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瓶颈及对策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兼具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双重属性,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也存在一定的短板与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为此,应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乡村社会纵深拓展。要注重传统治理资源的挖掘鉴别与创造性转化,发挥积极作用并限制消极影响,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
其他文献
社团检测简化是重要的图挖掘问题,动态网络上的重叠社团检测及其社团演变模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将静态网络的局部优先的社团检测算法应用到动态网络的重叠社团及其演变模
以日地循环年际季变换、月球绕地球周期运行,结合福建省位于东南海疆和倚山面海的特殊环境的相关关系,对照50年来水文、气象观测系列资料,统计分析、判断不同天气情势等各相
基于“秩序-失序”理论框架,以丽江白沙村和大理双廊村作为对比案例,运用深度访谈、观察法等,探讨民族村落旅游景观的表征与生产。研究发现,白沙村与双廊村在旅游发展中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多民族国情重构现代国家的过程,党中央在这一进程中不仅提出了自己的国家建构方案,也依据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积极进行马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措施、方式、方法、经验
根据电网结构特点及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关联关系,提出网络协调程度评估模型,考查电网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及技术标准的合理性,优化项目建设的顺序。进一步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