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而习语堪称“浓缩的文化”。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异化、归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休运用,并得出结论: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翻译时应依据不同情况作灵活处理。
  【关键词】异化 归化 习语翻译
  一、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特点
  习语就其广义而论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及心理特征等密切相联,其文化内涵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习语具有恰当的比喻,并能引起联想,但这种联想是由一定的民族的现实环境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习语具有如下特点:1.地域文化的反映;2.历史文化的反映;3.习俗文化的反映;4.宗教文化的反映。
  不同的语言转换必须服从特定的文化要求。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尤其对于习语的翻译。因此,要更深刻、更贴切地传递习语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真实地再现习语原文的面貌。
  二、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异化与归化是直译与意译争论的延伸和扩展。直译与意译主要争论的是翻译中语言的表达方式问题,而异化与归化主要争论的是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移植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异化与归化有各不相同的观点。异化的代表人物是文努蒂(Lawrence Venuti),归化的代表人物是奈达(Nida E.A)
  异化者认为翻译既然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就应该让读者了解原文本内在的异国文化或异域风情。
  归化者要求译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译者的任务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的交流,其目的是使文本完全纳入到另一个文化体系,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我们认为在文化翻译中“求同”不易,“存异”也难,因为外来文化客观上存在着“异”,翻译时也因而产生一个“存异”的问题,但存异不是保存“不可理解”的东西,而是让读者能够理解“异”之所在及其含义。归化和异化应该同时存在,过分的归化和异化都行不通。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产物。习语翻译时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两对矛盾,处理文化差异成为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以实例分析异化、归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1.异化(alienation),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异化的译法能把一种文化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不仅为后者带来全新的成分,而且这种成分的大量涌入将促使后者内部发生各种聚合和裂变反应,从而最终导致它的根本性蜕变。习语采用异化的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之间的融合。因此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文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有时尽管习语的比喻或形象对译入语读者可能比较生疏,但由于它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有明显的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翻译时要竭尽全力保留。例如:
  (1)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2)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由于人们的感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便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此类习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译。
  (3)Easy come,easy go.来的容易去得快。
  (4)Lose face.丢脸。有时候我们会在一种语言中遇到一些与自己母语中的表达方式类似的词句,很想采用归化的译法,但是这两种表达法之间的所谓的相似实际上似是而非。即使两者确属大同小异,它们在表达技巧上也往往各有千秋。如果我们采用归化的方法套用习语,就会失去原有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而采用异化的方法,则为这种语言表达某种意思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5)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译成“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中国读者也许容易理解,但由于译文表现的是本民族的历史人物,放在具体上下文中显得不妥当,不如译成“一人不及两人智”。
  (6)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如果译成“亡羊补牢”,在汉语中的含义就是“为时未晚”;而英语习语具有“为时已晚”的含义,应译为“贼走关门”。有些带有浓厚民族色彩或具有典故性的习语可以在异化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更清楚地表达原意。
  (7)黄鼠狠给鸡拜年,没安好心。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 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译文在异化的基础上点明寓意,形象生动,体现了原句风格和韵味。
  2.归化(adaption),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习语归化的译法是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的传达喻义。翻译就是交际,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导致对译文的误解。译者在把一种文本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中去时,要仔细权衡文化中思想意识的内涵。如果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在译文读者对现实世界了解的知识范围内,读者就比较容易理解。
  英汉习语毕竟分属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如果过分强调异化译法,就会加重读者对译文的陌生感,加大读者接受的难度,阻碍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渗透展开。因此根据目的语民族的心理,在异化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归化译法,使读者能欣赏和把握原作意义。   (8)With determination,with luck,and with the help from lots of good people,I was able to rise from the ash.
  凭着我的决心,我的运气,还有许多善良人们的帮助,我终于得以东山再起。
  假如译文一味强调原文的“形象”和“洋味”,异化为“我终于从灰烬中获得新生。”那就使人不知所云了。
  (9)他亦未必没有相当成就,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何足以供回旋,比起目前计划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子夜》,第五章)
  There,his achievements had not been in significant; but his scope had been limited by the small population---- barely a hundred thousand.His activities in Shuangqiao Town had been mere child’s play compared with this present scheme.
  (10)我过去受的那些委居和刺漱,比起他来,真是小巫见大巫,算不了什么。(《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
  What little pain and adversity I’ve experienced so far are simply nothing compared to what he’s gone through.
  “小巫见大巫” 里的巫是指过去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宣扬迷信骗取钱财的“巫婆”和“巫师”,如果小巫遇到大巫,就会相形见细,施展不出法术,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相形之下,一个事物远远比不上另一个事物。以上两例译文中,译者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mere child’s play compared with 和simply nothing compared to 都舍弃了原文中的形象,只译意思以缩小文化差异。
  3.归化、异化相结合。在翻译中,即使原文中每一个词在译文中都能用“对等词”译出来,也不一定能保证译文对译文读者所起的作用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所起的作用一样或相似,因为读者往往用自己的文化观念来理解译文的内容。一些习语,用异化法保留了原语的文化色彩,却造成语用失误,读者理解困难;而完全采用归化译法又会失去原语的文化色彩,不能让读者完全明白原文中的用意。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译出字面意义,再点出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体现出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又能让读者完全接受。
  (11)我伯伯也说我没用,他说是“男儿无性,纯铁无钢”。《山乡巨变》,第十章)
  My uncle says I’m no good,too,he says,“A man with no guts is like a piece of poor iron; it’ll never make steel.”
  “男儿无性”异化为a man with no guts; “纯铁无钢”如直译为pure iron without steel就词不达意,故译者把它归化为a piece of poor iron; it’ll never make steel。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交流越来越频繁。读者本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读者的审美观、鉴赏力、理解力也不断变化。丘比特、同性恋等一系列词的出现替换了我们的文化体系中原有的月老、阳袖之好等词的概念,原有的异化也成了归化。因此,异化与归化的比量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习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集各种修辞手法为一体,又是浓缩的“文化”。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只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异化与归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异化或归化的原则,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应用,在不同情况下作具体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Combining with translation practices,the paper analyzed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thinking that although human translation work still can not be completely rep
期刊
【摘要】新课程英语教学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课前预习是复习旧知识和认知新知识的必要过程,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重大。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需要,对将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长远意义。  【关键词】课前预习 初中英语教学 现状 改进策略  新课程英语突出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能
For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s,there is an advertise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blem,that is product advertising translation.In this thesis,the autho
期刊
【摘要】随着英语的地位在我国逐渐的加深,我国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更是注重在应用方面。高考中最能体现学生应用能力的便是写作题,但这一部分同样是学生失分的重点。因此,笔者通过分析高三学生在写作方面最易失分的词汇及语法两个方面,并从阅读增词,相互纠错与弃难从简等角度剖析,帮助高三学生更好的提高其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 失分  经济全球化将英语推向了世界语言这一地位,英语变自然成为了世界各个国家
【摘要】学好语言首先应该有语感,然而语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是持久的孕育。那么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呢?笔者文章中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英语读写 能力 方法  我认为,听、说、读、写相当重要,尤其对于新初三学生是关键。读:带着问题通读、细读。  读有通读和细读两种。通读是为了弄懂大意、细读是为了掌握具体内容。首先,阅读开头的段落,这部分介绍性的材料将
呵1 升入初中后,我很想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和大家互动,可我越想这样又越不愿意去做.我正常吗?是不是得了自闭症?rn答 小贺同学,根据你的描述,可以判断你现在患有“青春期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对增加学生英语知识积累,增强其英语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有多项教学研究资料指出目前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视程度不足、重成品轻过程以及英语作文评改观念与方式落后等多种问题,整体教学效果不乐观。本文笔者主要从目前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凸显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因此,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开展课文阅读教学活动,成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重要意义 策略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注重讲
南海夏季风对于我国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1980~1989年的资料,系统地探讨了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和最大洪峰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摘要】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光有一颗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心就可以的,还要有技巧、有方法、有步骤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方法,既而喜欢你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生而言。以此,我常会采用多种小学生喜爱的方式方法去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小组活动与课外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唱儿歌、画图画、做游戏、鼓励评价等都是我常用的。以下即是我对这几种方法的粗略见解。  【关键词】教学 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