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型计算题精选精析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近年中考化学试题发现,图像型计算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图像型计算题通常涉及多个化学反应,且各反应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图像型计算题的特点是计算与实验相结合,将实验数据标注在图像中,而题干中出现的数据较少,不足以满足解题的需要。现精选典型试题并作分析。
  例1 (山东烟台市中考题)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郾88 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郾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1) 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摇?摇?摇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 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
  解析:当加入的Na■CO■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废液由酸性(pH<7)变成中性(pH=7)。继续滴加Na■CO■溶液,它又与CaCl■反应生成CaCO■沉淀和NaCl,废液仍然呈中性。因Na■CO■溶液显碱性,在盐酸、CaCl■相继反应结束后若继续滴入Na■CO■溶液,废液将由中性转变为碱性(pH>7)。
  (1)由上图可以看出,与盐酸反应的Na■CO■溶液的质量是10 kg,与CaCl■反应的Na■CO■溶液的质量是5 kg(即:15 kg-10 kg),处理废液共用去Na■CO■溶液15 kg。
  (2)设Na■CO■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生成CO■的质量为y■。
  2HCl+Na■CO■=2NaCl+H■O+CO■↑
   106?摇?摇117?摇 44
   10 kg×21.2%?摇 x■?摇 y■
  ■=■?摇 解得:x■=2?郾34 kg
  ■=■?摇 解得:y■=0?郾88 kg
  又设Na■CO■与CaCl■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生成CaCO■的质量为y■。
  CaCl■+Na■CO■=2NaCl+CaCO■↓
   106?摇117?摇?摇?摇 100
   5 kg×21.2%x■?摇 y■
  ■=■?摇 解得:x■=1?郾17 kg
  ■=■?摇 解得:y■=1 kg
  废液恰好处理完时,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1.88 kg+15 kg-0.88 kg-1 kg=25 kg。
  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14?郾04%
  因为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4.04%,在10%~20%之间,符合选种液的要求,所以能用于小麦选种。
  答案:(1)15?摇 (2)能用于小麦选种
  点拨:只有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理清反应的先后顺序,才能正确解答图像型计算题。就本题而言,必须弄清“起点”“折点”“终点”的含义,在求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时,不能仅考虑Na■CO■与盐酸的反应而遗漏Na■CO■与CaCl■的反应,即,不能把“折点”当“终点”,否则,计算出的结果比实际含量偏低。
  例2 (2008年江西省中考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10 g水垢中,产生CO■气体的情况如右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0 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摇 ?摇?摇?摇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他杂质,溶解10 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摇?摇?摇?摇(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1)CaCO■和Mg(OH)■均能与盐酸反应,且CaCO■与盐酸反应有CO■气体生成,而Mg(OH)■与盐酸中和反应没有CO■生成。可见,3.3 g CO■气体全部是由CaCO■与盐酸反应生成的。
  (2)设10 g水垢中含CaCO■的质量为z,与CaCO■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CaCO■+2HCl=CaCl■+H■O+CO■↑
  100?摇?摇 73?摇?摇44
  z?摇?摇 m■×10%3.3 g
  ■=■?摇?摇解得:m■=54?郾75 g
  ■=■?摇?摇解得:z=7?郾5 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3)10 g水垢中含Mg(OH)■的质量为:10 g-7.5 g=2.5 g。
  设与Mg(OH)■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Mg(OH)■+2HCl=MgCl■+2H■O
   58?摇?摇73
  2.5 g?摇m■×10%
  ■=■?摇 解得m■=31?郾47 g
  溶解10 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54.75 g+31.47 g≈86.2 g。
  答案:(1)3.3?摇(2)75%?摇(3)86.2 g
  点拨:正确有效地解读图像,获取有用数据是解答图像型计算题的必备能力。同时,还要善于从图像外挖掘信息。本题中,图像仅反映了盐酸与CaCO■反应产生CO■气体的有关情况,而没有将盐酸与Mg(OH)■反应的情况直观地反映出来,只有写出发生反应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全盘考虑,才能正确计算所需稀盐酸的质量。
  练习?摇(2008年江苏宿迁市中考题)某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纯碱产品进行检测。取22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CO■+HCl=NaHCO■+NaCl;然后发生的反应是:NaHCO■+HCl=NaCl+H■O+CO■↑。
  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产生CO■的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标明二氧化碳质量的相应数值)
  (2)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
  (1)右图
  (2)94.6%
其他文献
雪,纯净洁白,滋润万物。她是冬季的精灵,春天的使者。中国古代咏物诗中,“雪”是诗人们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流传下来很多名篇佳句。《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字字珠玑的优美诗篇,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这些经典诗
摘 要: 当今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这种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在对人才实施全面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小做起,更需要从各个方面做起,其中包括艺术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教育,不但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美的体验,进一步提升欣赏技能和审美能力,这些都将对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结合教
小时候,我玩累了,到家捧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个底朝天,直呼:“真解渴,真过瘾。”父亲摸着我的头,惋惜地说:“哪有这样喝茶的?嗨!”  慢慢地,我已步入老年。我早已养成喝茶的习惯,并用心留意茶事、茶话。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茶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含有蛋白质、脂肪等十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等效果,对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发挥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