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症结·出路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
  
  新课标的阅读目标部分就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现实的状况是“中学生阅读状况堪忧”“中学生不读书”、“中学生抛弃经典”……这差不多是老师谈中学生阅读时的共同表述语。
  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无须遮掩,中学生正在远离名著,远离社会与老师期待的阅读,远离人类文化的瑰宝和精华。没有时间,几乎是学生一致的理由。可调查情况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卡通、漫画等作品爱不释手。他们知道该阅读经典文本,也知道阅读经典文本的价值,可中学生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却又近乎本能地拒绝经典文本。那么,是什么原因把中学生阅读推上了尴尬与矛盾的二元悖论中,又该如何去化解这种悖论呢?
  
  二、症结
  
  1.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阅读功利性指向太强
  高中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有如下表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探究能力”表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新课标的阐述,也主要是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角度来表达的。我们也知道,文学阅读是审美,文学阅读往往是无功利的,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可我们走进书店,到处充斥的是“中学生必读XX”,“感动中学生的XX ”……大有学生不读这些书,纵使做人也枉然的味道。专家、出版社、教育主管部门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是,正是这些“必读”字样,让学生在阅读前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先验地对阅读望而却步。
  在学校里,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为了完成新课标的任务;二是为了学生的作文。老师用一种量化的目标来衡量学生的阅读。如一学期读了多少本书,多少字,做了多少字的读书笔记,有多少篇心得体会。至于学生是否读出了该读的内容,那是忽略不计的。
  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下,阅读变成必须完成的作业和功课。学生阅读目的也就仅仅成了一种敷衍老师的检查,积累写作素材,能够写好作文。阅读的功利目的暴露无遗。
  正是在这样赤裸裸的功利目标指引下,学生失去直面文本、整体感悟文本的机会,对文本的阅读演绎为一种生物学似的肢解,学生最终获得的不过是几块知识的碎片,这也就与促进“发展探究能力”的要求南辕北辙。
  2.牵引指向太强,个体独特感悟缺失
  新课标规定:“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悟,这是我们设置阅读的初衷。
  可我们受传统阅读教学观的影响,认为阅读是一种接受,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把文本意义反映给学生,学生阅读的过程被定义为被动地获得文本意义,从而接受知识记忆的过程。
  于是,老师不遗余力地条分细缕地讲解文本,专家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以“导读”的形式放在文本的重要位置。更有甚者,有些书以专家的解读为主体,作者与文本内容被放置在一个落满灰尘的角落,学生难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学生的阅读只是被动地接受专家拟好的既定答案,咀嚼专家嚼过的馍的过程。学生在进入正式的文本阅读前,头脑中已经装满观点。阅读,不过是去为观点寻找佐证的材料而已。这与新课标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要求背道而驰。
  学生丧失了阅读主体地位,也就丧失了品尝经典文化大餐的胃口,阅读效果自然也难如人意。学生也就以放弃阅读为快乐,视阅读为苦差。
  3.过分强调明白,忽略人生长远奠基
  语文新课标说:“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升道德修养。”这告诉我们,阅读并不主要着眼于现实,而是为了能够给予学生人生奠基。
  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对人生历程的美的追寻和积淀,而不是要求学生在瞬时明白文本中心思想,从而失去继续探索和追求的兴趣。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对某一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常常因为经验、阅历的原因,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的创作本义有所出入,但只要学生的“错位”理解看上去切合作品实际,让人信服。我们就应当给予肯定和认可,而不必过分矫正。
  可我们怕学生理解不到位,不停地指引,要给学生指出微言大义,学生在明白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提高的机会和兴趣。
  
  三、出路
  
  1.倡导“无用”读书,摒弃瞬时功利
  阅读的功利目标指向过强,反而抑制和磨灭了学生的阅读激情。我们追寻的应该是让学生在阅读书本过程本身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启发感悟,从启发感悟中得到提高,进而内化为一种人文意识的积淀。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大力摒弃阅读的功利色彩,还原学生亲近书本的机会。
  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把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素材积累等要求暂且放置,首先给予学生直面书本的机会。让学生在直面书本的过程中,构建起阅读的兴趣,把获得阅读的愉悦感作为首要的阅读追求。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审美愉悦,就能够建立真正的阅读兴趣。当有了兴趣后,老师再加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在对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阅读感悟中,把阅读行为从一种自发行为上升为一种自觉行为,进而变为学生自己主动探求的行为。最终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认识。”
  2.倡导个体独特感悟,摒弃别人先验观点
  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文本的美往往就是在这种读者与作者的错位理解中产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论《红楼梦》的话也振聋发聩:“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老师、专家硬是要把观点强加给学生,那只能够培养一批思想僵化、不知变通、更不会创新的平面人。这也就远远地背离我们设置阅读的初衷和终极目的。
  新课标也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选择“白文本”,而不是“专家解读本”;选择有必要注释的文本,而不是名家解读占据文本主体地位的文本。让喧宾夺主的书走开,让专家走开。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当学生从书中得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当学生得出错误的观点和结论时,老师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大力纠偏、拨正,当好“助产士”,而不是越俎代庖,把自己准备好的所谓标准答案灌给学生。当学生的认识过于肤浅,而让阅读几乎没有功效时,老师应该激励学生追寻更高目标。老师为学生指出方向,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情景氛围,“导而弗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个体的独特感悟。
  3.不看重现实明白,注重人生长远奠基
  新课标强调,阅读鉴赏的较高目标和较高境界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这表明学生的阅读目的,更多的是着眼于将来对学生本身人格、灵魂等方面的塑造,而不是把获得短时的阅读快感和乐趣作为最终目的。
  为了这个长远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应当允许学生在阅读中“得意而忘言”,而不是去追求短时间对文本既定意义的明白和掌握。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地发酵、深化,从而使学生真正从整体意义上去理解文本,领悟文本的精神实质。当几十年后,或许文本本身的内容已经被学生忘却,但是当年文本赋予他们的灵性还在,对生命的感悟、对灵魂的启发依然存在,并且不断深化,这对表明阅读目的才真正的实现。这也才是我们阅读应该追求的目标。
  为此,老师在强调学生调动阅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时,更多的是在必要的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寻求文本的真意境、真境界,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作者单位:四川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 四川双流中和中学)
其他文献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蕴含着人们对纯真感情的渴望。对适婚青年男女来说,爱情的初衷和父母的支持,是二人从相识到步入婚姻殿堂的基石。然而当地的“高价彩礼”却成为新人迈向幸福生活的“绊脚石”,甚至成为家庭生活的负担和隐患。为此,庆阳市妇联围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推出多项举措革除婚俗陋习,以此
岷县木版窗花年画是在岷县城乡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  岷县木版窗花的题材广泛,有历史人物,如“明暗八仙”“二十四孝”“四大美女”“四番射猎”等;戏曲故事,如“白蛇传”“西游记”等;民俗事象,如“顽童游戏”“琴棋书画”、花鸟草虫、三角规则纹样角云等。岷县木版年画主要有门神、灶神、天神、小型花鸟墙画等。  岷县木版窗花、年画印版墨稿纹样线条流畅自然、图案栩栩如生,平涂填色图案画风粗犷,色彩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概念,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和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心理健康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力图以他们各自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改造落后的中国社会,他们躬行实践、摇旗呐喊、孜孜以求,放下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知识人的架子,深入社会底层,关怀平民生存,冀望通过教育改变广大平民百姓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在当时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他们所体现出的对社会劳苦大众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令人感动,他们作为走出书斋的知识分
出门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  才走到一半路程,车载收音机里传出的,已尽是主题为暴雨、堵车和事故的信息。老鲁关了收音机,打开CD机,故作轻松地说:“来点儿优美动听的,你看这大雨天的,又跟你在一起,多难得!”他所謂的优美动听,是“亲爱的,你慢慢飞”,还有“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这时的我跟老鲁才认识不到一个月。听朋友说,他以前做过多种职业,仓管、司机、销售、管理,后来有了自己的公司,还是微型的。他还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又叫“重阳”。九九重阳是“阳”气极致之日,阴阳之气交接,为了避免邪气之侵袭,遂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以避祸求福的风俗。  南朝吴均记载的一个故事,为重阳节俗的起源提供了一个解释。据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
1995年的某一天,欧阳震华应黄慧宝的邀约,出席一个私人派对。到达宴会厅的时候,黄慧宝正和一个女子浅笑低谈。看欧阳震华进来,黄慧宝便迎了上去,和他打招呼,顺带着也将身边的女子给他做了介绍:“这是傅洁娴,名门之后……”  傅洁娴不待黄慧宝细说,就朝欧阳震华举起手中的香槟:“很高兴认识你!”不着痕迹地打断了介绍。  因为是私人派对,获邀的人并不多,而且每次都会出现一些新面孔。对欧阳震华来说,傅洁娴就是
故事一:当初我也该反对他们在一起的  那个男孩移植后肺感染,情况不太乐观。  我去水房打开水,正好遇到了他的母亲。也许是瞧着我和她的儿子年纪相仿,那位母亲主动问起了我的情况。听完后她长叹一声,说自己的儿子和我同龄,现在还前途未卜。  这样的压抑和失落,在这个楼层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的安慰廉价而无力,正要离开,只听见她低低地叹了一声:“他媳妇还怀着孩子呢,以后可怎么办?”  我的脚步停了下来,心
全职保姆住家,承诺爱护幼童  家住江苏省南京市的张敏和丈夫凌晓庆工作都很繁忙。2017年9月,张敏生下儿子鹏鹏,休满产假后便急着上班。因双方父母都在外地,均未退休,夫妻俩决定雇请保姆专职带鹏鹏。  2019年3月16日,经家政中介牵线,来自江苏省丹阳市的赵金娥愿意做住家保姆,协助凌晓庆夫妇照料孩子。张敏对赵金娥强调:“工资开高点没关系,必须负责任,我儿子的安全要放在第一位。”赵金娥连连点头答应,说
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直没有停过,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攻克一个个难关,水稻的亩产量一次次刷新:从500公斤到1000多公斤。2020年11月3日,袁隆平团队在长沙发布了又一个重大消息:第三代杂交水稻已经实现双季亩产1500公斤!如今,90岁高龄的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