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混合井井塔变形信息系统设计

来源 :矿山测量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blp5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井塔变形信息系统设计的主导思想和方法。通过变形模型的选择 ,阐述了非线性回归分析在井塔变形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地下采矿活动引起覆岩移动、变形和破坏,其表现形式之一是地表浅部产生斑裂(或裂缝),对建筑物危害极大。本文研究了地表斑裂的物理场响应特征,通过电阻率法和地震法的观测试验,进行隐伏斑裂的实地探测,为建筑物加固和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文通过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的条采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与各种预计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在不同的地质采矿条件下应采用相应的预计方法和预计参数。
根据新汶矿区浅部观测站资料,以岩石力学为基础,采用了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反演了地层力学参数,由反演的采动地层力学参数,预计了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值,获得了深部采矿地表岩移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安全开采深度的实用计算方法,建立了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与岩体力学性质之间的联系问题,为深部安全开采探明了一条新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根据岱庄生建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对关键层在减缓宽条带开采地表下沉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 ,在特定的覆岩结构条件下 ,可以利用关键岩层来控制地表下沉 ,实现宽条带安全、高产、高效开采。
本文通过对铁法矿务局供应处第二仓库 6号库加固实例 ,论述采动区现有建筑物新技术加固保护理论、技术及施工方法
本文结合徐州坨城煤矿在大运河下采煤的实测资料 ,系统地研究了水体下采煤时地表及河床河堤的移动规律 ,获得了各类变形参数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刘江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肾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在低氧的生理条件下,核蛋白SPOP(speckle-type POZ protein)的过表达和错误定位是引发肾癌产生的核心因素。相关学术论文在《癌细胞》杂志在线发表。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死亡率占癌症死亡的2%。肾癌起病隐匿,往往缺乏早期临床表现。大约
山东龙口电厂至招远的 2 2万伏高压输电线路第 4 3号铁塔位于龙口矿务局洼里煤矿 710 1工作面下顺槽南部 30 m处 (距开切眼 10 4 m)上方。为了掌握回采工作面外拉伸区域内铁塔变形规律 ,在710 1工作面上方建立了高压线铁塔变形观测站。通过观测资料分析 ,总结出铁塔在回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可供类似矿区今后铁塔下采煤参考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地幔含有一个巨大的蓄水层,其蓄水量大于地球海洋总和。  加拿大研究人员称,通过分析一种罕见矿石,证实地幔深层含有大量水资源,深度为地下400-600公里。这项最新研究让人们联想到150年前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名小说《地心历险记》,小说中描绘地面之下存在着巨大的海洋。  目前最新证据表明一种叫做尖晶橄榄石(ringwoodite)的亲水矿物质来源于地幔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