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网络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jzk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支持的合作学习。
  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1. 确定学习的目标。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在认真分析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分解、转化为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合作小组的学习任务,即:要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程度,以小组成员全部达到学习要求为完成标准。
  2. 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析学习者的特征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了解该授课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主要“指对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映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三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始能力(初能力),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学科内容已经准备了哪些有关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四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网络环境下,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对于学习材料的主动认知和加工有重要作用。
  3.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中常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分组时通常先由学习者按照个人兴趣自行组合,最后由老师按照分组规则进行协调。
  4. 学习资源的设计。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和试题库等,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和搜索方法,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资源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信息量要足夠,且与所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资源结构要合理,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要具有层次性。
  5. 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合作学习时,首先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小组的学习目标和组员个人的学习任务,制定小组合作计划;然后各成员进入自主学习阶段,从多种渠道收集多种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最后各成员将学习结果整合,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6. 合作学习的评价。一般可以分四种评价方式:成员自评与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小组整体得分与个人得分相结合。
  二、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的教与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习的个性化、个别化,突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这些特点并不是说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中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范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而且还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协作活动的参与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协作性学习。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
  2. 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3. 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讨论中彼此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其他文献
学案导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一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运用导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学案的教学载体,学生和教师通过“六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整合各种先进教学模式的改革经验和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推出了“先学后讲,快乐课堂”为其教学模式的核心特点的新模式。   第一步:学习目标。通过学案把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大概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课堂上
“五书”习字以《同步字帖》为练习材料,将课后写字作业变为课堂作业。顾名思义,“五书”指的是:每节语文课课前预留五分钟的书写时间,以五行生字(词)作为书写数量的下限,运用五组书写教学的策略,达成五个书写作业的目标。  一、“五书”习字的策略  1. “3 2”课前写字策略  众所周知,写字练习要想有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坚持。于是,笔者尝试采用化零为整的方法,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预备铃响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把这些阅读目标分解到小学阶段,那么,每一个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而且还
2004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应聘到现在教书的这所学校。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在两年之内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培养良好道德品德和文明行为”规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在现阶段,将小学生礼仪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有效措施。目前不少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不遵守起码的礼仪规范,缺乏必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而与“听、说、读”三方面相比,“写”的技能依然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最薄弱的环节,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试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的能力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