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老”穆尔西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5日,星期六,上午8点,埃及新宪法草案第一阶段公投的投票点前,早已人头攒动。为确保投票顺利,多达12万名士兵被长官动员出来维持秩序。
  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很早出现在总统府附近的投票点前,笑容可掬地投了自己的一票。他的智囊、自由和正义党领导人埃萨姆·阿尔-艾瑞安随即通过自己的Facebook大唱赞歌:公投为穆巴拉克时代彻底画上了句号,同时开启了埃及历史的崭新一页。
  反对者仍试图在最后时刻唤醒民众。自由派领袖巴拉迪号召大家抵制投票,或者用一个坚定的No让宪法草案胎死腹中,从而“挽救我们的埃及”。数日前,他已经把穆尔西称为埃及“新法老”,认为即将公投的新宪法草案,将把穆尔西推向独裁。
  十几个月前,宪法草案的推动者,埃及第一个民选总统穆尔西,还是一张含糊的面孔。美国的高级智囊里,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到一打。
  埃及第二阶段宪法草案公投12月22日结束,据埃及官方《金字塔报》网站23日公布的消息,埃及新宪法草案公投在国内的支持率过半。

低调为人
  一个充满矛盾的神秘人物


  1951年,穆尔西出生在埃及北部的上东部省。当时,想在埃及出人头地,要么出身豪门,要么穿起军装。穆尔西是农民的孩子,他改变人生的途径,是读书。
  1978年,穆尔西从开罗大学得到工程学硕士,不久远赴美国,拿到南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其分校担任助教。1985年,他举家迁回埃及,担任宰加济格大学任工程系主任,就在同一年,他加入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开始接触政治。
  几乎从踏入政坛的第一天,穆尔西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神秘人物。
  1928年成立的穆兄会,是一个“穆斯林运动”组织,它以埃及为大本营,分支遍及亚非甚至欧美。它不是政党,活动范围也不局限在埃及,成立84年以来,始终坚持恢复伊斯兰原始教义,用伊斯兰教法管理国家。这样一个组织,“天然地”和西方格格不入。
  穆尔西却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他有5个孩子,其中两个在美国出生,至今保留美国国籍。当选总统以后,穆尔西用流利的英语回答美国记者提问,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曾经生活过的美国保留着温暖的回忆。他说,老百姓常说美国人喜欢和埃及作对,“这种话,我不爱听。”
  可是一旦批评起美国,穆尔西的声音也同样洪亮。他嘲讽美国道德败坏,不完整的家庭就是最重要的标志。他说,自己在医院里看到很多年轻妈妈没有结婚就生了孩子,还有很多人选择同居生活:“这种现象,在埃及绝不可能见到。”人们这时才会想到,穆尔西从小跟着母亲学习祈祷和诵读《古兰经》,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
  他能够成为总统,更像一个意外。
  2011年,穆巴拉克被迫辞职,埃及筹备民主选举。那时候,穆兄会的“带头大哥”是副主席沙特尔,他的办公室终日人流不息,偶尔也有美国参议员的身影出现。
  此时,穆尔西像个忠实的影子,跟着沙特尔忙前跑后。他是沙特尔垂青的人,长期在穆兄会“指导局”担任要职。穆兄会组织严密、管理严格,指导局是最重要的决策机构,一切政纲皆出于此。穆尔西身材粗壮,戴一副眼镜,蓄络腮胡须,在公开场合给人的印象是紧张多于自信。这样的人,似乎更适合幕后操纵而不是抛头露面。
  然而,沙特尔没有竞选总统的资格。规定写得明白:想竞争埃及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总统,必须保持6年清白之身,沙特尔却刚从监狱释放。2012年4月,选举委员会取消沙特尔总统候选人资格,穆尔西只好挺身而出,代表穆兄会填补空白。于是,他被政治对手讥笑为“备胎”,一个缺乏领袖魅力和领袖眼光的高级“替补”。
  谁也没有想到,默默无闻的“备胎”,会在激烈的选战中战胜对手,握起埃及政治的方向盘。

诡异行事
  上演埃及版“杯酒释兵权”


  从幕后走到前台,从候选人升格到总统,穆尔西踢出的每一脚,都让外界惊讶。
  今年6月下旬,穆尔西在第二轮大选中击败对手,正式成为埃及总统,他来到解放广场发表胜利演说,同时大秀亲民作风,潇洒地撩开外套露出里面的衬衫。他说,自己是人民的一员,所以不必像穆巴拉克似地“穿着防弹衣度日如年”。
  竞选成功,穆尔西面前阻力重重。大选还在进行的时候,左右埃及政坛六十多年的军队已经抢先出手,解散穆兄会控制的人民议会,收回立法、预算审批、军队任命、对外宣战等种种大权。
  然而仅仅两个月,穆尔西就给所有人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借穆斯林斋月之机,接连端掉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两尊“重炮”,自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他是怎么办到的?至今仍是个谜。
  有人猜测,他和军界要人达成了秘密协议,暗中做了丑陋的政治交易;也有人怀疑,他煽动年轻军官“长江后浪推前浪”,恰好搔到后者的痒处。2012年11月底,反对派掀起“倒穆”风潮,穆尔西立刻授权军队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逮捕市民,这个很像军事管制的法令,很好证明了他对今天的军队多么信任。
  外交上,穆尔西也能风生水起。
  今年11月14日,以色列再度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打击,穆尔西在凌晨两点半叫通了奥巴马的电话,后者大度地表示,以后有事尽管招呼,“不必介意时间的早晚”。几小时之后,穆尔西又把电话打到白宫,奥巴马却好整以暇地对穆尔西数天前去世的妹妹表达了悼念之情。穆尔西事后感叹:“奥巴马,真是个肯帮忙的人。”
  这场冲突,让埃及很难做人。哈马斯长期盘踞加沙,以军此次军事行动,目标正是这个宿敌。依着埃及和哈马斯的交情,穆尔西本应开放边界,允许难民进入西奈半岛避难,但是这样又会引起西方怀疑,担心哈马斯借机偷运武器。   假如不打开边界,穆尔西又会在穆兄会内部惹出麻烦,被激进派指责“没有给穆斯林兄弟必要的帮忙”。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穆尔西再次化险为夷,他继续关闭边界,赢得西方赞许,又没有得罪哈马斯。假如此时穆兄会内部尚有微词,哈马斯的领袖反而会站出来帮穆尔西说话:“在这场冲突中,埃及没有出卖我们。”
  11月21日晚上,埃及突然宣布,哈马斯已经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历时一周的军事冲突即将平息。这样的结果,让参与斡旋的埃及情报人员心生敬佩:“参加谈判的人,还是穆巴拉克时代的老班底,但是前者那么多年都没做到的事,今天却让个新手办成了。”
  就任半年,穆尔西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解决完邻居的纠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马上送来大礼,它要给埃及提供48亿美元贷款帮助它恢复经济活力。于是有经济观察家大声叫好,认为这个消息向投资者传递了正面信息,有利于扩大投资,提高劳动就业率。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正是把人们推到解放广场抗议示威的主要动力。
  更大的惊讶,还在后面。11月22日,穆尔西发布声明,廖廖数语,把挑战书扔到司法系统面前。他宣布调换总检察长;任何机构无权解散正在工作的制宪委员会;强调新宪法确定之前,自己颁布的所有政令都是“最终决定”。
  这个强硬的表态,让反对派感到极大不安。他们认为,穆尔西就任以来,已经成功扳倒了军队,假如再把司法权捏到手里,他就是埃及权力最大的人,集立法、行政、司法权于一身,而且了无制约。用自由派领袖巴拉迪的话说,穆尔西“自己任命自己成为埃及新的法老”。换作西方媒体的评论,这就意味着“穆尔西又给了老百姓到解放广场上示威的理由”。

镇定处乱
  他让希拉里叫苦不迭


  说来难以置信。一度被政治对手讥诮为政治“备胎”的穆罕默德·穆尔西,被推到总统宝座后仅仅数月,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可怖的领袖,有恢复集权政治倾向的“新法老”。这一切,竟都是真的?
  走到这一步,穆尔西也有点无奈。他成为埃及总统已经半年,国家既没有颁布宪法(现在使用的宪法,还是1928年的“旧版”),也没有成立新的议会,穆尔西认为,这“实在是太糟糕了”。6月12日,穆尔西推动成立第二届制宪会议,他和反对派之间的矛盾,变得有点公开化。
  在制宪会议里,穆兄会成员占据绝对优势,其他派别全部加起来,也占不到四分之一。因此,这个机构被反对派视为限制民主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巢穴,也是走向伊斯兰教法国家的原动力。
  因此,其他政治派别担心穆尔西要借修宪之机,暗中把埃及的政治前途,悄悄拨到建立伊斯兰教法国家的轨道上。一个反对派领袖提醒大家,穆尔西长期在穆兄会“指导局”担任要职,这个地方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剔除组织里“立场不坚定的成员”。
  此时能够制约制宪会议的,只有尚未被穆尔西“收服”的司法系统。法官们似乎并不关心宪法条文是否真的已经“伊斯兰化”,而只想从根本上否定制宪会议和议会,连根拔掉伊斯兰阵营垄断政治的局面。在这方面,他们早有成功的经验。
  今年3月24日,埃及议会产生过第一届制宪会议。仅仅过了两个礼拜,国家行政法院便裁定它不合法,强行为会议画上休止符。假如形势需要,再对第二届制宪会议照方抓药,不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执意推动制宪,一个决心鱼死网破,穆尔西只好破釜沉舟。他在11月22日颁布总统声明强化权力,就是为了保护制宪会议顺利进行,为半个月后的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开山铺路。
  这样的魄力,让对手不寒而栗。他们仿佛第一次发现,这个曾被视为政治“备胎”的新总统竟可能是个深谋远虑的枭雄。
  穆尔西对自己的评价,是洞悉一切的智者。他说,自己见多识广,“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如美国,欧洲,还有东方各国,。他知识丰富,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人文社会,全懂,“三权分立这套东西,我心里特别清楚。”至于宗教,他既通晓伊斯兰教义,也对基督教深有体会,“懂得伊斯兰教如何为人民造福”。
  他又是一个颇有心机的智者,善于改变自己,迅速适应环境。竞选总统的时候,穆尔西一度表现惊人。他接受助手建议,重新包装外形,刻苦学习演讲技巧,认真领会“怎么在电视采访中摆布自己的双手”。虽然常显生涩,但是在外人眼里,短短数周已有脱胎换骨的感觉,“简直就像换了个人”。
  他心里藏得住话,像冰山一样,外界永远只能看到浮在水面的一小部分。11月下旬,他和希拉里一起调停巴以冲突,后者问起正在草拟的宪法草案,穆尔西含混地表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况随时变化”,所以他也说不太准。没过24小时,他就宣布了大权独揽的总统声明,富有政治经验的希拉里立时叫苦不迭。
  他还能沉得住气,于是更显得可怕。发布总统声明后,反对派走上大街示威抗议,屡屡和穆兄会成员发生冲突,穆尔西却又摆出大度的姿态,声称从中看到了埃及的进步:“我终于看见埃及人获得了自由。当他们心里感到了不满意,已经可以走到大街上,粗着喉咙喊出自己的不爽。”
  竞选总统时的所作所为,让外界对穆尔西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只是跑过来谋求平稳过渡的总统,而不是开天辟地的领袖。就像他自己谦虚地表示,希望变成一座衔接新旧两个时代的桥梁。
  12月15日,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如期进行,很多投票点排起长队,要耐心等待两个小时才能走到票箱跟前。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埃及最高选举委员会宣布:由于人数过多,投票终止时间将从预定的晚上7点延长到9时。
  这个局面,似乎证明穆尔西的判断,又一次对了。12月5日,当大街上冲突最激烈的时候,穆尔西却能平静地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感到担心。他声称“超过80%,甚至超过90%的埃及人正站在自己一边”,提醒记者留意解放广场上的示威者,他们“早在11月22号颁布总统声明以前就已经聚在那儿了”。他懂得,埃及目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之事,料定它就像漫长的十月怀胎,过程一定缓慢,而且充满艰辛。

新法老是怎样炼成的


  穆尔西现年61岁,已婚,有5名子女和3名孙辈。5名子女中,两名拥有美国国籍。他的女儿嫁给穆兄会一名领导人。穆尔西留胡须,戴眼镜。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他低调、保守。
  1951年,穆尔西出生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东部省一个农民家庭。
  1982年,穆尔西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工程学博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穆尔西在加州大学北岭分校任助教。
  1985年至2000年,穆尔西任埃及宰加济格大学工程系主任。
  2000年,穆尔西当选人民议会议员。
  2005年,因参与支持改革派法官的示威,穆尔西被捕,入狱7个月。
  2010年,穆尔西成为穆兄会发言人。
  2011年1月28日,因参加反对时任总统穆巴拉克的示威,穆尔西被捕。服刑7天后,埃及发生大规模越狱,穆尔西等人重获自由。
  2012年6月24日,穆尔西成为埃及历史上首位没有军方背景的总统。

穆斯林兄弟会


  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宗教性政治组织。1928年哈桑·巴纳于埃及伊斯梅利亚创立,1929年正式成立,最初,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班纳运动”,后改为“穆斯林兄弟会”。 它是一个起源于埃及、影响力遍布中东乃至全球的穆斯林群众性组织,甚至有人认为,它是近代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伊斯兰政治集团。

埃及大事记


  自2011年1月24日开始,埃及发生革命,要求总统下台并对埃及现行不民主的政治体系制度进行改革。
  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发表离职声明,政权由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
  2011年11月21日,民众再度走上街头,要求军方将政权移交给文人政府。
  2011年11月24日,军方出乎预料地表达歉意,表示不会恋栈权位,之后的国会大选及总统选举都会如期举行。
  2012年6月14日,埃及最高宪法法院裁定人民议会选举依据的选举法违宪,因此下令解散新国会。
  2012年6月24日,穆罕默德·穆尔西击败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赢得穆巴拉克下台后的首次埃及民主总统大选。
  2012年8月2日,总理希沙姆·甘迪勒组建的新内阁正式上任。
  2012年8月12日,总统穆尔西对军队高层做出重大人事调整,国防部长坦塔维和军队总参谋长萨米·阿南分别由阿卜杜·法塔赫·西西与西德基·苏卜希继任。此举被认为是民选政府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一步,军官将逐渐退出埃及权力的核心。
  2012年11月22日,他颁布新法令赋予总统新权力,包括可解除穆巴拉克时代的总检察长及任命新人选,这引起许多埃及人的示威抗议。
  2012年12月8日,在经过连续多天的抗议反对后,穆尔西于宣布废除了上述扩权令。
其他文献
吴长江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国庆长假前最后一天,上市公司德豪润达冻结了公司第二大股东吴长江的全部股票。从照明巨头雷士照明出局之后,吴长江——这位当下中国最富争议的CEO又面临个人财务危机。  自一个月前被董事长王冬雷赶出雷士照明后,吴长江的筹码已经越来越少了。  吴长江是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前董事长、CEO,他梦想把雷士打造为一家世界级的照明用具企业,但在过去的9年,他已经三次被股东驱逐出自己创建
徐冰今年的个展又放在了伦敦。  继去年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展出的《读风景》之后,今年的个展依旧与风景有关——《桃花源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以下简称《桃花源》)。名字的起源来自《国际歌》里那句振臂高呼的“因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中国人讲究用典,如果不是有《国际歌》这个文化背景,我也不会用这后半句。”  徐冰说,他要用这个看似有些悖论的名字,来描述甭管是在资本主义的乌托邦,还是社会主义的桃花
北京街头一处广场上,南馆艺术团的大妈和大爷们手持道具枪表演“打鬼子”舞  8月的一个周末,一辆金色客车从北京市区驶向延庆,南馆艺术团的二十多位成员集体出游。行车途中,有人打趣道:据说,一个日本老兵重返中国,看了咱们的“打鬼子舞”后奇怪了,当年怎么没见到这么多花姑娘?代女士和其他伙伴脸上笑开了花。  这说法,自嘲中也带有自得。事实上,“花姑娘”年龄大多在50至70岁之间,“打鬼子舞”是南馆艺术团对外
《阿莲》的曲调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想起杨光动情投入演唱的情景,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歌。时空仿佛颠倒,分不清这究竟是戴军唱的,还是杨光唱的;分不清是戴军唱给杨光的,还是杨光唱给我们的。  杨光已经离开我们三个多月了。作为报人,他在《城市晚报》任执行总编期间,做了大量贴近民生、服务百姓的好新闻。他生前一直想成为救百姓于水火的“大侠”,现在真的成了英雄,全省各界都在开会学习他。  他的名字叫杨光,应该更喜欢
30米深海下,莱纳·萨托(Leina Sato)正身着蓝泳衣、蓝泳裤、蓝脚蹼,将身体打造成最接近海洋的颜色,与海豚尾鳍一同摆动。远远望去,她的身体就像海豚一样流畅。  到今年9月,莱纳便足足和海豚们生活9个年头了。那些神奇的生物对她充满吸引力,莱纳喜欢和它们一同潜水、嬉戏,她不只一次感叹:“和它们一起游泳,感觉就像迷失在另一个世界里。”  这位26岁的女孩出生于日本东京,隔年移居巴黎,15岁迁至夏
大年初五,西方的情人节,本刊记者在广州独家专访了恒大队主教练里皮。“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接受杂志的专访。”里皮说。不仅在中国,他在意大利都很少接受专访。他是个言辞不多的主教练。许多人忙着过节,他和他的球队已经开始了新赛季的准备。采访过程中,一叠写满意大利文的工作笔记一直放在他的面前。  相比电视上的冷峻,他看上去更为随和。采访中,他高兴地拿起笔在纸上“画”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里皮。还在上边标注了拼音
从未做过中菜的美籍韩裔厨师,在旧金山开了中餐馆,让慕名而来的美国食客发了疯。“美式东方菜”经营者丹尼·鲍温(Danny Bowien)形容,自家出品的,正是美国人口味的中国菜。  “我不为钱来,”丹尼说,“我们没有庞大的资金来开餐厅。我只是想有一个地方,人们在那里可以高兴。”食客能与餐厅互动,告诉经营者想要什么口味的食物。與许多餐厅强调原汁原味不同,开业时,丹尼老老实实交代: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菜,
近日,朝鲜风云再起——朝鲜外务省认为,美日韩军事演习是对朝鲜的严重挑衅,朝鲜电视台女主持一如既往地强烈谴责美韩,并且宣布最高统帅金正恩已经向所有军事单位发布命令,随时准备行动。韩国情报部门在提交给韩国国会的报告中提到,“金正恩已经发布三年内统一朝鲜半岛的命令,当共和国南半部的民主爱国力量揭竿而起,要求北方支援时,宣布开战。”  相信很多读者会认为,这不过是朝鲜的恫吓而已。就在媒体报道这一消息的当天
柴智屏忽然身体前倾,趋近记者,声音仍是一派台式娇嗲:“那好,那我来问你早上通常都吃什么?”  “咖啡加土司。”  “为什么?”  “习惯吧。”  “为什么习惯?”  “……不知道啊。”  “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我问你为什么不吃粥或者面?”笑的时候她眼睛弧度甜美,却掩不住精光闪烁。  “……因为煮起来慢吧。”  “好,那我们现在找解答。首先面包经过高温烘焙,没有营养价值,其次它是蛋奶制品,人是吸收不了
5月4日,内蒙古鄂尔多斯,神华煤制油项目把污水排放到沙地,任其自渗地下从水草丰美到寸草不生  2013年6月1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乌审召镇浩勒报吉农牧区,农民张大地在没有浇上水的玉米地祈祷老天下雨。他有一口150米深的井,用来浇灌玉米。井水越来越少,浇不上水的玉米苗子,刚发芽就枯死了。去年种了20亩玉米地,只能浇上15亩;今年种了15亩玉米地,只能浇上8亩。  以前,这里是水草丰美之地。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