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排血量与PiCCO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y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于成功放置PiCCO管路后即刻(0 h)和24 h,先使用热稀释法进行PiCCO监测,获得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然后再用USCOM法监测相同参数,均连续测量3次取均值。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两种方法测量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

共纳入31例重症患者,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9~89岁,平均(48.1±36.3)岁;体质量(68.7±17.5)k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1.2±3.1)分。使用USCOM监测的CO、CI、SV、SI均显著高于使用PiCCO监测值〔CO(L/min):6.32±1.98比5.86±1.72,t=4.887,P=0.000;CI(mL·s-1·m-2):61.68±20.17比56.84±17.34,t=5.189,P=0.000;SV(mL):61.9±19.7比57.0±16.9,t=3.977,P=0.000;SI(mL/m2):36.84±12.67比33.33±10.79,t=4.278,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得的CO、CI、SV、SI均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795、0.798、0.837、0.827,均P=0.0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24 h前后CO变化值平均为0.1 L/min,95%可信区间为-0.62~0.80。

结论

使用USCOM与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总体显示USCOM监测值高于PiCCO监测值,但相关性良好。

其他文献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失控反应导致的能够威胁生命的器官衰竭,其具有发病急、机制复杂、病死率高等特点,早期诊治尤为重要。目前用于诊断脓毒症的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微小RNAs(microRNAs)是一类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在细胞质中合成,主要通过微囊泡形式进入循环,并且能够稳定存在于循环中,可以被快速检测。通过总结以循环miRNAs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果,分析miR-15
医疗卫生档案中,档案保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妥善封存和保管,医学研究等一些信息资源,涉及到尖端科学研究或者国家利益,需要严格保密。本文分析了医疗卫生档
医院电子档案建设可以说是其档案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其可以适应信息技术及现代医院的发展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医院电子档案建设及管理中,其仍然存有许多的不
当前,在基层工作中,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升级和优化来说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的管理显得相当的关键。但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以便使
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这对于整个社保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保管理工作里,社会保险档案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它不仅记录了投保人的个人义务
已知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通过结合不同受体对神经细胞迁移发挥的诱向和斥向作用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Netrin-1对炎症反应过程具有正性调控作用,其发挥斥向作用的受体在白细胞中被发现,证实Netrin-1在炎症过程中可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对机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证实Netrin-1参与了炎症信号传递,具有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低氧诱导性细胞组织损伤、抑制细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开始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也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计算机技术同社保保险工作相结合,从而推动社保工作的效率,减少社保工作的管理失误。但是目前
在最近几年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同时社会保险项目越来越多,社会保险所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广泛,人民群众的参保意识逐渐提高,相对应的,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有关的业务数量越来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现代化及电子化档案管理,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还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的拖延和滞后,进行现代化及电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学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从而中职院校逐渐面临教育制度改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