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型”背景下高校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提升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学校社团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作为高校社团中坚力量的社团干部培养尤为重要,他们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社团干部胜任力入手,探究高校社团干部的培养,着力于提高高校社团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高校社团干部胜任力我国十七大之后,明确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内涵就是倡导节约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其人才培养除了课堂外,社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公益型社团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奉献爱心、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桥梁,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公益型社团干部的培养,提高其胜任力,有利于提高社团的育人效果和提升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内涵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David.McClelland提出,他认为传统的组织招聘和人员选拔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日常的智力、性格和基本知识测验所选拔出来的人在从事一般工作时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按照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或者是高层次的岗位时也不一定会有优秀的绩效出现,因此他认为胜任力就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它是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虽然目前学术界对胜任力的界定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其内涵基本一致。
  高校公益型社团是高校学生团体中的学生组织,它是基于有共同参加公益活动意愿的同学自发组织而成,在加强对高校公益社团的管理,提高社团的管理水平和活到效果的过程中,社团干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在社团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社团干部的胜任力,有利于强化社团的管理。
  高校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是指公益型社团干部在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个人可验证的特质,包括可能产生绩效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二、高校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的胜任力模型研究在近几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通常认为学生干部的胜任力要素中应该包括组织领导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创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冲击奉献能力。而高校公益型社团实施的“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奉献爱心”和“助学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属于学校的非正式组织,其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有别于一般的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
  目前,学术界盛行的胜任力模型主要有两种,即斯宾赛的冰山模型和博亚特兹的洋葱模型。借鉴学术界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结合高校社团的实际情况,高校社团干部胜任能力模型可建立KACM四个维度的冰山模型,即知识水平——技术能力——性格动机——职业品德。
  根据高校社团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冰山模型,结合高校学生公益型社团的功能特点进一步细化社团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成维度,知识水平包括政治理论知识、管理学知识、人文知识、计算机及相关知识;技术能力包括业务技能、管理技能、社会技能;性格动机包括动力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自我特征;职业品德包括责任性、诚信度、价值取向、承诺度等子维度。通过对子维度的确立,有利于高校公益型社团干部的选拔,也有利于高校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培养与提升。
  三、高校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的提升策略
  高校公益型社团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重要平台,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质的公益型社团干部积极参与并投身到“两型”社会建设中来,高校公益型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会的公益平台,通过对其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有针对性的提升公益型社团干部的胜任力,有利于强化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公益型社团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1.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公益型社团干部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高校公益型社团从事的活动大部分为社会公益活动,其成员的组成都是学生自愿参与,成员大都具有较强的奉献、服务意识,因此这对社团干部在思想道德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益性社团干部的选拔过程中,社团的主管部门要把好关,要选择那些政治信仰坚定、德才兼备、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作为社团的干部,在干部使用的过程中,抓好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社团的老师对社团干部的影响至关重要,需要社团指导老师通过平时的活动开展以及沟通交流,提高社团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
  2.完善社团干部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从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社团干部的职业道德和性格动机都是在冰山的海平面以下,属于隐形部分的胜任力,其指标难于量化和测量,但是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干部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隐藏在冰山下的部分胜任力。健全的选拔制度包括了明确的选拔考核指标和合理的选拔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有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也为社团干部今后能力的提升提供明确的依据。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合理的考核、任用、奖惩等措施,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极大程度地端正社团干部的参与动机,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公益型社团干部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加强干部培训,提高社团干部知识、技能等外显的能力。通过胜任力的冰山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部分是外显的、可见的,其外显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进行测量。公益型社团学生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都要相对较高的要求,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培训来提高干部的知识和技能,把学校的干部培训和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有效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沈燎,刘枭.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 2009,(12).
  [2]杜春艳.高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与学生干部能力提升[J].华章, 2010,(02):70-71.
  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两型社会下湖南高职院校公益性社团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俗话说得好——“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在制作和使用的CAI多媒体课件中,声音与文本、图像和视频等信息一样,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情况下课件的声音资源可以
当今世界的几大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日趋严重。除噪声污染以外,其他各种污染均是通过化学反应引起的,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污染源。想降低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值得关注。基于绿色化学的理念,从提高环保意识,引进微型实验、完善实验设备,化散为整实验,应用仿真实验,慎用化学药品,正确处理“三废”7个方面着手,来消除或减轻高校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和新产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也随之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发展,各种全新的实验技术以及实验项目不断在高校实验室中运用,对
通过梳理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认为时间管理既是逻辑起点,亦为管理的重要目标。从时间的资源属性切入,指出时间管理的自律属性和高成本属性。通过分析时间管理的聚合效应、轮
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本本已成为他们日常办公的必备工具。因而本本中往往存有的大量重要数据,很多时候要将数据分享或备份起来,而无论是网络共享还是移动存储,必须有一套高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