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落后”才能“取得进步”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古人说话,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不,2000多年前的道学家列子,就曾经推崇这样一个观点,劝导人们通过“持后”来“列前”。
  ②我以前对列子了解不多,只知他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最近河南郑州的一位朋友要出一本专门研究列子的新书,约我写一篇文章。于是上网去搜,发现列子的奇谈怪论还真不少。比如他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他还说:“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③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大成于庄子。我们熟悉的很多故事,如“疑邻盗斧”“杨布打狗”“歧路亡羊”“纪昌学射”等,都出自列子的著作。
  ④在《说符》中,列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向壶丘子林请教如何处世。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问:“为什么要保持落后?”壶丘子林回答:“顾若影,则知之。”于是列子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身弯则影曲;身正则影直。影子的变化来自于身体,身体的变化来自于环境。人生在世,就像身体的影子一样,只有保持落后,才能处于前列。
  ⑤这段话我看了几遍,才明白了大概意思。倒是列子的一段经历,让我知晓了其中的奥秘。列子因家中贫穷,经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因此有人劝郑国的上卿子阳:“列子是我们国家的国民,又是一位名人,可他现在连饭都吃不饱,这可有损您执政的形象。”子阳听后,便派人给列子家送了10车粮食。然而,列子虽再三感谢,但却坚决不受,让来人又把粮食拉了回去。列子的妻子哭着埋怨,家里正缺粮食,哪有一粒不要的道理?列子说:今天子阳听了别人的话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而怪罪我。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多被株连致死,而列子却安然无恙。
  ⑥遇到这种事情,很多人都可能受宠若惊。人家子阳,可是一国的宰相,不沾亲,不带故,却给咱送来10车粮食。这样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粮食收下不说,还当极尽感恩戴德之词。借此攀上这层关系,可是要财得财,要权得权,要名得名。而列子呢,却把别人钻窟窿盗洞找不到的门路一口封死,不要嗟来之食,不攀不明之贵。结果证明,列子做对了,不当之利,往往会伴随着不测的风险。
  ⑦在任何一支队伍中,都是很难“保持落后”的。别人走你就得走,别人冲你就得冲。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该冲锋的时候不冲锋,就会有人说你贪生怕死。而且前边还有很多的诱惑,冲在最前,不仅可以立功受奖,同时能够升官发财。后边也有很多的约束,该冲的时候不冲,该干的时候不干,都会因违反纪律而受到处罚。
  ⑧我理解,列子说的“保持落后”,就是把自己的行为落到实处。不为功,不贪功,不争功,不抢功,不哗众,不取宠,不盲从,不跟风,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看现在那些落马的贪官,大都是风头出尽的人。因为“干得比别人好”,所以“荣誉比别人多”“升得比别人快”“权力比别人大”。大到一定程度,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了。
  ⑨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便放弃“优秀”“奔流”和“行高”,更不能为了明哲保身而瞻前顾后。而是说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多一些淡泊和冷静,少一些欲望和冲动。
  (选自《银川日报》2016年5月4日)
  阅读
  练习
  1.阅读文章第③段,出自列子的故事还有许多,请再列举两个。
  2.阅读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你觉得这里的奥秘是什么?
  3.本文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保持落后”的。
  4.行文到最后,作者为何要笔锋一转,写上最后一段?
  (王丽华 设计)
其他文献
通过井下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技术的试验,优化并确定爆破参数,提高循环进尺,降低掘进巷道成本,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了试验条件、操作要求、爆破参数的选择、施工管理等,给
甜玉米因含糖量高、食用品质佳而倍受人们喜爱。从遗传角度看,甜玉米是由普通玉米胚乳中的淀粉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基因突变产生的特殊类型,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甜玉米种质资源。这
我国煤炭运销体制现正处于改革关键时期国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煤炭运营管理立法、煤炭销售主体资格认证、企业经营自主权规定、政府宏观调控及发挥运销协会作用等方面的一些
从转变观念,创行业名牌,质量意识,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实施煤炭名牌战略需着重解决的问题及途径,并从可行性研究和制定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煤炭名牌战略的思路笔具体步骤。
认为重庆煤炭工业面临资源、环保、其他能源和结构调整的挑战,介绍了关井压产、用好政策和推动改制的作法,提出了重庆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和“十五”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