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嫉妒是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有害的。学校和家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积极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案例】
期中考试过后,我在办公室整理着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单,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评价。当看到“晓敏72分”时,我一下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呢?晓敏一向是我们班数学科的佼佼者,为什么这次成绩会下跌这么快?是数据出现了错误,还是发挥失常所致……正当我对所有的可能进行猜测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请进!”“报告,老师,这次考试我的成绩不应是这样的,我的试卷不知被谁给涂改了。”来者正是小敏。我接过她的试卷仔细查看,发现确实有许多涂改的地方,且涂改部分答案均为错误,字迹也与晓敏本人的字迹明显不符。
此时,我心里的谜团似乎一下子解开了,72分不是晓敏的真实成绩,肯定有人从中捣鬼。“是谁对晓敏的试卷进行了涂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带着疑惑与不解,在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是小丽做的。小丽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每次考试成绩都稳居班级前五名,她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举动呢?是她与晓敏之间有什么矛盾,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弄清事情的缘由,也为了照顾小丽的情绪,脾气一向急躁的我克制冲动,与小丽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与沟通。在我坦诚的感召下,小丽向我道出了事情的缘由。
“每次考试,晓敏几乎总是第一。每当听到老师宣布第一名是晓敏时,看到同学们对她的赞叹,我的心里便不是滋味,痛恨这些为什么不属于自己,总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一切。那天中午,趁办公室没人,便在她的试卷上做了涂改……”此时,小丽不知是为自己的做法深感惭愧,还是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再请求老师原谅,并希望老师给她一个在班内公开检讨的机会。小丽的真诚感动了我,也让我对她的所为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对她进行一番心理疏导后,出于对她自尊心的保护,我没有答应她公开检讨的要求。
“老师,我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说着说着,小丽就掉下了眼泪。“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无论如何,要努力超过晓敏,让爸爸妈妈的脸上也有光彩,你看看人家晓敏的父母在众人面前一谈起自己女儿的学习就美滋滋的,我一看到他们那副样子心里就不舒服,什么时候你也能让我们在众人面前说说嘴呀?”晓敏说她的父母经常这样对她讲。
原来,小丽和晓敏在同一个村子且住在同一个胡同,乡里邻居凑在一起,家长里短难免谈起孩子学习的事情。晓敏的父母在众人面前为自己有一个成绩骄人的女儿感到分外骄傲。夸奖自己的女儿学习好虽说是人之常情,但夸奖多了,在小丽的父母看来就成了一种炫耀,让人感到不舒服,时间久了,难免将这种嫉妒心理迁怒到自己孩子身上。
了解事情的缘由后,我对小丽进行了家访。首先我对小丽在学校的良好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就小丽涂改别人试卷的事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最后我们就如何更好地激励孩子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共识。我们谈得很投机,也很快乐。走出小丽的家门,抬头望望深蓝的天空,我一身轻松。
【反思】
竞争是催人奋发、积极向上的最大潜在动力,但不良竞争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人滋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损人害己。学生要是有了嫉妒心理,就会在一些小事情上斤斤计较。产生嫉妒心理的孩子不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嫉妒,而是把不满压抑在心里,找一些不相干的事,借题发挥,甚至不择手段进行报复与破坏,以达到自己发泄的目的。小丽涂改试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尊重他人;不为小事而生气,学会对别人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学会欣赏。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与帮助,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超越别人,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形成正确认识,树立再造成功的信心。家长的态度端正了,家长的态度积极了,隐藏在孩子心中的嫉妒乌云就必将散去。
【案例】
期中考试过后,我在办公室整理着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单,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评价。当看到“晓敏72分”时,我一下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呢?晓敏一向是我们班数学科的佼佼者,为什么这次成绩会下跌这么快?是数据出现了错误,还是发挥失常所致……正当我对所有的可能进行猜测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请进!”“报告,老师,这次考试我的成绩不应是这样的,我的试卷不知被谁给涂改了。”来者正是小敏。我接过她的试卷仔细查看,发现确实有许多涂改的地方,且涂改部分答案均为错误,字迹也与晓敏本人的字迹明显不符。
此时,我心里的谜团似乎一下子解开了,72分不是晓敏的真实成绩,肯定有人从中捣鬼。“是谁对晓敏的试卷进行了涂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带着疑惑与不解,在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是小丽做的。小丽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每次考试成绩都稳居班级前五名,她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举动呢?是她与晓敏之间有什么矛盾,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弄清事情的缘由,也为了照顾小丽的情绪,脾气一向急躁的我克制冲动,与小丽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与沟通。在我坦诚的感召下,小丽向我道出了事情的缘由。
“每次考试,晓敏几乎总是第一。每当听到老师宣布第一名是晓敏时,看到同学们对她的赞叹,我的心里便不是滋味,痛恨这些为什么不属于自己,总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一切。那天中午,趁办公室没人,便在她的试卷上做了涂改……”此时,小丽不知是为自己的做法深感惭愧,还是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再请求老师原谅,并希望老师给她一个在班内公开检讨的机会。小丽的真诚感动了我,也让我对她的所为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对她进行一番心理疏导后,出于对她自尊心的保护,我没有答应她公开检讨的要求。
“老师,我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说着说着,小丽就掉下了眼泪。“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无论如何,要努力超过晓敏,让爸爸妈妈的脸上也有光彩,你看看人家晓敏的父母在众人面前一谈起自己女儿的学习就美滋滋的,我一看到他们那副样子心里就不舒服,什么时候你也能让我们在众人面前说说嘴呀?”晓敏说她的父母经常这样对她讲。
原来,小丽和晓敏在同一个村子且住在同一个胡同,乡里邻居凑在一起,家长里短难免谈起孩子学习的事情。晓敏的父母在众人面前为自己有一个成绩骄人的女儿感到分外骄傲。夸奖自己的女儿学习好虽说是人之常情,但夸奖多了,在小丽的父母看来就成了一种炫耀,让人感到不舒服,时间久了,难免将这种嫉妒心理迁怒到自己孩子身上。
了解事情的缘由后,我对小丽进行了家访。首先我对小丽在学校的良好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就小丽涂改别人试卷的事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最后我们就如何更好地激励孩子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共识。我们谈得很投机,也很快乐。走出小丽的家门,抬头望望深蓝的天空,我一身轻松。
【反思】
竞争是催人奋发、积极向上的最大潜在动力,但不良竞争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人滋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损人害己。学生要是有了嫉妒心理,就会在一些小事情上斤斤计较。产生嫉妒心理的孩子不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嫉妒,而是把不满压抑在心里,找一些不相干的事,借题发挥,甚至不择手段进行报复与破坏,以达到自己发泄的目的。小丽涂改试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尊重他人;不为小事而生气,学会对别人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学会欣赏。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与帮助,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超越别人,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形成正确认识,树立再造成功的信心。家长的态度端正了,家长的态度积极了,隐藏在孩子心中的嫉妒乌云就必将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