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继发乳房畸形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以及根据乳房畸形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修复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保乳术后1年以上,化疗及放疗结束半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及远位转移,患侧乳房出现继发畸形,要求修复重建患者30例,对患侧乳房进行瘢痕切除、挛缩松解,并根据组织缺损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重建,7例应用局部乳腺瓣法,21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法,2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
【机 构】
:
2660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660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660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660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继发乳房畸形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以及根据乳房畸形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修复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保乳术后1年以上,化疗及放疗结束半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及远位转移,患侧乳房出现继发畸形,要求修复重建患者30例,对患侧乳房进行瘢痕切除、挛缩松解,并根据组织缺损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重建,7例应用局部乳腺瓣法,21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法,2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结果 术后乳房形态及手感良好,优23例(76.7%),良7例(23.3%).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约2.5年,目前均处于无瘤生存状态.结论 保乳术后继发乳房畸形,可根据畸形不同程度,选择不同方法进行修复重建,修复重建后乳房形态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单、瘢痕隐蔽、适用于各型内眦赘皮的矫正都可获得较好效果的手术方法.方法 依据近年来对于内眦赘皮病理解剖结构研究,认为内眦赘皮主要是由于上下睑眼轮匝肌于内眦韧带起始部位的错位,并影响皮肤的形态所形成,而并非是单纯的皮肤多余.以此研究成果为指导,设计了松解内眦皮肤与服轮匝肌的粘连以及矫正内眦部位眼轮匝肌错位的矫治术式,即皮瓣松解加眼轮匝肌离断法.结果 共矫治内眦赘皮57例,术后内眦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暨首届上海论坛将于2012年4月13~15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继续教育班同期举行。会议期间,将同时举办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参与厂商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整形美容设备器械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王炜主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曹谊林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上海第九人民医
目的 探讨双环法及乳头乳晕内上蒂缩乳术治疗重度男子乳腺发育症的效果.方法 双环法设计内外环切口,并去除两环间的内上方部分表皮,形成包含真皮、乳腺及皮下组织的乳头及乳晕蒂,切除两环间其余大部分皮肤、腺体及脂肪组织后,将乳头乳晕蒂部适度内旋并与肌膜固定,外环收拢后与内环对位缝合.结果 9例(18侧),除1例单侧乳头乳晕表层坏死外,其余均Ⅰ期愈合,双侧乳房对称、外形满意.结论 利用双环法及乳头乳晕内上蒂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美容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并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临床对面部小圆形(直径16mm以下)病变多采用梭形切除或局部转移皮瓣来处理.国外曾有资料提及采用环形圆钻(打孔器)切除病变和切取全厚皮片移植.通过文献查阅,国内未见面部圆微型植皮术的公开报道,也未见环形圆钻应用于植皮术的论述.为此,我们将临床应用50例的经验,予以报道,以供同道参考.一、临床资料我们于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间共施行先天性小痣33例、痤疮留下瘢痕14例、增生性瘢痕3例,共5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对伴有临床体像障碍(body- image disturbance,BID)口腔正畸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伴有体像障碍的正畸患者在常规正畸同时给予认知治疗(治疗组),对另15例只进行常规正畸(对照组).在正畸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认知偏差问卷(CBQ)、情绪自评量表(SDS、SAS)和体像自评问卷(BI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1)治疗组SDS和SA
眼睑分裂痣为先天性发生于上、下眼睑的色素痣,闭眼时合二为一宛如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时则分为上、下两半,单侧发病,影响眼部功能和容貌[1].由于睑缘结构精细有睫毛,术后维持眼睑外形、睑缘弧度和睫毛方向的常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掌握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技巧非常重要,如治疗不当可能造成眼睑缩窄、睑外翻或内翻倒脻,甚至危害视力和巩膜外露等并发症2。
临床上肢手术多采用区域阻滞麻醉方式,而臂丛神经阻滞是最主要的麻醉方法.传统的臂丛神经区域阻滞法,依据体表的解剖标志进行穿刺定位,属于盲探式操作,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血管、神经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利用可视超声显像技术,可直观地分辨出局部解剖结构,在其引导下可将穿刺针准确地置于臂丛神经旁,使局部麻醉药得以充分地浸润靶神经[1],可保证一举成功.我们自2009年将此技术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χ(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χ;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会系列杂志杰出的总编辑钱贻简教授,因病于201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7月12日清晨,全国各界的代表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们前往北京医院送别钱老,在告别室中摆放着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及众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送来的花圈.7月21日,北京医院隆重召开了缅怀钱贻简教授座谈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北京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