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是我国特有的分布较广的红豆杉属植物的一种,它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自从发现紫杉烷(taxane)类二萜及其二萜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以来,红豆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报道从红豆杉中分得的两个新的紫杉烷类二萜(Taxagifine Ⅰ和Taxagifine Ⅱ)以及一个已知的紫杉垸类二萜(raxagifine)。我们通过IR、UV、EIMS、HRMS、~1HNMR、13CNMR、DEPT以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H COSY、~1H-13C COSY、NOESY和J-resolved)对其结构进行了解释。
其他文献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表现为斑块累积导致的血管壁功能紊乱,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过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AS的发展密切相关。A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相关的炎性反应参与AS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NLRP3炎性小体在ox-LDL诱导的
目的:探讨IFX对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缓解率、血清学缓解率、黏膜愈合率及手术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省273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IFX组和非IFX组,IFX组分为IFX单药组和IFX联合用药组(联合AZA或MTX),对比分析14周、1年、2年时的临床缓解率、血清学缓解率、黏膜愈合率、手术率,探讨IFX对福建省CD患者的有效性。结果:(1)符合研究标准、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转移是目前鼻咽癌治疗的最主要失败模式,以铂类为基础的系统化疗在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中的疗效并不理想。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口服维持化疗能有效延长多种转移性癌症的总生存率,但其在转移性鼻咽癌(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 NPC)中的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口服维持化疗在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中的地位以及血浆EBV-DNA(Epstein-Barr virus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由于其进展迅速且易发生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寻找和验证影响HCC进展和转移的新的潜在靶点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迫切需要。分子伴侣是肿瘤发生的重要介质,是细胞存活所必需的。胞质伴侣蛋白T-复合体蛋白-1环复合体(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CCT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下高压氧(HBO)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治疗疗效,旨在找出HBO治疗的最佳压力,为临床上HBO在治疗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MCI组及高压氧(HBO)治疗组,HBO组又根据治疗压力分为6个亚组:1.6ATA亚组、1.8ATA亚组、2.0ATA亚组、2.2ATA亚组、2.5ATA亚组和2.8ATA亚组,每组10只。aMCI
目的:分析12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特点,并与散发性PHPT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发现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MEN1相关PHPT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诊的12例多发性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膝关节的影像学纹理特征和身体功能的动态改变。方法对40名ACLR患者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行下列评估和分析:1、影像学纹理特征: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术后12周、术后24周、术后48周共6个时间点,对患者患侧膝关节做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
背景及目的: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一种灾难性事件,通常导致截瘫或四肢瘫,造成永久性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策略。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能否抑制TSCI后内质网应激诱发的凋亡尚不可知。本研究通过构建TSCI动物模型,探究Dex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明确其机制是否与
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维生素D和pin1抑制剂胡桃醌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主动脉结构和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pin1、SIRT1、P66shc及衰老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实验观察VitD和胡桃醌对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HUVECs)衰老的影响及探讨VitD/pin1轴失衡调节糖尿病内皮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通过STZ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动物分
目的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对肝移植预后影响的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0医院)肝胆外科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纳入符合标准要求的108例肝移植患者病例,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消化道的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观察组)以及未出血组(对照组),其中出血组24例,未出血组8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病、术前肝功能情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