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应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ruby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化静为动 思维 空间想象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数學课的效能呢?
  一、创设合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比如在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分式第一节“沙化问题”伊始,我们可以一边播放MT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边声情并茂地说:“在上课前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音乐,让我们伴随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声,一起进入回忆的长河中,让思绪伴随着音乐流淌……”播放完毕,启发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你的回忆之河流淌出了哪些片段?哪些画面?”学生七嘴八舌地讲起画面中的美丽景色,美好的家园,而我们周围土地沙化情况日益严重,几乎被黄色侵吞……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循循善诱,并播放一段沙尘暴录相:“由于土地沙化的日益严重,每到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就会有沙尘暴的天气,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你们知道土地沙化问题该如何治理吗?请看大屏幕!(原来的绿洲逐步缩小成一个小绿洲)”学生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引出”学生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有话可讲,有感而发,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同时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时,趁热打铁,引入课题:《列分式方程》。这样处理不显得突兀,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或八年级上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遇问题》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副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人怎样行是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的情境: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更进一步加深对“相遇”这个概念的理解,直观展示了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境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节课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用耳听,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课堂充满了活跃的学习气氛。
  二、静动结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通过形象化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再如:在讲“轴对称”概念时,一只会飞的花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的重点应放在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上;要扩大农村消费,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进城务工已成为农
《淮南子》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兼采各家学说所长,在论述哲学和治国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发扬先秦诸子的审美观,充分体现汉初美学道儒杂糅、重情尚用的时代特征。“道事合一”
朱次琦以诗经世之作呈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然仅在内容上体现杜诗沉郁之境,并未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景物诗与赠答诗则在形式上实现杜诗的顿挫之境,但在内容上则远离杜诗
【摘 要】理解微化学实验的原理及其在今天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微化学实验的原理应用于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实施,并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应用意义。同时对我们化学教师的化学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在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有利于减少实验污染、有利于实验安全性的提升、有利于增加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等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  希望研究与学习使微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并加以应用。 
衍射增强成像,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X射线成像模式。它利用置于样品和探测器之间的分析晶体,把经过晶体单色化的高准直性的X射线穿过样品时产生的透射光、折射光和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大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项目和"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工程"项目,推动资源建设,倡导资源共享。但由于制度保障的缺失,
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各类英语考试考查中的主要部分。因而,就英语的学习和考试有这样的说法:“得阅读者,得天下”。一份英语试卷中,只要阅读理解部分做好了,整份卷子的成绩就不会低,因为阅读理解题的分值在整份试卷中占三分之一。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被放在了常规教学的首位。然而,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上好阅读课,达到阅读课的目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思索探究这一问题,现在有些许体
以品牌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利用博弈论方法对农产品品牌授权企业与被授权企业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如何选择被授权方,并立足于长远角度去组织生产活动是品牌授权方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3月收治的25例老年患者(≥60岁)和40例非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