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链无缝对接产业链 就业率挂钩产品合格率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太仓市产业结构情况,对中专学校专业链设置与地区的产业链在衔接上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了学校、政府、企业及学生本身存在的普遍问题。作者站在学校的层面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专 专业设置 产业 就业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本地区产业调整如何实现有效对接,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和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当前,国务院批准我国首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蘇南人均GDP要达到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超过7万元(以现行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身处苏南经济较为活跃地区之一的太仓市,笔者对中专专业设置有效对接产业结构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太仓市产业结构现状
  1.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太仓地区已有30个工业行业统计大类,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七大产业产出均超过20亿元。
  2.高新技术产业后劲增强
  太仓市电气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15亿元。
  3.装备制造产业势头强劲
  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大类的机械制造产业,不断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到2013年3月,太仓地区已集聚了机械制造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规模以上工业年总产值200亿元以上。
  4.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速
  太仓市从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促进商务服务业集聚、强化科技服务业、提升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公共性服务业等方面入手,做大做强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行业。
  5.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形成精密机械产业基地、自行车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镇、石化工业园、德企之乡等优势明显的地方特色产业。
  二、中专学校专业链与地区产业链衔接中存在四大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中专学校专业链与地区产业链在衔接上存在四大问题。
  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缺乏科学规划。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不太均衡,整体学科专业体系的质量、内涵和层次不对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及时反映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
  (2)专业设置与产业调整不协调。一方面地方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较快,一方面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因前期调研论证、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都需要一定时间,导致专业与产业调整的步调不尽一致,造成学生专业素养优势不明显,学生缺乏竞争力与可持续
  发展的能力。
  (3)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不适应。如太仓大力发展港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而职业教育大部分专业与上述产业的需要相比力量比较薄弱,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2.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1)专业与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不完善。政府对校企合作组织模式的引导不到位,促进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不健全,因而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发展导向与中专学校人才培养导向之间的互动。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在开展校企合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把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的价值链中,大部分学校更关注自身需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3)存在重发展、轻人才的情况。政府部门在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时,没有把职业教育对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规划与统筹,而学校在积极呼应、主动融入、有效对接新兴产业方面的超前意识不够。
  3.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100家大、中、小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三个共性问题。
  (1)企业不愿招。有66.7%的企业对此持肯定态度,他们不愿招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中专生,以免增加企业的开支,花费时间和精力。
  (2)企业不愿教。有41.7%的企业认为中专生的创新创优能力偏弱,有37.6%的企业对中专生的学习能力表示怀疑。
  (3)企业不愿用。有41.7%的企业对此持否定态度;有25.0%的企业表示会用;另外还有33.3%的企业表示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4.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真本领,二是不愿做具体事,三是工作不安心。有46%的毕业生这山看着那山高,时刻想着跳槽。
  三、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的思考与建议
  1.增强主动意识,谋划办学方针
  一是认清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学校应认清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方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地方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科学进行专业设置。
  二是增强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研究。学校可依托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与发改委、经信委等地方产业发展综合部门的互动,把握区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接的专业。
  三是树立根据产业设置专业的理念。专业设置应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链打造职业教育链。
  2.建立健全机制,创新办学形式
  一是建立产业合作组织。学校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成立有关行业、产业部门领导参与的产业合作组织,指导专业与产业对接工作,建立经常性的工作制度,在宏观上解决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信息不对称的错位。
  二是建立用人单位对接评价机制。学校要改革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主管部门要改革完善学校评估制度,把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作为学校对学生的重要评价,把企业对学校的评价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重要评价。
  三是建立新型校企互动机制。实行厂长对接校长、师傅对接师资、员工对接学生、工种对接培训,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在学校建立“职业技术培训站”“鉴定站”,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这样一来,学生提高了就业率,企业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达到“双赢”。
  3.科学设置专业,提高办学质量
  一是设置与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针对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第三产业持续上升、港口物流等主导性产业不断发展的实际,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制订课程计划。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到企业单位顶岗工作和实习锻炼制度,积极聘任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壮大师资队伍。
  三是在教学中弘扬企业文化。把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进行融合,注意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积淀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的
  素养。
其他文献
近三年,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荣获4金,包揽宁波中职代表队多枚金牌;  近四年,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荣获12金11银9铜;  近五年,参加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荣获14金3银1铜,正式出版教材50余部……  斐然的成绩,是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鄞州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的明证,其“秘诀”就在于学校创新推行的“五进”整体化师资培训模式。通过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进企业实践、进协会交
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美发选手聂凤获得该项目的金牌。聂凤既是中国队的参赛选手,也是一名普通的技工院校在校学生。如何能够在技工院校中培养更多的像聂凤一样的优秀技能人才,是我们在世界技能大赛后的反思。这需要探索出一条培养的道路,这条路不是独木桥,而是适合更多学生成才的康庄大道。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美发项目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集训基地,将对在校学生培养进行颠覆性改革,提出“产业导学、四轮
高级技工总量不足  复合型人才出现断层  目前,高考录取已经进入到高职阶段,而“最难就业季”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211院校毕业生的现状,反映出社会上对高级蓝领人才的需求强烈,这也让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更专业更务实。一些有名气的高职院校和热门专业早就招满。  面对高级技工总量不足、年龄老化、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的“断层”现象,高职院校担当起了培养人才的重任,高级技能型人也成为了目前企业积极招揽的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张晓梅博士及其他授课的领导及专家都归纳为“改到大处是模式,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质量,改到高处是体制”。教改的效果(在我所见闻中)是极缓慢的,“固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社会意识的“固化”。从学生家长到教职员工,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成长到今天。学科式的教学已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固化”。这种“固化”让家长对校企合作模
日前,全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高级研修会议在北京召开。厦门技师学院拍摄的汽车电动车窗的检修视频公开课被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视频公开课项目的示范样片,为来自全国100余所后期参研学校进行了示范展示。  公开课视频拍摄项目是“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所开发的课程成果将会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示范校公开推送。其目的是促进和引导职业学校教
日前,云南交通技师学院2014届1775名毕业生在学院接受匠士加冕,从院长杨经元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和高级工、预备技师证。学院隆重表彰了9名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选拔赛中包揽汽车技术、车身修理和汽车喷涂3个项目前三名的学生,奖金总额达到18000元。  杨经元在活动上说:“我们会坚持表彰参加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为优秀的毕业生举行匠士加冕典礼,激励技工院校毕业生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
5月31日,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10年广州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暨首届师生创新设计大赛作品展,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隆重举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力配合,专门成立了开幕式筹备工作小组,张可安院长任总指挥,下设五个小组:党委书记江丽明任开幕式协调小组组长、谭载春副院长任宣传组组长、黎家年副院长任接待组组长、香旭培副院长任后勤保障组组长、徐策荣副院长任安全保卫组组长。在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喜获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五金  “第八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于2012年7月17日在山东省高密市圆满落幕。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120多名烹饪高手参加了大赛。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代表队在团体赛和4项个人赛中夺得金牌,金牌总数列各代表队第一。  按大赛规定,团体赛作品由7道菜肴组成,个人赛作品冷拼项一道菜肴、热菜项两道菜肴。学院教师韩枫、刘新
摘 要:本文对镇江市各大技工院校新兴产业所需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更好地发挥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 新兴产业 高技能人才 培养  2010年7月,市政府发布了《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其他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迅速增长,必将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依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经过广大同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总体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仍旧很明显,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较大差距,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北省秦皇岛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研  选取秦皇岛市高职院校秦皇岛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