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 实验 思维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所谓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性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订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观察→(2)实验→(3)控制条件→(4)测量→(5)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8)抽象、推理→(9)发现规律性→(10)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迁移。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地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科学概念”。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它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一切学科,真正的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正确地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是如此。这种方法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才能形成概念。
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屬性。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
3.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就是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
四、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
近几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的透彻。如近两年新编的探究习题,就是最好的说明。为此在教学中,不时地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上述正是“探究学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是现代理科教学应有的模式。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各自特征和个体差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需首先要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县第一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 实验 思维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所谓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性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订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观察→(2)实验→(3)控制条件→(4)测量→(5)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8)抽象、推理→(9)发现规律性→(10)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迁移。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地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科学概念”。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它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一切学科,真正的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正确地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是如此。这种方法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才能形成概念。
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屬性。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
3.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就是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
四、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
近几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的透彻。如近两年新编的探究习题,就是最好的说明。为此在教学中,不时地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上述正是“探究学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是现代理科教学应有的模式。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各自特征和个体差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需首先要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县第一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