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规范淋巴结清扫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尽管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食管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10%左右。大量研究表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食管癌预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其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和淋巴结清扫的质量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关键因素。食管走行经过颈、胸、腹三大解剖区域,毗邻许多重要器官,而且其黏膜下层存在丰富的淋巴管交通,从而使食管癌呈现较多的跳跃式转移及广泛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因此,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具有方法繁多、手术径路多变、淋巴结清扫范围不统一等异于其他实体瘤的特点。现结合最新的食管癌TNM分期标准谈谈食管癌的规范淋巴结清扫。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21岁,因“腹痛6d,加重2d”于2010年4月3日入院。患者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始于上腹部,后扩散至右下腹,疼痛程度以下腹部为著;伴纳差、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稍好转。2d前出现腹痛加重,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粪,右侧腹股沟及阴囊肿胀疼痛。查体:体温36.7℃,脉搏90次/min,血压130/75 mm Hg(1 mm Hg=0.133 kP)。急性痛苦貌,呼吸短促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含氟尿嘧啶(5-FU)的辅助化疗已经成为标准的治疗,而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是否进行辅助化疗、如何选用合适的化疗尚存在争议[1]。因为多项研究发现,Ⅱ期结肠癌患者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的比例仅为2%~5%[2-4]。如何甄别出能够从辅助化疗中真正获益的患者,并且提供合适的化疗,是临床的焦点问题。
食管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与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在内的许多因素有关。肺部并发症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许多研究显示,导致食管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术前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及心肺储备低下(术前放化疗是否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尚不明确);手术因素包括术中大量失血、手术时间过长、进展期食管癌、近端食管癌、手术范围过大如McKeown切除加三野淋巴结清扫;
食管癌外科切除路径及方法多种多样,微创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管外科,使其能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创伤,加快康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食管癌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未达共识,选择性的淋巴结清扫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降低其相关并发症,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外科手术目前仍是食管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的术式,由于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可保证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和清扫淋巴结,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食管次全切除后重建最常用的器官是胃,吻合方法包括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评价一下食管胃颈部吻合常用的几种方法。
贲门失弛症为最常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患,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1)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的正常松弛能力消失;(2)吞咽时食管体部的原发性蠕动消失,代之以微弱的低振幅收缩或第三收缩或同步收缩,不能有效地排空食管内容物。贲门失弛症患癌的概率比常人高10倍[1]。其并发食管癌往往发现较晚,因而主张对贲门失弛症患者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