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对初中化学实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从改变实验教学流程、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整合、开展家庭小实验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对比研究,探索出合理有效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比研究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纵观近几年广州市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实验考查的占比在40%左右,且題目不断强化区分有做实验和无做实验的同学,或区分照方抓药做实验还是动脑做实验的同学。可见实验对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近年我就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了对比教学研究。
  我选择了三(1)、三(2)两个班为试点,三(1)班为实验班,三(2)班为参照班,以新教材中的实验为中心内容开展研究,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改变化学实验教学流程
  对于实验课新课型,我认为要以“三有利”为原则: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思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想,有利于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认知规律。
  例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在传统上大多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教师先演示实验,然后总结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对此实验操作的深刻性,我跟科组老师经过讨论,此实验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实验台上,准备好锈铁钉、试管、药匙和镊子,实验是要求学生把两根锈铁钉放到试管里,实验前要求学生分小组通过看书和讨论,归纳出实验方法,然后动手实验,教师巡查,并不做提醒,学生的实验操作可谓五花八门,实验结果也不一样。实验结束,教师提了两个问题:“哪一组实验时试管底被铁钉击破?”“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看谁的右手有锈迹?”通过两个发问,打破试管或右手有锈迹的同学立刻明白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时应使用镊子,用手会污染手也会污染药品,而试管不应竖立,要斜放,让固体药品慢慢滑到底部。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总结,悟道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实验课的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往学生操作前,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实验,学生心猿意马只想赶快开始实验,什么也听不进去,相当一部分学生看一眼报告册做一步实验,留下的印象支离破碎。采用了信息化教学后情况大为改观,不到十分钟的录像如同一帖清凉剂使喧闹的实验室安静了下来,一双双好奇的目光紧盯着每一幅画面:规范的操作步骤、科学精练的解说词,色彩鲜明的实验现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屏幕上声色具有的实验现象使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我做了一个课件,规范的操作步骤和同步的解说,结合微观解释,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理解得更透彻,接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容地完成实验项目。
  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扩大课容量、丰富科普知识、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提供和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三、改演示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化学实验的功能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在新教材中,很多实验都突出了探究性,但还有一些验证性实验,于是我深入挖掘教材中验证性实验的新意境,新方法,提出探索问题,或者由学生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把它转化为探究性实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热情,开启创新思维。
  例如,酒精灯火焰究竟哪一层的温度最高,用哪一层火焰加热最好呢?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来得出结论。于是,学生设计了很多方案,有的用一木条放在火焰上一会儿,看哪一层火焰中的木条被烧焦,还有的用不同的火焰分别去加热相同量的水,看哪一组实验水开得最快,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上去思考,创造的能力才得以发挥。
  四、盘活教材中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研究发现,通过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成功感、被认可感,让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亲自实践的形式获取,即重“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立马被激发了。
  例如,在教科书上介绍到“催化剂”的概念时,只涉及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没有介绍其它的催化剂。我就安排了课外探索性小实验“在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中催化剂的研究”选用了氧化铜、氧化铁、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末六种试剂做两组对比实验。第一组进行几种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速率的研究。第二组进行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最佳混合比例的研究。有些学生还带来秒表准确计时,并反复核实、填写实验记录。进入了“小小科学家”的角色,增强了使命感,对“催化剂”的概念,得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每学到教材中相应的内容,我就整理出课外实验内容,让学生课后完成,久而久之,每学完一节课,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围着我问:“老师,今天有没有课外实验呀?”就这样,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多疑、善思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研究,我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较参照班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各种测试中实验班学生对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参照班强,总体化学素养比参照班高。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是探索化学真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认为,只要教师挖掘教材内容,优化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思考,启发,探索,创新,那么我们就可以提高化学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的化学精英。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已经成为社会和家长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政类,激活爱国情怀;科研类,引导努力学习;社区类,懂得谦恭礼让;人物类,明晰是非善恶。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社会热点;針对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更多地停留在成绩
【摘要】近几年,我国教育界上下都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我们研究的课题“学生微课堂”也一直关注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在研究和探索中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学生微课堂”中,师生一起观察、探究、实践的过程,能使学生能从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实现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微课堂;微课;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需要在探索
本报综合报道 3月26日,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珠海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日团一行4人到高州市大坡镇军屯村、禾田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为结对帮扶贫困户送上防护口罩和慰问金,鼓励他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随后,在禾田村委会召开座谈会,听取了高州市大坡镇党委书记李炯、禾田村委会主任梁远湖及廖德烜、林文贵、欧钧陶等驻村干部的精确扶贫工作汇报。 会上,林局长要求驻村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摘要】在小学阶段,情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同时也是班主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挑战和任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功能,重视学生情感需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素质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和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培养学生自信、联系学生生活及开展主题班会这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给基层一线小学班主任提供参考。 
【摘要】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多种多样。针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以“讀·编·演·赏”为核心的绘本教学策略,以“读”锻炼语言,以“编”启发思维,以“演”促进学习,以“赏”提升品格,让学生在绘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锤炼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绘本;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东莞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阅读绘本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
【摘要】通过对一节体育室内公开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有备而来”不代表“有备无患”;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倒不如“突出重点”;课堂教学“标新立异”远好于“故步自封”。本文以一节体育室内公开课为例,探究体育室内课堂教学中真正需要重视的部分。  【关键词】小学体育;室内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  最近,笔者的课堂教学内容一直是跳绳,学生每掌握一个花样,笔者就会安排另一个难度稍大的花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仪式感的班主任要是能上好第一节课,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借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整个学年开展班主任工作及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第一课;仪式感  一部乐章,要演奏好序曲;一节课,要开好头,要有仪式感。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给学生的第一面,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我在乡村中学担任班主任已经18年了,深知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校作为省教育厅“以信息技术推动义务教育教学”实验学校之一,在开展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时间将近3年。课改工作从“互联网 ”课堂互动教学走到现在的“爱种子”I-SEED课堂创新教学,我见证了它从年轻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爱种子”是林君芬博士和叶惠文教授提出来的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理念是“以人为本”。  【关键词】爱种子;语文教学 ;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精髓。老子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也不是无能为力,而是要根据大道的本性,遵循自然的规律,于“无为”处实现“有为”。这是管理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或者说是终极的管理目标。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做到“无为而治”,达到于“无为”处实现“有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删繁就简,回归教育本质  “大道至简,大简至美。”删繁就简的目的不是为了少
近日,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带领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各学科教研员会同受邀专家等共60人一行,到茂名开展“走进粤东西北(茂名)教研帮扶”活动。期间,茂名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安队,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欣荣与傅湘龙院長一行就教研帮扶工作进行了交流,并感谢省教研院对茂名市教育教研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傅湘龙院长一行首先到信宜中学开展调研,并以“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