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秋季开学后,全国高中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部实施新课程改革,河北省高中一年级将全部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那么,新课改究竟要改什么?高中地理新课改具体如何改?这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就高中地理新课改谈点个人看法。
首先,我们先来弄清楚我国新课改的由来。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学习照搬前苏联的。其基本特点是教师做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宰,老师的任务便是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建国后,我国各行各业难以产生大师级人物,中国大陆更是没有一人能够荣获诺贝尔奖,其根源可能就在于我们的教育。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大批留学欧美的专家学者的归来,随着人们对我国建国后教育的反思,我们学习借鉴欧美,尤其是北欧一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并据此重新编排了中小学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学模式,进行新课程改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新课改。
新课改主要要求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目标由单维度的传授知识,变为三维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进行价值观教育。
2.教学方式由单纯的传授灌输,变为组织讨论,引导探究,诱导点拨,总结归纳等。
3.教师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变为组织、导演、督导、检查、引导、鼓励、评判等多重角色。
4.学校和老师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生组建学生社团,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等活动。
5.开放式办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客座教师(当地知名文学艺术家、书法家、音乐体育名人、工程技术人员等)到学校做专题学术讲座。
根据新课改精神,地理新课改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把育人——把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把自己由单纯的地理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讨论问题的组织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者,诱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启发者,督导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者。
二、改变教案设计方式,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由侧重备地理知识,备传授知识方式,转变为把地理知识设计成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孔子说:“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例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带着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挖掘学生原有生活体验,架设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地理课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并以此为纽带,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知识去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架设起新旧知识连接贯通的桥梁。如讲授“时区”的内容时,可先简单地讲一个小故事:4月10日一位老太太拿了一张中奖彩票去太平洋马尔绍群岛兑现,遭拒绝。后来有人向她买了这张废票,而后坐飞机1小时后到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那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兑换了8000美元。这是怎么回事?借助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初中学过的时区和日界线知识去解答这一问题,效果良好。
四、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借助活动解决问题
把地理知识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游戏中轻松学习地理知识。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交通和物产时,让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各省级行政区的旅游景点,同学们在轻松的游戏中,无意识地就能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地理知识。
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学习地理等高线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组织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学生用泥土、沙砾、白色泡沫等材料制作地形等高线。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手中的橡皮泥不够,就想办法用多种颜色的橡皮泥搭配做成分层设色地形模型,还有的学生将五种基本地形组合起来做成了地形组合模型。在轻松愉快的动手制作中,同学们便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也是地理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绘制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时,在教材原有坐标图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尝试用其它方法制作新坐标图。结果,有的学生用横坐标表示气温和降水量,用纵坐标表示月份,绘制了气温和降水量图;有的学生将气温曲线变化图的横坐标放在纵坐标的中线上,并标出了四季。
另外,新课改还要求我们地理老师,在教学地理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形象直观的影视资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学到活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素养。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立志创新,报效祖国的人文情怀。
首先,我们先来弄清楚我国新课改的由来。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学习照搬前苏联的。其基本特点是教师做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宰,老师的任务便是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建国后,我国各行各业难以产生大师级人物,中国大陆更是没有一人能够荣获诺贝尔奖,其根源可能就在于我们的教育。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大批留学欧美的专家学者的归来,随着人们对我国建国后教育的反思,我们学习借鉴欧美,尤其是北欧一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并据此重新编排了中小学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学模式,进行新课程改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新课改。
新课改主要要求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目标由单维度的传授知识,变为三维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进行价值观教育。
2.教学方式由单纯的传授灌输,变为组织讨论,引导探究,诱导点拨,总结归纳等。
3.教师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变为组织、导演、督导、检查、引导、鼓励、评判等多重角色。
4.学校和老师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生组建学生社团,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等活动。
5.开放式办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客座教师(当地知名文学艺术家、书法家、音乐体育名人、工程技术人员等)到学校做专题学术讲座。
根据新课改精神,地理新课改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把育人——把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把自己由单纯的地理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讨论问题的组织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者,诱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启发者,督导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者。
二、改变教案设计方式,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由侧重备地理知识,备传授知识方式,转变为把地理知识设计成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孔子说:“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例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带着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挖掘学生原有生活体验,架设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地理课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并以此为纽带,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知识去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架设起新旧知识连接贯通的桥梁。如讲授“时区”的内容时,可先简单地讲一个小故事:4月10日一位老太太拿了一张中奖彩票去太平洋马尔绍群岛兑现,遭拒绝。后来有人向她买了这张废票,而后坐飞机1小时后到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那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兑换了8000美元。这是怎么回事?借助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初中学过的时区和日界线知识去解答这一问题,效果良好。
四、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借助活动解决问题
把地理知识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游戏中轻松学习地理知识。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交通和物产时,让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各省级行政区的旅游景点,同学们在轻松的游戏中,无意识地就能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地理知识。
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学习地理等高线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组织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学生用泥土、沙砾、白色泡沫等材料制作地形等高线。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手中的橡皮泥不够,就想办法用多种颜色的橡皮泥搭配做成分层设色地形模型,还有的学生将五种基本地形组合起来做成了地形组合模型。在轻松愉快的动手制作中,同学们便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也是地理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绘制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时,在教材原有坐标图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尝试用其它方法制作新坐标图。结果,有的学生用横坐标表示气温和降水量,用纵坐标表示月份,绘制了气温和降水量图;有的学生将气温曲线变化图的横坐标放在纵坐标的中线上,并标出了四季。
另外,新课改还要求我们地理老师,在教学地理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形象直观的影视资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学到活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素养。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立志创新,报效祖国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