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些失落的文明:甲骨文发现始末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但是,它直到公元1899年才被确认。
  甲骨文的发现,震惊中外,并由此而引起对商都殷墟的发掘,中国近代考古学从此诞生。
  
  “一片甲骨惊世界”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被认为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篆(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19世纪30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
  对于著书立说方面,首先对甲骨文做出确认的王懿荣还没来得及作深入研究并著书立说,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
  1900年7月,侵略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带领皇室人员仓皇出逃,王懿荣彻底失望了。他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随即写了一首绝命词毅然服毒坠井而死,年方56岁。
  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发现90周年的1989年秋,在他的家乡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建成王懿荣纪念馆,以纪念他的功绩。
  王懿荣殉难后,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归好友刘鹗(即《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刘鄂又进一步收集,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财源,对于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直到1908年,学者罗振玉才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县的小屯村一带,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属去安阳求购,又亲自前往安阳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继罗振玉之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作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作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殷墟址的发现
  
  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铜器、玉器、陶器,从物质文化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多次调查、发掘,大体弄清了殷墟的范围和布局。位于安阳市区西北郊的殷墟,它以小屯村为中心,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带是殷王居住的宫殿区,发掘出宫殿基址数十座,最大的一座面积5000平方米。洹河北部是殷王陵区,先后发掘出十几座大墓、一千多座小墓,以及大批祭祀坑。在宫殿附近发现了两座甲骨文档案库和铸铜、制玉、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殷墟发掘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收获之丰,是中国考古史上罕见的。
  为了纪念殷墟考古的伟大发现,1987年秋,安阳市在宫殿遗址区东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苑,复原和再现了3000年前殷王宫和一些建筑的风貌。
  1976年春,在宫殿区附近,小屯村北偏西100米处,发掘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将军妇好的墓。甲骨文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20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有一片甲骨卜辞上说,妇好在征战羌方时,统帅了13万人的庞大队伍,这是迄今已知商代对外用兵人数最多的一次。妇好墓是殷墟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殷代王室墓葬,出土的很多器物上都刻有铭文,是惟一能与甲骨文、历史文献相印证,从而能确定墓主身份、年代的商代王室墓葬。
  对殷墟70年的考古,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甲骨文的三次重要的考证与发现:
  第一次是1936年6月12日,在小屯村北宫殿区发掘出一个甲骨坑,保存着带字甲骨17096片,记录着商王武丁时 期的许多活动,看来这是武丁王室的甲骨文档案库。这批甲骨片的出土,对考证武丁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有极宝贵的价值。发掘时坑中还发现埋有一个身体蜷曲、侧卧的尸骨,其身躯大部分压在甲骨上,专家认为可能是档案库的看守人。
  第二次,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又发掘出甲骨7150片,其中刻字甲骨5041片。与这批甲骨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制品,这种甲骨与陶器共存的现象为甲骨文分期及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三次是1991年秋,考古人员在花园庄东地发掘出一个仅2平方米的甲骨坑,但其叠压厚度却达0.8米,出土1583片甲骨,其中刻字甲骨有579片,记载内容丰富,而且问卜者都是武丁时期的王族成员和高级贵族。说明这个时期,占卜活动已不限于最高统治者国王,王室贵胄都可以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了。
  
  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商代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篇《殷本纪》,详细记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物资料可作印证。
  本世纪初,罗振玉在他搜集的甲骨中,发现了刻有商王朝先公、先壬的名字,证实了这些甲骨的出土地小屯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所在地。
  此后,学者王国维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中《殷本纪》的可信性。殷墟是商朝第10代王盘庚于公元前1318年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附近)迁到殷(小屯村一带),从此历经至8代12王,在此建都达273年之久。这些研究成果,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1000年。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彻底否定。
  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商代占卜风之盛。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再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雏形,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发展,到了商代,我国的文字达到基本成熟阶段。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刻划精湛,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殷墟发掘,对中国考古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此之前的学者,只是在书斋中研究碑文和铜器铭文,从不去田野里考察和发掘。中国的田野考古,最早是1921年对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发掘,然后是1927年开始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早期发掘。但当时对这两处的发掘,不是由我国学术部门独自承当的,而是由当时政府聘请外国学者主持,或由中外学术单位合作进行。真正由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的田野考古,是从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的首次发掘开始的。它对中国田野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老一代的考古工作者,绝大部分是在殷墟考古工地上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又基本上是由他们培训出来的。因此称殷墟是中国田野考古学的诞生地,确属当之无愧。
其他文献
打井水的时候,要晃动绳子使桶倒过来,有时不顺手,提桶倒不过来,还真费劲!有没有更省力的法子呢?有。我就发明了一只带阀门的提水桶。  材料:铁皮水桶、厚胶皮、钉子。  工具:锤子、虎头剪。    制作方法:  1.用虎头剪在提水桶桶底开一个洞,洞的直径比鸡蛋稍大。  2.在桶底洞口盖一块较厚的胶皮,一边用钉子钉住(见图一)  这样,提水桶放下进,水从桶底涌进桶里。桶里水满了,往上一提,水的压力把胶皮
雅典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比赛结束四分之一决赛后,我看到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王楠意外落马,以1比4不敌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被淘汰出局!2004年8月,金色的奥运,金色的雅典,乒乓球女单金色的奖牌却与王楠无缘了!我为之黯然神伤……  王楠当属实力派选手,在以往的世界杯、世乒赛、奥运会等大赛中,她曾多次获得乒乓球女单冠军,这次在文明古国希腊雅典怎么会无缘奥运女单金牌呢?我不愿相信、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然
学校:中山市南头三鑫学校  年级:五年级  学名:赵泽烨  小名:多多  年龄:11岁  形象特点:阳光、活泼  我最喜欢  食物:各种美食都愿意尝试  颜色:蓝色  动物:狗(金毛、拉布拉多)  音乐:激人奋进或舒缓身心的音乐  课程:阅读、写作和奥数  业余爱好:足球、篮球、看书、吉他和国画  我最讨厌:不诚信的行为  梦想的职业:宇航员  最大的愿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弹弓高手  两岁的
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个中学生在一次作文课上,按照老师的命题写了一篇散文,这是他最满意的一篇习作,以为一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老师却给了他这样的批语:“此文是否出自本人之手?”显然,老师在怀疑他抄袭别人的文章。然而他非但没有怨怒老师,反倒喜出望外,信心大增,更加勤于练笔,终于就此走上了文坛。  这位当年的中学生,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嵇鸿。后来他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说:“我非常感谢那位误解我的国文老师
(一)感恩    真的很震惊,一切都变得如此,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身边的人们已逐渐冷漠起来,只埋头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完全忘却了亲人朋友。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有血有肉的生灵都知道去感恩斯特。用行动去关心身边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存有感恩之情,那么怎能要求他对别人感恩呢?  现在的教育都只注重知识的多少,要不然就是告戒我们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却从没教育说要懂得感恩。学生们每日都忙碌于每
晚上十点,他俩顺着街道慢慢走着,安静地谈着话。他俩都35岁左右。  史密斯问布莱林:“你用什么办法出来的?你妻子是不让你夜晚出来的啊!在你妻子的咖啡里放了安眠药?”  “不,那样做是不道德的。你马上就会知道。”布莱林神秘地说。他们拐过—个街角。“说实在的,布莱林,你对她真耐心。你也许不肯向我承认,可结婚对你来说是可怕的,对不对?”“我不想这么说。”“不管怎样,到处在传说,她是怎样让你跟她结婚的。那
史上最欠扁的脑筋急转弯  段思琴    1.提问:铅笔姓什么?  回答:萧。  原因:削(萧)铅笔。  2.提问:猩猩最讨厌什么线?  回答:平行线。  原因:平行线没有相交(香蕉)。  3.提问:象皮、老虎皮、狮子皮哪一个最不好?回答:象皮。  原因:橡皮擦(象皮差)。  4.提问:布和纸怕什么?  回答:布怕一万,纸怕万一。  原因:不(布)怕一万,只(纸)怕万一。  5.提问:麒麟到了北极会
学校:广州市天河区华康小学  年级:六年级  小名:璐璐  QQ名称:学无止境  年龄:11岁  生日:9月20日  形象特点:阳光快乐  我喜欢  食物:海鲜  颜色:粉红  动物:小白兔  音乐:我相信  业余爱好:打羽毛球  我最讨厌:不讲卫生的人  梦想的职业:设计师  最大的愿望:暑假没作业  广州的雷雨  广州的夏天真是一个风雨雷电狂欢的季节。有时候,早上还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午后就
未来世界的叶子  人们心目中的未来世界,总是科技的世界,而我觉得未来是自然的世界。在未来世界,叶子储存着地球与人类的信息,搜集到相应的叶子,像拼拼图一样拼起来,你就会读懂历史。叶子还可以记录梦。睡觉前摘一片叶子,醒来后,把叶子放在眼前,脑海中就可以重现你做的各种有趣的梦!这些梦会被永远记录在叶子中。  指导老师 林慧媛  黃老师点评:越科技,越自然,这才是美好的生活。不然,未来会变得冰冷、凌厉。小
敬愛的鲁迅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快毕业的小学生,虽然我离您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但是我还是希望能与您见面,与您交谈。我们虽然不熟,但通过这封信后,就可以成为好朋友了。您的作品,让我颇有感触,比如说:《狂人日记》《呐喊》《朝花夕拾》等,我都很喜欢,但是在看的时候,并不是很懂,因为有些文字的含义有一点难理解。但是因为喜欢,遇到不易理解之处,我都会认真查阅资料。  鲁迅先生,我在这个学期学习了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