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入门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a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常言“几何头,代数尾,还有函数追命鬼”。这句话说明了《图形与几何》在初中数学中一直处于“两难”的位置——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而对于这个内容,《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们时常深思,如何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呢?
   一、过好兴趣关,消除心理障碍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几何的学科特点,举出一些学生由于学了几何而带动数学成绩整体提高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几何的实用性、趣味性、几何推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人变得聪明,考虑问题周密,所以聪明人说“几何几何,越学越活”,蠢笨的人说“几何几何,脑袋想破”。谁还想当蠢笨的人呢?这样,便可从思想上消除畏惧心理。
   利用几何直观、多媒体资源,尝试Z Z课件平台和几何画板工具把抽象的几何知识,更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法和直观可信的画面,使得课本上“死”的几何知识能在屏幕上“活”起来,动静结合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提供了素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剪一些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图形变换的几种方式拼成各种图案,这能为三角形全等找对应元素提供很大的帮助。又如在学习轴对称时,让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剪窗花、设计轴对称图案等,可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几何知识还可以美化生活,深信学习几何是必要的,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好语言关,消除交流障碍
   我们发现,学生害怕学习几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几何语言不过关,在学习中,不能有效地应用几何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和思维。为此先得过好语言关,力求使语言准确规范。
   要让学生弄清字母、几何术语、定义、公理、定理等的意义和规范。如:一个小写字母几何里表示一条直线或线段,代数里却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一个大写字母代数里表示一个代数式,而在几何里却只能表示一个点;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和三角形(或者弧线、折线),四个大写字母表示四边形,多个大写字母表示多边形等等,要求学生动口说和动手写的时候都要先“安上姓再附上名”,这就和我们人的名字一样。
   注重三类语言的转换。几何语言指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通常是并存的,将三者之间相互转换,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本功之一。要训练学生多说、多写、多画,逐步做到几何语言准确简练,绘制图形正确清晰,符号语言使用规范,建立起三者的有机联系,教师先当好“翻译”,逐步使学生自己成为“翻译”。如角平分线(图1)是其图形语言,其符号语言应该表述为“OC平分∠AOB或∠AOC=∠BOC=[12]∠AOB”;再如等腰梯形,(图2)是其图形语言,其符号语言应为“梯形ABCD,AD∥BC,AB=CD”。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数学文本顺畅地进行交流。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将有助于学生领略文本中活跃着的、面貌独具的文化精神和它的源流,也会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图表形式呈现文化之源流、在文化视野下品味经典之意趣,是对语文文本解读进行的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文本;解读;文化;视野   语文的魅力既来自于风格迥异、变化多姿的文本语言,也来自于其内容所浸染的不同时代
1. 0是最小的整数.  辨析:错误.在有理数范围内,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所以0不是最小的整数.有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整数.  2. 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辨析:错误.因为有理数还包括0.  3. 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辨析:错误.有最大的负整数,是-1.  4. -a2一定是负数.  辨析:错误.当a=0时,- a2=0.  5. a一定大于.  辨析:错误.例如,当a=0时,==0,
高效、实效成为高中课堂教育者追求的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深入研究新课标与教学内容,力争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能力,令学生体验到快乐的真谛。
[摘 要]  语文课应该是最有文化味的课,理应承载文化传承的重任,给学生人文涵泳、文化熏陶。但在课堂上,教师却无意间在消解语文课的文化味,我们必须从主、客观上,尤其从上课的形式、内容,到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方面,力求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语文课;文化味;消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