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已经足够,转而追求精神上的健康。近年来,“抑郁症”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发展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事情。步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够积极解决,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却无法解决,会患上抑郁症,甚至走上极端。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现状,抑郁症的症状,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大学生的抑郁症等角度去探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为了解和解决大学生的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
1、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
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抑郁症患者年龄也在不断地降低,即有向年轻化蔓延 的趋势,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患上抑郁症,我们国家 1/4 的大学生曾经出现过抑郁的状况。据调查,大学生心境障碍患病率是 4.06%,其中抑郁障碍3.59%,焦 虑障碍患病率是4.98%。焦虑障碍在这次调查里包括了8到9种疾病,包括特殊恐 惧症、强迫障碍、社交恐惧等等。
2、大学生抑郁症症状
2.1 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表现在:大学生遇事缺乏信心,无精打采,无论对学习、对生活都没有激情,甚至厌烦;他们常常逃课,不愿与人交流思想;当谈及前途时心情暗淡,太容易多愁善感,甚至在公众下流泪;思维、反应迟缓;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常常走神;行为被动,自我封闭;凡事缺乏主动性,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爱打理个人卫生,沉默寡言,独自一个人。
2.2 性格极端
性格极端表现在:容易冲动,行为极端。因为大学生刚刚远离父母,一旦他们遇 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长时间的失望、焦虑中会突然产生怪异、极端的想法及反社会的行为。长时间的严重个性压抑使个性膨胀,容易形成极端想法,最终往往导致悲剧的发生。
2.3 频繁想改变生活环境
学生可能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感到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调换班级或者宿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们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3、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青春的懵懂,理想的骨干,都对他们产生了心理上的冲击。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設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
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 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3、治疗抑郁症的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家长要配合
父母把学生送到大学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对学生的关心减少。父母要关注学生,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大学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父母在家里要努力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经济支持,不能让学生有经济方面的负担;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另外,家长要不断配合学校的工作,一旦学校发现学生有心理疾病,就要配合学校一起努力。
结论
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抑郁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去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大学生除了抑郁症外还有其他心理疾病,我们在关注抑郁症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心理疾病的治疗,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
1、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
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抑郁症患者年龄也在不断地降低,即有向年轻化蔓延 的趋势,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患上抑郁症,我们国家 1/4 的大学生曾经出现过抑郁的状况。据调查,大学生心境障碍患病率是 4.06%,其中抑郁障碍3.59%,焦 虑障碍患病率是4.98%。焦虑障碍在这次调查里包括了8到9种疾病,包括特殊恐 惧症、强迫障碍、社交恐惧等等。
2、大学生抑郁症症状
2.1 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表现在:大学生遇事缺乏信心,无精打采,无论对学习、对生活都没有激情,甚至厌烦;他们常常逃课,不愿与人交流思想;当谈及前途时心情暗淡,太容易多愁善感,甚至在公众下流泪;思维、反应迟缓;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常常走神;行为被动,自我封闭;凡事缺乏主动性,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爱打理个人卫生,沉默寡言,独自一个人。
2.2 性格极端
性格极端表现在:容易冲动,行为极端。因为大学生刚刚远离父母,一旦他们遇 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长时间的失望、焦虑中会突然产生怪异、极端的想法及反社会的行为。长时间的严重个性压抑使个性膨胀,容易形成极端想法,最终往往导致悲剧的发生。
2.3 频繁想改变生活环境
学生可能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感到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调换班级或者宿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们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3、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青春的懵懂,理想的骨干,都对他们产生了心理上的冲击。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設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
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 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3、治疗抑郁症的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家长要配合
父母把学生送到大学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对学生的关心减少。父母要关注学生,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大学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父母在家里要努力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经济支持,不能让学生有经济方面的负担;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另外,家长要不断配合学校的工作,一旦学校发现学生有心理疾病,就要配合学校一起努力。
结论
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抑郁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去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大学生除了抑郁症外还有其他心理疾病,我们在关注抑郁症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心理疾病的治疗,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