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学习中的临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
  关键词: 书法临摹结合先入后出读帖善悟
  
  临摹与创作是书法学习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艰难地走出来的。临摹重在技术训练,掌握古人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规律;创作重在艺术体悟,领略古人书法作品中的艺术韵味。没有扎实、认真、刻苦的临摹,创作只是一句空话;但没有创作的追求,临摹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意义,只有临摹和创作相结合,既注重技法练习,又注意艺术体悟,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临摹是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所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也才能体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关于临摹,论述如下。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度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能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背临、意临三种方法。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所写字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像,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像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摹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他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持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如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在于说理,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说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只有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才能取得较高的效果。    一、以诚相待,因势利导    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必须建立一种真诚信任的友谊,能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这是获得说理良好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一种方法、态度和艺术。  第一,要诚实守信,广交朋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诲人”,必须善交友。没有可信赖的友谊,说理
摘要: 本文旨在阐述“慢练”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对“慢练”应掌握的具体方法和学生要克服的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对钢琴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慢练钢琴学习意义    “慢练”是一个俗称,指的是在弹奏练习曲或乐曲的过程中用慢于作品要求的速度所进行的弹奏练习。它是在钢琴学习中解决某一技术难题最基本、最科学、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之一。正确地掌握钢琴的慢练技巧,对于每个学琴者来说都是至关
摘要: 数字图书馆作为通过Internet连接的数字资料库群、读者浏览并利用信息的平台,它突破了时空限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资讯最丰富、最快捷地提供给读者使用,从而成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数字图书馆建设尚无法全面铺开,于是传统实体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仍需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试图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摘要: 为丰富歌曲艺术表现手段,本文对“深刻挖掘歌词内涵,丰富歌唱情感表现”进行探讨,即结合歌曲实例和有关理论,通过对歌曲歌词内涵挖掘、歌曲演唱前期案头工作、演唱情感表现的分析论述,得出“朗读歌词,理顺情感、发现戏剧冲突,明确角色”,讲好“故事”,表“情”歌曲”,是“深刻挖掘歌词内涵,丰富歌曲情感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本文是对歌曲演唱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歌曲演唱理论的深入探讨,对于歌曲演唱者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