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朗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一疏忽,学生就会养成不良习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帮助孩子在低年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习惯的培养。
一、 朗读姿势要正确
好的朗读姿态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朗读姿态包括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外倾。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朗读姿势一旦定型却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对朗读姿势给予规范要求,严格训练,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如何帮助孩子将正确的读书姿势牢牢地记在心里呢?
(一)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正确的读书姿势应该是怎样的,为了帮助低年级孩子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示范方法:1.教师示范。“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平时就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小学生善于模仿,让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2、学生示范。学生因为各种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一个班上,有的孩子能很好的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有的孩子则需要老师不断地言语、动作指导,这时,我们就可以发辉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多表扬姿势正确的孩子,从而为别的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二)形式多样的读法
1、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
2、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3、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4、配乐朗读。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舵手”的作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播放语速、情感、语调都十分标准的课文录音,都能让孩子得到一些朗读的技巧,从而培养语感。而音乐则起到了“帆”的作用,在朗诵过程中不同的语言文字配上合适的音乐,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朗读的状态,找到朗读的节奏,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朗读要求要明确
朗读不是盲目的读书,而是应该有目的、有要求的,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刚刚入学,也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往往不知道朗读的要求,因此,在学生朗读的启蒙阶段,我们就应该让孩子明确朗读的要求:
1、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生字和词语的读音。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要让学生明白在朗读时有些词是一个整体是不可以被分开的,这样来读才不会读断句,才能流利地在朗读语句过程中达到表情达意的语文朗读效果。
2、教给朗读的小诀窍。有些学生不会自己从教师的示范中捕捉信息,那么怎么朗读是正确的,怎么朗读是不正确的,还是该教给方法的,何况有些知识不能光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感悟。比如,“小小的船儿”该怎么读?告诉学生,“的”是轻声,一定要读得又轻又短,一般都跟前面的词连得比较紧密。
朗读兴趣的激发是小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形成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读书姿势,培养孩子朗读的兴趣,在孩子出现朗读错误时,及时纠正,多鼓励,多赞扬,帮助孩子树立能读好书的信心,提高孩子朗读的积极性,最终将良好的朗读习惯付诸于实际之中。
一、 朗读姿势要正确
好的朗读姿态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朗读姿态包括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外倾。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朗读姿势一旦定型却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对朗读姿势给予规范要求,严格训练,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如何帮助孩子将正确的读书姿势牢牢地记在心里呢?
(一)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正确的读书姿势应该是怎样的,为了帮助低年级孩子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示范方法:1.教师示范。“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平时就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小学生善于模仿,让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2、学生示范。学生因为各种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一个班上,有的孩子能很好的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有的孩子则需要老师不断地言语、动作指导,这时,我们就可以发辉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多表扬姿势正确的孩子,从而为别的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二)形式多样的读法
1、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
2、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3、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4、配乐朗读。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舵手”的作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播放语速、情感、语调都十分标准的课文录音,都能让孩子得到一些朗读的技巧,从而培养语感。而音乐则起到了“帆”的作用,在朗诵过程中不同的语言文字配上合适的音乐,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朗读的状态,找到朗读的节奏,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朗读要求要明确
朗读不是盲目的读书,而是应该有目的、有要求的,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刚刚入学,也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往往不知道朗读的要求,因此,在学生朗读的启蒙阶段,我们就应该让孩子明确朗读的要求:
1、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生字和词语的读音。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要让学生明白在朗读时有些词是一个整体是不可以被分开的,这样来读才不会读断句,才能流利地在朗读语句过程中达到表情达意的语文朗读效果。
2、教给朗读的小诀窍。有些学生不会自己从教师的示范中捕捉信息,那么怎么朗读是正确的,怎么朗读是不正确的,还是该教给方法的,何况有些知识不能光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感悟。比如,“小小的船儿”该怎么读?告诉学生,“的”是轻声,一定要读得又轻又短,一般都跟前面的词连得比较紧密。
朗读兴趣的激发是小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形成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读书姿势,培养孩子朗读的兴趣,在孩子出现朗读错误时,及时纠正,多鼓励,多赞扬,帮助孩子树立能读好书的信心,提高孩子朗读的积极性,最终将良好的朗读习惯付诸于实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