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墙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一则广告,几个巴勒斯坦孩子在踢足球,不想球从巴以隔离墙一侧飞入以色列控制区内,砸中一辆越野车,于是引发一场球赛……
  “我要拿回我的球(I want my ball back)”,其实这句话真实地出现在巴以隔离墙上。
  巴以隔离墙,与长城、柏林墙并列为世界三大著名隔离墙,但只有它,至今还戒备森严,带着浓浓的战火气息。它总长360千米,8米高的水泥墙两侧像铁桶阵一般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最外层是带刺铁丝网,接着是一条4米宽、5米深的壕沟,之后是12米宽的军事道路和4米宽的土路,墙上还有3米高的电网,装有警报器、监视摄像机、探照灯及其他安保设备。
  在没有冲突的日子里,人们把这坚实的水泥墙当做画布,用涂鸦的方式尽情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观点。一头犀牛愤怒地冲破隔离墙,透过窟窿,看到一片蓝天;有一双手从墙顶上放下一架楼梯,飞出一颗长了天使翅膀的爱心;人们也会留下一些意味深长的话语,“来杯茶,而不是战争(Make tea,Not war)”……无论是情感的宣泄还是对社会政治的表达,这道又长又坚实的水泥墙,已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但没有人知道这些画作的作者是谁,他们需要跨越围栏和城墙之间的“死亡地带”,神出鬼没地用画笔和喷漆赋予这个混凝土建筑以人情味。
  站得稍远一点,在“我要拿回我的球”这幅充满童真的涂鸦墙位置,可以远眺到对面的耶路撒冷。风吹动着高高的水泥墙上的铁丝网,突然醒悟,原来只有风才可以自由自在、毫无阻拦地在隔离墙上空穿行。
其他文献
柷,古代宫廷雅乐必备之打击乐器。  《尚书·益稜》郑玄注:“柷,状如漆桶而有椎。合乐之时投椎其中而撞之。”《旧唐书·音乐志》:“柷……方面各二尺余,傍开员孔,内手于中,击之以举乐。”其外形像一个无盖木箱,上宽下窄。箱体一面留有出音孔,另外三面内壁中心处是个凸起的圆鼓面以备受击。柷体的彩绘图案由朝廷规定,不得擅自更改。  击柷的槌有两种,一者是用“椎”,也叫“止”,就是木棒,一者是用木槌。前者用双手
上海·甜白NOZA  复兴西路230弄4号3楼  13817764464  这家日常手作器皿店,安静地藏匿在复兴西路一排赭红色砖墙的古老民宅内。“甜白”源自明代的瓷器釉彩—甜白釉,而“NOZA”,则是 Nordic 与 Zakka 结合而成,意指具有北欧简约设计和日本生活杂货风格的物品。在店里能寻觅到日本安藤雅信、青木良太、渡边均矢等多位知名陶艺家的食器作品,它们都是店主前往日本亲自淘来的。  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