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核心使命是立德树人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aob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之说由来已久,影响深远。《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善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权修》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现代人将“立德树人”结合使用,更可彰显教育之价值。而今,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亦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虽然教师角色多元、任务繁杂,但其核心使命当数立德树人。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既要做句读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既要精于“授业”,更要善于“传道”,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用人品、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持续发展动力,具备奉献社会的素养。
  立德树人,教师要做学生生命成长引导者。教师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增强其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有效弘扬美德,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追梦、筑梦、圆梦。
  立德树人,教师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示范者。教师要坚守神圣职责,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模范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努力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镜子,以高尚人格魅力为学生确立标杆。学校如水,师生如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教师要在校内外积极传播正能量,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立德树人,教师要做学生道德成长陪伴者。道德教育,重在潜移默化,力戒假大空、高大全。教师和学生相互唤醒、相互陪伴、相互砥砺、相互成全,在教与学的体验中立己达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立德树人突出的是德,但又不限于德。立德树人实际上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靠教师不懈的修养提升。身不修则德不立。广大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各个环节,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主动做好“师德文章”。要严以修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要不忘初心,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要甘为人梯,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胸怀天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立德树人要靠相关方面的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目标原则,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切实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教育规划、经费、政策、资源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真正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尚未做到的地方应不尚空谈、尽快做到,否则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师立德树人使命的达成。
  笔者在教育部工作24年最深刻的体会: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必须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替教师着想,给教师办事,为教师撑腰,回应其关切,解决其问题。对广大教师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本文作者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 孙金鑫)
其他文献
现在,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特别对语文更加关注,综合的素质修养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培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或思维创新能力都与语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生活也离不开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创建师生互动的情境,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的首要任务不是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传授现成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地使用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综合型的人才.因此,问题教学法是
撰写论文,大致要经过: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撰写初稿、修改文稿、投递稿件等几个基本步骤,下面根据笔者粗浅的经验,谈谈撰写论文的具体做法,供同行参考.  1 选择题目  有关初中物理的核心期刊,一般都设有:教学论坛、教学研究、实验研究、中考研究、物理与生活、中学生、教学随笔、教材研究、问题讨论等栏目.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选择自己研究较为深刻的问题为“题目”,这样创作时才可能得心应手,有所建树.例如
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都应有一个目标指向.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有其课时教学目标(以下简称“目标”),并且教学过程必定受到目标的控制.目标确定了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指南.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应指向于明确具体的目标,使师生双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课上不做无用功,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务必强化和落实课堂教学的过程目标.本文就物理教学过
做校长的都明白一个道理:一所好学校,关键是要有一群好教师。  过去30多年,我有幸与一批中国最优秀的教师成为同事。我目睹了他们的发展过程,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优秀或卓越的教师所具有的鲜明特质。  十几年前,我们举办了一次征文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文章,内容是“我的教育教学观”。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思考一些“形而上”的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有年轻教师问我,我们刚上讲台,什么经验都没有
期刊
新课程体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强调让学生以参与讨论的形式来实现知识的获取.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讨论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思考.  1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只有人的心理获得自由时,他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彻底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发挥创造力.”这句话充分说明构建和谐平等的氛围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意义.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与生俱来的内敛和羞涩会让他
引课  师:同学们,第一章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有了第一章的基础,我们在第二章中研究了一种简单又常见的变速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实研究运动是研究自然的开始,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一下课本第8页最上面亚里斯多德的一句名言:  “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当我们对运动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我们自然会想,物体为什么会这样运动?怎么样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等问题,同学们是不是?(稍思考后)现在
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意识,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和手段,让课堂真正沉浸在师生高效的学习活动中.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物理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把握师生的课堂地位,立足学生主体  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课堂的主体应该
1 问题的提出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的知识模块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在绕地球稳定运行的空间站中,有如图1的装置,半径分别为r和R(R>r)的甲、乙两个光滑的圆形轨道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轨道之间有一条水平轨道CD相通,宇航员让一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先滑上甲轨道,通过粗糙的CD段,又滑上乙轨道,最后离开两圆轨道,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CD间由于摩擦力而做减速运动  B.小球经过甲轨道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改善.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够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才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够体现教学的实际意义.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主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物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