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先队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既体现着我国的优秀教育传统,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少先队作为学校中少年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与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相互配合,发挥着组织引领、实践育人、自我教育的独特作用,实现少先队的“立德树人”,应坚持组织引领、强化实践育人、实现自我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少先队 路径
  1 “立德树人”的历史背景及时代内涵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优秀教育传统中,“立德树人”这一思想源远流长。“立德”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将“立德”置于三立之首体现出古代学者对“德”的重视和对道德教育的推崇。“树人”一词最早出于西汉编修的 《管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便体现了“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计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古以来,我国历代学者就十分重视立德树人,把道德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地位。孔子持有“德育至上论”的观点并强调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君子;董仲舒把“德教”(专有名词)看作是立政之本;王阳明也把 “明明德”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教育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
  取向。
  “立德树人”不仅受到古代教育家的重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历代共产党人传承。同时国家历代领导人也提出:要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提出了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被首次正式确定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又明确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历程中,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国家领导人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少先队的根本任务。
  2 少先队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的作用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他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校。“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在2017年2月全国少工委七届三次全会上李源潮指出少先队的改革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落小落细。少年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便是重中之重。我国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重,少先队与学校德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着组织引领、实践育人、自我教育的独特
  作用。
  3 少先队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
  3.1 坚持组织引领
  育人以德为先,少先队的特性在于它的组织教育。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具有很鲜明的政治色彩。它时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发挥队组织优势,积极贯彻“五爱”教育的同时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品德教育。少先队要充分发挥队组织的先进性,按照“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的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价值观。
  3.2 强化实践育人
  少先队不同于课堂德育,它通常通过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它注重少年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育人。体验教育作为少先队教育的方法之一,它包含了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通过在活动中赋予每位少年儿童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通过带领少年儿童感悟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使他们在体验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感受、得到一定的知识、明白一定的道理。此外,升旗、入队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参与的体验活动,也同样可以使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和快乐,让他们在体验活动中深刻领悟道德教育,进而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3.3 实现自我教育
  少先队是广大少年儿童自己的,并由他们自己当家作主。主体性是少先队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特点所在,即它强调的是一种在组织的集体生活中的自我教育。此外,少先队教育采用的是辅导制,它不同于课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行政化教育,而是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少年儿童自下而上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少先队通常依托活动来进行德育,而活动的举行则依靠少年儿童的自主参与、自主决策、自主教育。少先队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自主作用,通过少先队活动,实现他们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将活动中的教育性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并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使其自主意识和自我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01):10-13.
  [2] 周如东,张東,李晓静.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内涵和理论基石解析[J].前沿,2013(21):37-39.
  [3] 全国少工委. 服务引领亿万少年儿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N]. 人民日报,2016-10-13(01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都值得借鉴和推广,这些教学经验能很好的帮助数学课堂进行教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课标的改革下,突破传统教育中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创新,能够帮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为实现教学目的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途径  兴趣是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重要基础,能有效推动人们去认识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自律性也不强,因此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的引导。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水平,教师去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更加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开展研究
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是小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新旧教材在计算部分编写部分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旧教材一般是直接出示计算算式,而新教材是以情景图为载体主题引出计算。而情景图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算法和算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由于情景图的呈现,使计算变得有趣、精彩而丰富,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了。  1 因情境图 提高学生兴趣  新教材中计算内容编者都精
甘肃、陕西、四川三省,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文化积淀厚重,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自然和基础条件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相对缓慢,如何抢抓机遇,发挥各自
伏羲以个人的卓越功德,不只代表着一个强盛的氏族,而是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开启时代。不论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开端的伏羲八卦,还是作为中华民族性格基因的伏羲“盛德大业”的人
<正> 钱三强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一九三七年,他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即小居里夫妇的指导下,他首先发现核裂变的“
为了保证转拨船在输油作业等工况下的稳性与安全,通过设计原油转拨船与原油轮连接、解脱、传输等作业工况,得到各作业工况下的装载参数,然后校核转拨船作业等工况下的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