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但是现在很多语文课堂,已经将朗读教学弱化甚至是摒弃。本文在关注这一现象的同时,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关朗读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示范课《安塞腰鼓》的课堂实录为基础,重点阐释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朗读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整合
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1] 可见,无论古人还是今者,都对朗读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重要手段。
一、朗读教学现状
当下的语文教育中的朗读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以下,是笔者对南京市某校初一初二年级共634名学生进行的有关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数据呈现:
由以上表格呈现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绝大部分的初中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出声音进行朗读;大部分学生也不认为朗读对语文学习是有帮助的;而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有没有进行朗读教学。可见,当下的语文教学,是将朗读教学逐渐忽视甚至是忽略了。
笔者也对其中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试图想弄清为什么有这样的数据结果。很多学生都反映不知道怎么读,也不好意思读;还有很多学生反映每次上课老师都是请朗读好的学生去读书,其他学生都是“洗耳恭听”;部分学生反映老师有时就放放示范朗读,大家跟着念一遍就过去了,觉得朗读可有可无……
看来,学生有这些认识,还是和教师的教学有关。那么,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又是什么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二、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1、教师自身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急于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他们希望通过“讲一讲”、“问一问”的方式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课堂时间有限,能挤占的就是朗读的时间。
2、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造成课堂朗读教学的缺失
并非所有的教师都经过专门的朗读培训,自身朗读水平有限,所以,这些老师也不喜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即使有指导,“ 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環境中的内蕴。” [2]
3、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阻碍朗读教学的广泛开展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都是教师指定某几个学生进行朗读,指定某几个学生点评,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分别朗读或是分别点评。越是时间紧张,教师越是想节省时间,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将朗读的机会交给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其他学生就成了“陪公子读书”;几个学生点评之后,即使其他学生有想法,也只能被忽略掉。久而久之,朗读就成了几个学生的“专项表演”了。
4、单一的评价模式也让学生失去朗读的兴趣
传统的朗读教学,学生朗读之后,要么是教师进行点评,要么就是让学生进行点评。评来评去,就是那么几个人。这些点评形式已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5、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重拾课堂回忆造成困难
一堂课上完之后,学生是靠笔记来回忆当堂课所学内容。如果笔记记得不是很清楚,往往就会造成回忆的困难。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要是通过读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学生几乎不可能记笔记。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很难回忆起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之后,很少有学生会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任务,部分原因就是根本回忆不起来。
6、朗读作业缺乏有效的检查与批改而变得流于形式
朗读这样的有声作业是不容易检查与批改的。很多学生因为这样的作业不可能被检查批改,往往偷懒不愿去做,教师也不得而知。这样长期以往,教师布置的朗读作业就是一种形式了。
一些主观的或是客观的因素,就造成了当下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困境的存在。解决传统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让朗读教学在困境中突围,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朗读教学摆脱困境,焕发生机。
三、朗读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的设想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依托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实现语文朗读教学革命性变革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只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或是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改变现有的朗读教学状况。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1、媒体技术创设朗读情景
利用媒体技术可以呈现丰富的画面,传递美妙的声乐,从而营造出适合的朗读氛围。
2、利用软件存储朗读音频
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这点。学生配备耳麦,通过耳麦利用音频录入软件,就可以将朗读的声音存储在电脑或是手机中。
3、网络论坛扩展朗读教学
建立班级网络课堂教学讨论版,依托讨论版,上传朗读音频,互听朗读并交流心得。
四、朗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意义
与这些学生谈话之后,笔者也进行了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究竟多媒体技术在朗读教学中起到怎样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呢?现将思考结果呈现如下:
1、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当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后,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学习这门学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3]要让学生喜欢朗读,就首先要让他(她)对朗读产生兴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 (1)“集形、声、色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有着互动积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特质,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4] 将各种感官刺激集中在一起,对学生形成持续反复的刺激,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是初一的新生,他们更希望课堂上能够像小学那样有更多的感官性的刺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由此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再配有应景的音乐,就会立刻创设出朗读时需要的氛围,调动出学生潜藏内心的朗读情绪。学生对图片、声音的兴趣往往大于对文字的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还在它于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关于自我认识的体验。每个人都希望尝试在电波中听到自己的声音,那是一种不同于平时听到的自己声音的全新体验。当听到耳机里传来的自己的朗读声音时,每个人的心情应该是很激动欣喜的吧。因此,他们也会更加认真地去读,更加留意地去听,更加仔细地去辨析。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还在于它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被动的倾听。当班级讨论版上汇集了全班所有的朗读的声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且有趣的事情啊!不再需要总是听老师钦點的那几个学生的朗读了,想听谁的就听谁的。当一个学生点开班级中从未在公众场合发过声的学生的朗读音频时,他(她)的那种猎奇的心理是可想而知的。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录音功能结合计算机音频波形分析技术,将学生朗读和标准朗读原音进行对比。以匹配度的情况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分数。引入波形分析手段以后,不仅可以从整体上评价朗读,而且可以更精细化的指示出学生朗读中不足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正自己的不足。通过反复的朗读、评价、修正再朗读的多次迭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更精准、更有效的朗读训练。
音频波形分析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已经是成熟技术,主流的的操作系统都有大量的波形分析软件【6】,在主流的智能手机的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中基本有原生支持了波形分析的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7】,提供了快速开发朗读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延长了朗读教学的时间,扩展了朗读教学的空间
朗读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因为是动口而不是动手,学生能够认真完成的不多,即便是去做了,教师也无法进行跟踪评价。长期下来,朗读教学的效果不能有效巩固,学生无法通过朗读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也就不会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了。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将朗读作业的监管落实到实处:学生回家进行朗读训练,再将最终的结果上传至班级谈论版。教师可以在家评价学生的朗读作业,学生回家之后也就必须进行朗读训练了。这就等于延长了朗读教学的时间,把朗读教学从课堂搬至家中,扩展了朗读教学的空间,让朗读变得随时随地。
结语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琅琅,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情趣通融,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议论纷纷,以促进学生的思维。” 朗读像一股清泉,我们只要使用合理的方式增大它的流量,又引导他流向既定目标,就能荡起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焕发其无限生机。而多媒体在课堂的运用,无疑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为训练学生朗读开辟了一条新路。愿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我们的语文课在琅琅的读书声中飞扬着激情,充满着思想,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朗读这一朵奇葩展示出她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高刚祥 《语文朗读教学困境及改进对策》[J]. 《文学教育(中)》 2010年04期
[3] 王国英主编 《教育心理学》[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4] 史敏红 《运用多媒体优化朗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育版)》2012年22期
[5] 金世慧 杨洪义 《情绪安全假设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12期
[6] 《Sony SpectraLayers Pro》v1.0.25 for mac
[7] 《Audio Toolbox Framework Reference》, iOS Developer Library, Apple Inc
[关键词] 朗读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整合
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1] 可见,无论古人还是今者,都对朗读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重要手段。
一、朗读教学现状
当下的语文教育中的朗读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以下,是笔者对南京市某校初一初二年级共634名学生进行的有关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数据呈现:
由以上表格呈现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绝大部分的初中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出声音进行朗读;大部分学生也不认为朗读对语文学习是有帮助的;而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有没有进行朗读教学。可见,当下的语文教学,是将朗读教学逐渐忽视甚至是忽略了。
笔者也对其中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试图想弄清为什么有这样的数据结果。很多学生都反映不知道怎么读,也不好意思读;还有很多学生反映每次上课老师都是请朗读好的学生去读书,其他学生都是“洗耳恭听”;部分学生反映老师有时就放放示范朗读,大家跟着念一遍就过去了,觉得朗读可有可无……
看来,学生有这些认识,还是和教师的教学有关。那么,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又是什么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二、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1、教师自身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急于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他们希望通过“讲一讲”、“问一问”的方式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课堂时间有限,能挤占的就是朗读的时间。
2、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造成课堂朗读教学的缺失
并非所有的教师都经过专门的朗读培训,自身朗读水平有限,所以,这些老师也不喜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即使有指导,“ 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環境中的内蕴。” [2]
3、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阻碍朗读教学的广泛开展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都是教师指定某几个学生进行朗读,指定某几个学生点评,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分别朗读或是分别点评。越是时间紧张,教师越是想节省时间,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将朗读的机会交给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其他学生就成了“陪公子读书”;几个学生点评之后,即使其他学生有想法,也只能被忽略掉。久而久之,朗读就成了几个学生的“专项表演”了。
4、单一的评价模式也让学生失去朗读的兴趣
传统的朗读教学,学生朗读之后,要么是教师进行点评,要么就是让学生进行点评。评来评去,就是那么几个人。这些点评形式已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5、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重拾课堂回忆造成困难
一堂课上完之后,学生是靠笔记来回忆当堂课所学内容。如果笔记记得不是很清楚,往往就会造成回忆的困难。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要是通过读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学生几乎不可能记笔记。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很难回忆起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之后,很少有学生会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任务,部分原因就是根本回忆不起来。
6、朗读作业缺乏有效的检查与批改而变得流于形式
朗读这样的有声作业是不容易检查与批改的。很多学生因为这样的作业不可能被检查批改,往往偷懒不愿去做,教师也不得而知。这样长期以往,教师布置的朗读作业就是一种形式了。
一些主观的或是客观的因素,就造成了当下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困境的存在。解决传统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让朗读教学在困境中突围,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朗读教学摆脱困境,焕发生机。
三、朗读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的设想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依托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实现语文朗读教学革命性变革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只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或是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改变现有的朗读教学状况。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1、媒体技术创设朗读情景
利用媒体技术可以呈现丰富的画面,传递美妙的声乐,从而营造出适合的朗读氛围。
2、利用软件存储朗读音频
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这点。学生配备耳麦,通过耳麦利用音频录入软件,就可以将朗读的声音存储在电脑或是手机中。
3、网络论坛扩展朗读教学
建立班级网络课堂教学讨论版,依托讨论版,上传朗读音频,互听朗读并交流心得。
四、朗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意义
与这些学生谈话之后,笔者也进行了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究竟多媒体技术在朗读教学中起到怎样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呢?现将思考结果呈现如下:
1、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当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后,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学习这门学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3]要让学生喜欢朗读,就首先要让他(她)对朗读产生兴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 (1)“集形、声、色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有着互动积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特质,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4] 将各种感官刺激集中在一起,对学生形成持续反复的刺激,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是初一的新生,他们更希望课堂上能够像小学那样有更多的感官性的刺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由此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再配有应景的音乐,就会立刻创设出朗读时需要的氛围,调动出学生潜藏内心的朗读情绪。学生对图片、声音的兴趣往往大于对文字的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还在它于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关于自我认识的体验。每个人都希望尝试在电波中听到自己的声音,那是一种不同于平时听到的自己声音的全新体验。当听到耳机里传来的自己的朗读声音时,每个人的心情应该是很激动欣喜的吧。因此,他们也会更加认真地去读,更加留意地去听,更加仔细地去辨析。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还在于它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被动的倾听。当班级讨论版上汇集了全班所有的朗读的声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且有趣的事情啊!不再需要总是听老师钦點的那几个学生的朗读了,想听谁的就听谁的。当一个学生点开班级中从未在公众场合发过声的学生的朗读音频时,他(她)的那种猎奇的心理是可想而知的。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录音功能结合计算机音频波形分析技术,将学生朗读和标准朗读原音进行对比。以匹配度的情况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分数。引入波形分析手段以后,不仅可以从整体上评价朗读,而且可以更精细化的指示出学生朗读中不足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正自己的不足。通过反复的朗读、评价、修正再朗读的多次迭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更精准、更有效的朗读训练。
音频波形分析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已经是成熟技术,主流的的操作系统都有大量的波形分析软件【6】,在主流的智能手机的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中基本有原生支持了波形分析的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7】,提供了快速开发朗读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延长了朗读教学的时间,扩展了朗读教学的空间
朗读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因为是动口而不是动手,学生能够认真完成的不多,即便是去做了,教师也无法进行跟踪评价。长期下来,朗读教学的效果不能有效巩固,学生无法通过朗读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也就不会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了。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将朗读作业的监管落实到实处:学生回家进行朗读训练,再将最终的结果上传至班级谈论版。教师可以在家评价学生的朗读作业,学生回家之后也就必须进行朗读训练了。这就等于延长了朗读教学的时间,把朗读教学从课堂搬至家中,扩展了朗读教学的空间,让朗读变得随时随地。
结语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琅琅,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情趣通融,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议论纷纷,以促进学生的思维。” 朗读像一股清泉,我们只要使用合理的方式增大它的流量,又引导他流向既定目标,就能荡起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焕发其无限生机。而多媒体在课堂的运用,无疑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为训练学生朗读开辟了一条新路。愿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我们的语文课在琅琅的读书声中飞扬着激情,充满着思想,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朗读这一朵奇葩展示出她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高刚祥 《语文朗读教学困境及改进对策》[J]. 《文学教育(中)》 2010年04期
[3] 王国英主编 《教育心理学》[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4] 史敏红 《运用多媒体优化朗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育版)》2012年22期
[5] 金世慧 杨洪义 《情绪安全假设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12期
[6] 《Sony SpectraLayers Pro》v1.0.25 for mac
[7] 《Audio Toolbox Framework Reference》, iOS Developer Library, Appl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