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的“平民化”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大使”的释义为:“由一国派驻在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最高一级的外交代表,全称特命全权大使。”
  “大使”历史上就是一种官名。《中国官制大辞典》(俞鹿年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立了两个义项,其①为,“其始多指特派出巡的大臣,隋文帝时有安抚大使,唐太宗时有黜陟大使。唐制,亲王领节度使者称节度大使……宋制,安抚、经略、制置等使,其位望特高者亦加大字。元制,管盐区者称为场大使,管仓库者称为仓大使。明清沿制,遂变成低级官吏之名。”其②与《现汉》释义相近。
  《中国官制大辞典》中义项①的“大使”已经成为“历史词”了,《现汉》无须收录;但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大使”的词义又有了新的发展,是《现汉》当前的单一义项所不能概括的。请看下面的例子(全部来源于互联网):
  (1)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大使”冠军背后的故事
  (2)担任特奥会爱心大使是一件光荣的事,我想,这与我曾多次为希望工程举办慈善演唱会,一直关心公益事业有关。
  (3)1997年11月,34岁的金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亲善大使”,以向全世界宣告“爱能战胜暴力,宽容能战胜仇恨和冲突”!
  (4)昨日,参加第17届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总决赛的各国选手们来到深圳青青世界,和深圳本地的大中学生们举行环保宣传活动,并栽下友谊竹。
  (5)老庄也成为居民公认的“文明大使”。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以上用例可以看出,“大使”之前多为表示类别或属性的双音节词,如“和平”、“文明”、“微笑”、“形象”等,构成“××大使”结构。“大使”的义域由政治、外交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虽仍是个“头衔”,但已非仅表官职,从庙堂走向俗世,有了些许“平民化”的意味。
  我们认为,“大使”当前已在原义基础之上引申出了新义:“专门选定的为某个领域、单位、产品等进行推介、宣传的人。”但其核心义素没有变,依然是[+代表,+特选]。
  《现汉》已收录了“形象大使”:“指形象代言人”。可知此处“大使”义与“代言人”相同。对“形象代言人”的释义为:“以个人形象及影响力为某个领域、单位或产品等进行推介宣传的人,多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如濮存昕是“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活动的形象大使,孙俪是苏宁电器的形象大使。目前《现汉》对“大使”一词的释义不能体现该词在当今社会的新发展,建议以后收录其新义项。
  
  (责任编辑 刘 琳)
其他文献
在大型建筑工程与高层建筑增加的背景下,为了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地利用,会建设地下室等设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进步。其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为基坑工程项
目前,桦林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年产46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年底将形成年产350万条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彩釉玻璃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生产方式、 不同生产方式的优缺点及不同生产方式可加工的产品范围等, 为不同要求的彩釉玻璃产品提供合理的生产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