔的“程式化”因素,使得乐曲富有一种水墨画般的诗意美。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特点。
谱例2:(m201-m208)

“诀别”部分的主题引自于引子片段和连接部一的主题,作曲家采用模仿复调的写作手法将其展开发展,形成“诀别”的主题。
在音乐表现手法上,该段旋律承接“剑舞”片段,是“剑舞”部分的发展。作曲家采用了古筝八度音程大跳与小三度音程和小二度音程的旋律进行方法,将虞姬内心不舍的情感抒发到了极致。古筝与箫两种不同的乐器在中高音区交替进行,如同虞姬内心两种不同情感在彼此对话,生动刻画了虞姬矛盾的心情。在乐器编配上,作曲家采用了箫与古筝这两种极为朴素的中国乐器,使得旋律具有一种小桥流水般幽雅宁静的质朴美,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在古筝演奏技法上,采用了长气息的摇指、左手揉弦和左手颤音技巧。长气息的摇指技巧使得旋律听起来柔和委婉,更加表达出虞姬内心的“愁”。左手揉弦和左手颤音将虞姬内心与楚霸王不舍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谱例3:(m209-m223)

尾声部分的音乐,再现了呈示部中的京剧唱段,同时又与连接部一中的音乐形成彼此的呼应。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尾声部分所要表达的是虞姬在死后对于楚霸王的追思。由于这时候楚霸王和虞姬都已死去,音乐中呈现的已不再是现实的人物,所以这里的音乐更多的不是去描绘人物形象,而是去渲染意境。
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作曲家采用与连接部一相同的演奏技法——刮奏,只是这里的刮奏位于故事结束的尾声段落,故事已经缓缓落幕,所以古筝的刮奏显得非常缓慢,停留在我们耳边的只是那一段悠远而清脆的箫声。该部分中,低沉的箫声配合着古筝缓慢的刮奏,营造出了一种如同梦幻一般朦胧的意境,低沉舒缓的旋律寄托着虞姬对楚霸王宁静悠远的遐思,这遐思仿佛是千年的回响,又把听众带到了《霸王别姬》的唯美的爱情故事中。
谱例4:(m307-m315)

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是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作为创作的主题,融合吸取西方交响音乐元素,采用西方交响音乐作曲手法来表现中国民族元素的乐曲。乐曲创作过程中,作者不仅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精髓,还潜心研究西方创作技法,抓住了中西音乐文化中的共性,例如,在连接部一和尾声中,作曲家采用古筝和竖琴在乐器音色和乐器特点上的共性——它们都比较擅长模仿流水般的声音、节奏变化都较为自由,用中国传统器乐来代替西方交响乐队中的竖琴。这种应用大大提升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地位,开拓并发展了当代交响乐的新的音乐语汇,为21世纪的作曲家们创作和研究有中国元素的交响乐提供了新的借鉴。[BW(S(S,,)]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抓住中西音乐的共性,还善于把握中西音乐的各自特点,并根据所要描绘的不同场景和人物形象,选择最适合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霸王别姬》中的两位主人公虽然都是悲剧性人物,但是他们的形象又有所不同。虞姬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面对项羽的战败,虞姬虽然在表面上若无其事,但她的内心却无比痛苦,虞姬内心的情感特点,是更加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之“中和”的审美特点,故用中国传统的音乐表现最为合适。作曲家利用中国传统音乐擅长写意和表达含蓄的特点,采用箫和古筝两种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编配来表现虞姬的人物形象。楚霸王内心的情感则更为激烈,更适合用西洋交响乐队来表现,作曲家抓住了西方交响音乐中擅于情感的宣泄和描绘宏大场面的特征,将楚霸王悲壮的形象特点和战争激烈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作者正是把握了中西音乐文化的特点,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特征,才使得作品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而不显得突兀。
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采用中国古筝、箫和京剧与西方交响乐队相互融合,交响乐队中恢弘的气势和中国传统乐器的清新淡雅,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彼此对接,好像东西方文化在彼此对话,彰显了文化多元性的色彩。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借助西方的艺术形式表现我们自己民族文化”[3],根据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中西方音乐文化中选取最适合的音乐元素进行描写。在“剑舞”片段中,作者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民族化音阶调式和“以韵补声”的特点,还借鉴运用了西方音乐元素中的复调等创作技法,使得音乐风格新颖独特,又不丧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一部成功的作品,是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应该兼备艺术性和社会性两种不同的属性。这对于作曲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部作品好不好,关键要符合人民大众共同的审美需求,看人民大众喜不喜欢。纵观我国交响音乐的创作历史,很多作品虽然在创作技术方面很新颖,但是它们很多都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范围和时代的需求,使得作品创作出来没有人欣赏,所以导致这些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埋没了。而关峡的作品《霸王别姬》却是因为符合时代和人民大众的需求而获得了海内外的赞誉。在《霸王别姬》这首乐曲中,作者采用了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间传统音乐京剧、古筝和箫进行创作,运用较为简单的五声调性写作和较为简单的织体进行,使音乐简单易懂,符合大多数老百姓的审美需求,最终赢得了人民大众的肯定。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自产生起就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的演奏艺术和地位随之发生改变。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音乐思潮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尝试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合西方交响创作技法来创作音乐作品。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中的古筝创作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种尝试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要想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交响音乐作品,要在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点,在借鉴吸收西方音乐文化进行中国音乐创作的同时,应该深刻把握和了解中国音乐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一切借鉴都不应该以牺牲本民族的文化独特性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合理、谨慎地对待外来文化。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写作,能够使我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让读者更加关心这个问题,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继续研究的兴趣。
注释:
[1]禹 晓.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7.
[2]王耀華,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363.
[3]茹 果.关峡:用交响乐表述中国文化[J].紫光阁,2006(11):46—47.
(责任编辑:韩莹莹)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16-03
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取材于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作曲家关峡根据这个故事为筝、箫、女高音与乐队创作了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作品中不仅用音乐描写了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场面,还描写了项羽和虞姬情深意长、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有缠绵悱恻、哀怨动人的诀别,抒发了江山不再、美人去兮的悲壮情怀。
一、《霸王别姬》结构分析
从乐曲的整体结构上来看,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是以东方叙事结构与西方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多乐段并列结构[1],乐曲具有再现三部曲特点,全曲按照表现内容可分为十个部分:①引子,旋律的急速下行和不协和音的运用为全曲奠定了一种悲壮的基调。②连接部一,运用箫和古筝的刮奏技巧,营造出战争开始的前奏氛围。③“四面楚歌”场景,缓慢的旋律行进中演奏声部增多,力度加强,最终结束在一个不协和音程上,描绘楚霸王内心的无奈和战争的开始。④十面埋伏与古战场画面,采用了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来描绘号角声音,配合打击乐器来渲染古代战争声势浩大的场景,展示激烈的战争场面。⑤连接部二,用低沉的箫声描绘出空灵的意境,映衬虞姬内心的忧愁。⑥京剧唱段,由京剧名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改编而成,唱腔含蓄而细腻,表现出了虞姬的忧愁。⑦连接部三,使用舒缓的慢板来过渡到发展部主题。⑧乐曲发展部,分“剑舞”“诀别”两个部分,开始部分采用古筝和箫描绘虞姬举剑翩翩起舞的场景;紧接着,全曲进入高潮,展现虞姬的深爱与英勇诀别。⑨乐曲再现部,缩减和再现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主题,结合京剧南梆子唱段,交代了楚霸王“乌江自刎”。⑩尾声,采用京胡、古筝、箫和京剧女高音,仿佛是虞姬夢中与心爱的楚霸王重新相见,营造出了梦幻般的艺术氛围。
二、古筝音乐分析
(一)连接部一中的古筝音乐
连接部一中的古筝由刮奏和右手弹奏两个部分组成。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古筝先是采用左右手交替快速刮奏在高低音区呈示,用以模仿西洋乐器中竖琴的音色。如同流水一般的古筝声音,由急入缓,由强变弱,使得音乐的发展渐入佳境,随着古筝的长气息的休止和黯然的箫声响起,音乐进入了一个安静的状态,这突如其来的安静,让人产生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种内心不详的预感。箫声结束后,紧接着响起一阵急促的古筝声,这急促的古筝声音,打破了从前宁静的氛围,预示着后面楚军陷入敌军十面埋伏的场景。
在古筝演奏技巧运用方面,作曲家采用了古筝大幅度颤音,摇指技巧和刮奏技巧。大幅度的颤音增添了旋律的紧张度。长气息的摇指,更是将乐曲悲愤的情感抒发到了极点。刮奏技巧的运用,缓冲了引子材料中急速、激烈的音响,更将古筝清亮的音色和乐器中丰富的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
谱例1:(m7-m13)

(二)“剑舞”中的古筝音乐
古筝“剑舞”部分是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的方整型乐段,后四小节在前四小节的基础上变化重复,素材源于交响曲中的引子片段的主题。作曲家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同头换尾”的音乐手法发展而成。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作曲家运用古筝写意的手法[2],刻画出了虞姬优美的身姿。作曲家采用了小三度与大二度的级进手法,使得旋律细腻委婉,清角和变宫音的使用更为乐曲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从侧面体现出了一个女子的幽怨。八分附点与前八后十六节奏将虞姬轻盈、灵动的舞步描绘得栩栩如生。上下起伏的旋律描绘了虞姬内心积蓄的痛苦与矛盾。面对项羽的战败,虞姬内心是痛苦的,但在表面上却是“强颜欢笑”,如此双重矛盾的心情也激起了虞姬内心的波澜。
在古筝演奏技巧的运用方面,作曲家大量运用了古筝丰富多元的演奏技巧。采用了较为短促的八分附点节奏、揉弦技巧和八度大撮技巧。急促的八分附点节奏描绘出了虞姬窈窕的身姿和优美灵活的舞步。八度大撮技巧的运用突出强调了古筝饱满、清亮的音色,揉弦技巧突出了古筝演奏技巧中“以韵补声”的特点,又综合了戏曲中京剧唱腔的“程式化”因素,使得乐曲富有一种水墨画般的诗意美。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特点。
谱例2:(m201-m208)

(三)“诀别”中的古筝音乐
“诀别”部分的主题引自于引子片段和连接部一的主题,作曲家采用模仿复调的写作手法将其展开发展,形成“诀别”的主题。
在音乐表现手法上,该段旋律承接“剑舞”片段,是“剑舞”部分的发展。作曲家采用了古筝八度音程大跳与小三度音程和小二度音程的旋律进行方法,将虞姬内心不舍的情感抒发到了极致。古筝与箫两种不同的乐器在中高音区交替进行,如同虞姬内心两种不同情感在彼此对话,生动刻画了虞姬矛盾的心情。在乐器编配上,作曲家采用了箫与古筝这两种极为朴素的中国乐器,使得旋律具有一种小桥流水般幽雅宁静的质朴美,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在古筝演奏技法上,采用了长气息的摇指、左手揉弦和左手颤音技巧。长气息的摇指技巧使得旋律听起来柔和委婉,更加表达出虞姬内心的“愁”。左手揉弦和左手颤音将虞姬内心与楚霸王不舍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谱例3:(m209-m223)

(四)尾声部分中的古筝音乐
尾声部分的音乐,再现了呈示部中的京剧唱段,同时又与连接部一中的音乐形成彼此的呼应。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尾声部分所要表达的是虞姬在死后对于楚霸王的追思。由于这时候楚霸王和虞姬都已死去,音乐中呈现的已不再是现实的人物,所以这里的音乐更多的不是去描绘人物形象,而是去渲染意境。
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作曲家采用与连接部一相同的演奏技法——刮奏,只是这里的刮奏位于故事结束的尾声段落,故事已经缓缓落幕,所以古筝的刮奏显得非常缓慢,停留在我们耳边的只是那一段悠远而清脆的箫声。该部分中,低沉的箫声配合着古筝缓慢的刮奏,营造出了一种如同梦幻一般朦胧的意境,低沉舒缓的旋律寄托着虞姬对楚霸王宁静悠远的遐思,这遐思仿佛是千年的回响,又把听众带到了《霸王别姬》的唯美的爱情故事中。
谱例4:(m307-m315)

三、古筝音乐诠释
(一)古筝替代竖琴拓展交响乐音乐语汇
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是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作为创作的主题,融合吸取西方交响音乐元素,采用西方交响音乐作曲手法来表现中国民族元素的乐曲。乐曲创作过程中,作者不仅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精髓,还潜心研究西方创作技法,抓住了中西音乐文化中的共性,例如,在连接部一和尾声中,作曲家采用古筝和竖琴在乐器音色和乐器特点上的共性——它们都比较擅长模仿流水般的声音、节奏变化都较为自由,用中国传统器乐来代替西方交响乐队中的竖琴。这种应用大大提升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地位,开拓并发展了当代交响乐的新的音乐语汇,为21世纪的作曲家们创作和研究有中国元素的交响乐提供了新的借鉴。[BW(S(S,,)]
(二)中西乐器对比刻画男女主人公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抓住中西音乐的共性,还善于把握中西音乐的各自特点,并根据所要描绘的不同场景和人物形象,选择最适合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霸王别姬》中的两位主人公虽然都是悲剧性人物,但是他们的形象又有所不同。虞姬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面对项羽的战败,虞姬虽然在表面上若无其事,但她的内心却无比痛苦,虞姬内心的情感特点,是更加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之“中和”的审美特点,故用中国传统的音乐表现最为合适。作曲家利用中国传统音乐擅长写意和表达含蓄的特点,采用箫和古筝两种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编配来表现虞姬的人物形象。楚霸王内心的情感则更为激烈,更适合用西洋交响乐队来表现,作曲家抓住了西方交响音乐中擅于情感的宣泄和描绘宏大场面的特征,将楚霸王悲壮的形象特点和战争激烈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作者正是把握了中西音乐文化的特点,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特征,才使得作品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而不显得突兀。
(三)中西乐器多元化展现和完美融合
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采用中国古筝、箫和京剧与西方交响乐队相互融合,交响乐队中恢弘的气势和中国传统乐器的清新淡雅,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彼此对接,好像东西方文化在彼此对话,彰显了文化多元性的色彩。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借助西方的艺术形式表现我们自己民族文化”[3],根据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中西方音乐文化中选取最适合的音乐元素进行描写。在“剑舞”片段中,作者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民族化音阶调式和“以韵补声”的特点,还借鉴运用了西方音乐元素中的复调等创作技法,使得音乐风格新颖独特,又不丧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一部成功的作品,是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应该兼备艺术性和社会性两种不同的属性。这对于作曲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部作品好不好,关键要符合人民大众共同的审美需求,看人民大众喜不喜欢。纵观我国交响音乐的创作历史,很多作品虽然在创作技术方面很新颖,但是它们很多都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范围和时代的需求,使得作品创作出来没有人欣赏,所以导致这些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埋没了。而关峡的作品《霸王别姬》却是因为符合时代和人民大众的需求而获得了海内外的赞誉。在《霸王别姬》这首乐曲中,作者采用了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间传统音乐京剧、古筝和箫进行创作,运用较为简单的五声调性写作和较为简单的织体进行,使音乐简单易懂,符合大多数老百姓的审美需求,最终赢得了人民大众的肯定。
结语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自产生起就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的演奏艺术和地位随之发生改变。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音乐思潮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尝试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合西方交响创作技法来创作音乐作品。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中的古筝创作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种尝试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要想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交响音乐作品,要在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点,在借鉴吸收西方音乐文化进行中国音乐创作的同时,应该深刻把握和了解中国音乐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一切借鉴都不应该以牺牲本民族的文化独特性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合理、谨慎地对待外来文化。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写作,能够使我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让读者更加关心这个问题,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继续研究的兴趣。
注释:
[1]禹 晓.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7.
[2]王耀華,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363.
[3]茹 果.关峡:用交响乐表述中国文化[J].紫光阁,2006(11):46—47.
(责任编辑:韩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