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的重要核团——蓝斑核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身麻醉是由药物诱导的,可逆转的意识丧失状态。随着全麻药的研究从分子机制转型到神经网络,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源性睡眠-觉醒系统及相关功能网络核团参与其中[1]。研究麻醉诱导与复苏相关的神经网络核团,不仅有助于阐明意识丧失的神经网络机制,也有助于对麻醉复苏过程的深入理解。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光合细菌对血清中脂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高脂大鼠模型,以绞股蓝总甙为阳性对照物,研究光合细菌对高脂大鼠的调脂作用.结果光合细菌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从1987年10月至19990年12月进行的中、德合作研究项目-“初生空化比尺效应的对比试验”的主要成果,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初生空全比尺效应问题,提出了建议。
阿司匹林问世后的百余年来,在不同时代都有新的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简称抗炎药)出现.其中,以近几十年的发展尤为迅速,如20世纪60年代的吲哚美辛,70年
随着肌萎缩侧索硬化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近年有关这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恶性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研究也获行较大进展,特别是随着神经生理学、功能影像学、神经生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