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的许多先进理念让体育教师耳目一新,使体育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面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又会感到困惑与茫然,如何领悟这些先进理念,理顺体育教学思路,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把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程改革 师生关系 学习方法 评价体系
  
前言
  
当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广大体育教师投之以极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不时又感到困惑与茫然。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怎样看待体育课改之前的教学传统与习惯,如何加强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受益,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
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过程的传授者、教育者、指导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
1.关于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再认识
传统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部分教师认为: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只是教学的辅助者和服务者,不能成为指导者和教育者。哪怕是偶然的命令式的语气,也会导致一堂体育课的失败。为了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他们提倡对学生始终保持微笑服务。那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究竟哪个更重要?如何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并不冲突,“主导性”是指“教师对体育学习的主导”,即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和担负主要责任;“主体性”是指“学生是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即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以及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行为。我们知道,体育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在专业知识水平上要超过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上,教师理应具有主动权。体育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所以,我们应该既要肯定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主导性”,又要强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认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就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认为任由学生自我发展,不对学生有所要求才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学将失去目标和意义。
2.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过多,总认为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可取的。近年来,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改革的形式,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学生是“上帝”,教师要感谢学生的学习,让自己有了展示才华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认为只有对学生时刻心存感激,才能在与学生教学沟通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愉悦。我们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劳动,是教师的价值所在。体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严格要求、真心关怀,树立自己的威信。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拥有学识,赢得学生的尊敬,而不是依靠盲目迎合学生的需求来博取学生的好感。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要确立好自己的位置,一个受人尊重的位置,是传道、授业者。师生之间应该平等、民主、和谐地相处,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培养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能力,增强责任感。
  
二、对课堂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于体育课的评价,历来都是重要的话题,评价的标准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着重于结果性评价到现在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学生“快乐”并不完全是好课
随着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体育出现了课程模式的重新构建,在体育教学方法上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模式,如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强调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于是教学中追求学生的快乐往往成为评价好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其实让学生快乐的改革理念是好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把握快乐的深刻内涵却是有难度的。如选择教学内容时,为了照顾更多学生的快乐,不跑800米,多进行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进行球类运动的教学也不按技能形成的规律,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因为没有枯燥的技术学习,学生甚至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不用整齐的排队,不用因为垫击排球而双臂疼痛……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与不学,练与不练。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感受,而快乐的深层含义就被歪曲了,这样的教学在平时也是多见的,虽然学生快乐了,但是教学却是失败的。
2.规范、严谨的教学常规不应受到批判
有人认为,教师的严格,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快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教学失败,所以倡导摒弃过去严格、严肃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如此才能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甚至为了求得改革的创新,否定过去的一切传统,这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就是一种规矩,集合队伍,检查人数和服装,安排见习生,队列队形练习,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放松练习,布置作业等都要养成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没有课堂常规的体育课,是松散、混乱的。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宠惯了,平时体力劳动不多,养成安逸的处世态度,不能吃苦,意志力不强。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学更要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如果过分放纵学生,忽视课堂纪律,就不能保证体育教学有序、流畅、安全地进行。严谨的学风与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不互相抵触,教学常规是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应该进行合理运用,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守时、诚信、有礼貌的好习惯。
3.加强学习方式的改革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有部分老师在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时,因为对学习方式的特点研究不够,过于关注外在的形式,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教师费尽心力于课的表演,课前已经重复演练过多遍,对整堂课的细节部分都做过充分的修饰,器材的运用、场地的布置、队伍的站位都有条不紊,教师和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导演和演员。另一种“放羊式”的教学课,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解读新课标的内涵,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当做一种放任学习,教学中不讲解、不示范,使体育教学失去目标与方向。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体育教师要进行深刻地反思,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端正教学态度,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学习方式。
  
三、关注并积极改进体育教师群体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
  
1.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须引起注意
部分体育教师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师职业态度比较消极,教学中缺乏钻研、竞争意识,自我要求不严格。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体育教师本身没有端正职业态度,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实也存在着各种实际困难,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不受重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使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的怠工行为与体育教师工作的环境有关,与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过低有关。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体育教师应当以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
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体育教学是为了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能终身参与体育运动、能身心健康的发展、能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简言之是为了学生能更加全面的发展。许多改革的先进理念正是从这些目标出发而产生的,理念是好的,但真正实施时,却有很大的难度,有的甚至是现实条件下根本无法完全实现的。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随改革的潮流,使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变体育教学为无序、松散、随意的行为。而应严谨从教,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之,体育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提升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几年来,广大体育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进行积极改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体育教师出现的一些迷惘,正是体育工作者从激情投入阶段向认真实践、理性思考的层面进行深入发展,是改革进程向新阶段的迈进。体育教师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掌握先进理念,对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学会取舍,善于用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将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蔡宝忠.体育教师新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周兵,孟文砚.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课程改革 师生关系 学习方法 评价体系
前言
当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广大体育教师投之以极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不时又感到困惑与茫然。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怎样看待体育课改之前的教学传统与习惯,如何加强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受益,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
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过程的传授者、教育者、指导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
1.关于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再认识
传统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部分教师认为: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只是教学的辅助者和服务者,不能成为指导者和教育者。哪怕是偶然的命令式的语气,也会导致一堂体育课的失败。为了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他们提倡对学生始终保持微笑服务。那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究竟哪个更重要?如何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并不冲突,“主导性”是指“教师对体育学习的主导”,即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和担负主要责任;“主体性”是指“学生是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即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以及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行为。我们知道,体育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在专业知识水平上要超过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上,教师理应具有主动权。体育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所以,我们应该既要肯定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主导性”,又要强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认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就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认为任由学生自我发展,不对学生有所要求才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学将失去目标和意义。
2.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过多,总认为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可取的。近年来,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改革的形式,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学生是“上帝”,教师要感谢学生的学习,让自己有了展示才华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认为只有对学生时刻心存感激,才能在与学生教学沟通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愉悦。我们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劳动,是教师的价值所在。体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严格要求、真心关怀,树立自己的威信。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拥有学识,赢得学生的尊敬,而不是依靠盲目迎合学生的需求来博取学生的好感。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要确立好自己的位置,一个受人尊重的位置,是传道、授业者。师生之间应该平等、民主、和谐地相处,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培养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能力,增强责任感。
二、对课堂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于体育课的评价,历来都是重要的话题,评价的标准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着重于结果性评价到现在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学生“快乐”并不完全是好课
随着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体育出现了课程模式的重新构建,在体育教学方法上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模式,如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强调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于是教学中追求学生的快乐往往成为评价好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其实让学生快乐的改革理念是好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把握快乐的深刻内涵却是有难度的。如选择教学内容时,为了照顾更多学生的快乐,不跑800米,多进行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进行球类运动的教学也不按技能形成的规律,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因为没有枯燥的技术学习,学生甚至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不用整齐的排队,不用因为垫击排球而双臂疼痛……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与不学,练与不练。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感受,而快乐的深层含义就被歪曲了,这样的教学在平时也是多见的,虽然学生快乐了,但是教学却是失败的。
2.规范、严谨的教学常规不应受到批判
有人认为,教师的严格,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快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教学失败,所以倡导摒弃过去严格、严肃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如此才能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甚至为了求得改革的创新,否定过去的一切传统,这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就是一种规矩,集合队伍,检查人数和服装,安排见习生,队列队形练习,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放松练习,布置作业等都要养成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没有课堂常规的体育课,是松散、混乱的。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宠惯了,平时体力劳动不多,养成安逸的处世态度,不能吃苦,意志力不强。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学更要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如果过分放纵学生,忽视课堂纪律,就不能保证体育教学有序、流畅、安全地进行。严谨的学风与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不互相抵触,教学常规是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应该进行合理运用,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守时、诚信、有礼貌的好习惯。
3.加强学习方式的改革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有部分老师在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时,因为对学习方式的特点研究不够,过于关注外在的形式,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教师费尽心力于课的表演,课前已经重复演练过多遍,对整堂课的细节部分都做过充分的修饰,器材的运用、场地的布置、队伍的站位都有条不紊,教师和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导演和演员。另一种“放羊式”的教学课,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解读新课标的内涵,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当做一种放任学习,教学中不讲解、不示范,使体育教学失去目标与方向。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体育教师要进行深刻地反思,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端正教学态度,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学习方式。
三、关注并积极改进体育教师群体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
1.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须引起注意
部分体育教师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师职业态度比较消极,教学中缺乏钻研、竞争意识,自我要求不严格。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体育教师本身没有端正职业态度,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实也存在着各种实际困难,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不受重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使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的怠工行为与体育教师工作的环境有关,与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过低有关。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体育教师应当以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
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体育教学是为了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能终身参与体育运动、能身心健康的发展、能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简言之是为了学生能更加全面的发展。许多改革的先进理念正是从这些目标出发而产生的,理念是好的,但真正实施时,却有很大的难度,有的甚至是现实条件下根本无法完全实现的。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随改革的潮流,使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变体育教学为无序、松散、随意的行为。而应严谨从教,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之,体育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提升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几年来,广大体育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进行积极改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体育教师出现的一些迷惘,正是体育工作者从激情投入阶段向认真实践、理性思考的层面进行深入发展,是改革进程向新阶段的迈进。体育教师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掌握先进理念,对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学会取舍,善于用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将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蔡宝忠.体育教师新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周兵,孟文砚.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