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 “绿色” 标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是根本目的。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质量,如何评价?我们从幼儿自身出发,以“兴趣”、“享受”、“收获”三项内容为标准,结合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思考,简单总结出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三项“绿色”标准,希望以此衡量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学前儿童 “绿色”标准
  一、研究背景、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决定因素。在幼儿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的发展,不是指个别幼儿的发展,而是指作为幼儿教育对象的全体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依靠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实现的。作为教育者,教师面对的既是个体的幼儿,又是群体的幼儿。我们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以幼儿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观察与经验的总结,探究出衡量幼儿教育活动质量的“绿色”标准,再以这个标准作为我们行动的方向和最终目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活动中的“绿色”标准
  作为教育者,每天都在进行教育质量的评价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幼儿的绝对发展水平为依据评价教育质量,要关注全体幼儿,不能停留在发展水平较差的幼儿上。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不是均速的、同等水平的发展,更不是相互等待的发展,而是每个幼儿在自身原有水平基础上的适宜的发展。我们以全体幼儿为观察对象,从每一个幼儿的自身水平出发,简单总结出教学活动中衡量教育质量的三个“绿色”标准。
  1.标准一: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要让幼儿注意到活动中的内容,先要让这一事物吸引幼儿。
  根据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善用生活中的每一种教育资源。幼儿正处于感觉动作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不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给幼儿提供形象直观的和有利于操作及探究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就是要将科学知识转化为与幼儿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引发幼儿全身心、多感官参与,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协调和融合的生动、多样的活动。
  从幼儿活动的意义上说,幼儿教育的资源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在带领孩子们参观科学发现室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各类乐器,他们十分感兴趣,“为什么这些长长的、短短的、还有的是弯弯的东西会发出声音呢”,这是个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度的科学原理,于是我就请孩子们尝试着拍手:“拍手会有声音吗?”“有。”“那拍完手,你们的小手有什么感觉呢?”有的说是麻麻的,有的说是痛痛的。“这就对啦,我们的小手要动起来,才会有声音呢!要想发出声音,必须要有两种物体产生振动才行。”孩子们对声源的概念还是有些模糊,但是他们都明白了“拍手的原理”,对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乐器是需要我们“动手”、“动口”它们才能发出声音。好奇的孩子们对这样事物产生兴趣,愿意了解、认识,教育活动就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基础。
  2.标准二:享受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就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幼儿来说,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应充分珍视幼儿每一个活动机会,努力使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充满兴趣的、高度投入的和持续有为的,让幼儿能充分享受活动。
  在美术活动《调皮的小老鼠》中,教师应该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老鼠的外形特点呢?究竟怎么说才能让孩子们学会表现老鼠的身体呢?结合幼儿庆祝六一的活动经验,活动中有气球,也有吃的瓜子,这两者便可以引用到活动中。“老鼠的身体,怎么就像我们吹气球一样,从尾巴的地方开始吹,慢慢吹慢慢地变大了呢!”孩子们就像观看魔术一样,看着老师“吹”出来一个老鼠的身体,大家看着看着就哈哈大笑。趁着孩子们好奇又专注的这股劲,我接着说:“老师还有一个魔术呢,这个调皮的小老鼠呀!就爱吃瓜子,可是它的肚子没那么大呀!只能慢慢地慢慢地吞进一颗大瓜子!”在说到“慢慢地吞进一颗大瓜子”时,我就顺势演示画出一个老鼠的身体。就这样,孩子们看着老师变了两个魔术,在笑声中学会绘画老鼠身体的技能。相较于老师枯燥地讲解着如何注意绘画老鼠的身体,这种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学,更能帮助幼儿享受这个学习过程,同时他们更愿意自己尝试这个“过程”。
  3.标准三:收获
  《纲要》明确提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中,其实教师很难做到在一个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发展,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孩子们创造出适宜他们挑战的环境,在真正关注个别的同时实现全面关注、全体发展。
  所谓的“收获”并不一定需要幼儿在活动中取得什么成绩或是得到什么表扬,而是幼儿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吗?其次是在活动中他有没有感受到有趣的内容?再者就是教师在幼儿原有水平上评价幼儿:相较之前,幼儿是否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关注的“收获”,更多的是无形的心灵上的收获,而不是物质上的收获。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起始阶段。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幼儿以至于婴幼儿开始。作为基础教育者,我们深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的未来在他们自己的手里,但是如何走向未来,我们有不可輕视的引导作用。拥有“绿色”的标准,对教育工作来说,是一把严格的标尺,督促着我们谨慎小心地哺育小壮苗。我相信孩子们拥有了“兴趣”之后,能够在活动中“享受”过程,“享受”快乐,最终有属于自己的“收获”,获得全面的发展。这只是一个比较浅显的衡量标准,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在自己具体工作中,不断丰富、深化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认识,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抓住早期教育,有一个明确而“绿色”的标准,就抓住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效率的关键,我们要为这一理念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
  [2]教师网.
其他文献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尝试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既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让音乐为美术插上翅膀,让美术随着音乐飞翔,现将浅见予以归结: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建立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好地激发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其产量和产值连年快速增长,产量从1978年的5.8万t,发展到2018年的3 842万t.袋栽食用菌是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已占我国食用菌栽培总量
在中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为智障儿童、聋哑儿童、盲童及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智障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智障儿童对各类音乐并不排斥,甚至比正常儿童更加喜欢音乐,因此通过音乐激发智障儿童的情感,促进他们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已经成了特殊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类科学,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课
摘 要: 化归思想作为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在科学解题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化归思想在科学解题中的几个应用.  关键词: 化归思维 科学教育 认知结构  “问题是科学的心脏”.科学问题的解决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归思维是科学中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直接攻击问题,而是对此问题进行变换、转换,直至最终把问题化归为某个(些)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几乎所有问题的解决都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舆论与目前教育机制的影响,很多幼儿园的办学出现“小学化”的趋势。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需求,在孩子幼儿阶段教授小学课程,违背了孩子的知识接受能力,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当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防止与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身心发展  目前社会上的幼儿教
摘 要: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重要的资源,是各种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因素。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积极性直接关系幼儿接受的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质量。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园长的良好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师队伍,进而推动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的有效管理沟通是幼儿园园长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园长和教师之间有效沟通才能使幼儿园上下拧成一股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园长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同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随时随地在发挥教育的作用。  一、生活即教育  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运用幼儿的生活实施幼儿教育,往往事半功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合理地生活,孩子们吃了什么、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思想价值与审美取向。唱词作为戏曲中主要的文学来源,其大多数文化内涵皆以唱词的形式呈现出来。  唱词,在中国戏曲中是个多概念的名词。它不仅是戏曲文学中的独立个体,还具有结构学、形态学和美学等多方面意义与价值。唱词有自身独特的文学特质,丰厚内涵与诗化韵律,还兼有表现内容、组织构建戏剧等任务。无论曲牌体亦或板腔体,词都与“曲”有着直接
期刊
1.经常赞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赏识和自信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发现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因为孩子对呵斥、严厉、否定性环境有天然的反感,他们对教师所说的事情和要求也会厌倦。相反,如果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那么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他们也会从中感受到信任的力量,在这种赏识、鼓励、信任的氛围中,孩子不自觉地会更加自信,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