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jieke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创造教育的开创者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精神必须从小培养,要渗透到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当中,尤其是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就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一下探讨。
  一、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学科教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需要在班级内展开。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优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和创造力的形成。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说:“适宜的气候和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相宜的物理与心理环境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教学活动也总是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因此,创设和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就成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1.结合学科教学,创设物理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良好思想品德的环境。比如,利用“学习园地”这一板块,展示学生的思想、生活;定期举行“假如我是国家的……”、“好人好事你我知”等的思想品德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示各自的创造性,进而融入到自己的环境之中。这样,班级的物理环境就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背景,也是创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会得到孩子们的认同和喜爱,最终成为学习的资源。
  2.心理环境的创设。一般而言,班级内的心理环境主要表现为师一生、生一生间的人际氛围。这里我们首先应该倡导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变教师的“全知全能”为师生的共同发现,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发现,自我创新”的价值,进而消解学生的被动、防范心理,为童言无忌,为学生自由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广开“心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同伴关系。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渠道。
  二、质疑巧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问、思、疑是学到知识、练好本领、有所创新的重要环节,多思善疑是其核心。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大部分发明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疑点、问题往往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关键处抓住这些问题,深入思考探索,则会使学习不断得到深化。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我们的教学不是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善疑巧问生成新的知识,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三、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一切认知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如果教学中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创造一些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借助体验的直观感觉使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理性的顿悟。由于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知识系统的特殊性,有些知识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理解和掌握。所以,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是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品德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例如,针对本学科时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多次举办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时事论坛等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课堂所没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思维更具独创性。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这告诉我们教育事业不能因习传统,而应让受教育者不断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创新从而成为创造者和开拓者。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施展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责任编校:卫风)
其他文献
编者按:人生百味,悲欢离合,是寻常人的生活,是触手可及的人间。作家以文心润笔,行走在这活泼泼的人世间,让平凡也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人间喜乐,如画如歌,有你有我。一颗活泼泼的赤子之心,属于行走在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先生,也属于行走在红尘中的每一位读者。  1  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我站在门口对着送我回来的妻女挥手告别,看着汽车转过沟口那座塌檐倾
期刊
梁实秋在《论散文》中说:“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象译成语言文字。”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思索一种语言就是思索一种生活方式。”“有一种
期刊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育内容上来看,思想品德课程都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思品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将心理教育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呢?  一、营造快乐氛围,在课堂环境中渗透心理教育  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理论强调:“教师所主持的学习活动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几经改革,如今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一般是以典型事例、生动故事、历史事件、实物图画作为切入口,由具体到抽象来说明道理的;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  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属于一种学生主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但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必须将探究性阅读的优势加以发挥利用,让语文教学从单项教学变成学生的多方面交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对于21世纪的学生,老师的任务不再单单的只是教学、解惑这么简单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自主、主动,解放课堂氛围,让学生做课堂
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和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的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初中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初中生,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
生命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在二期课改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作为思想政治课重要内容在教材得到充分的体现,笔者就目前初中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以思想政治课为主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生命化教育,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1.生命教育的现状。我所在县城中学有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农村。在家访过程中,发现有86%家长忽视对自己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随着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越来越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讨论一下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进行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