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于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技能培养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地方师范院校缺乏对专业师范生小学英语各项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听力教学技能培养。如何加大对高校专业师范生其教学技能培养力度,拓宽其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渗透式、听力教学、技能培养
  1、背景
  高等师范院校以面向中小学教育为主,以培养专业化教师为目标。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关。2003年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需要的理想型专业化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还应将这些语言技能熟练结合教学技能,出色驾驭教学过程。
  目前,湖北省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依据各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能够参与的教学技能类课程大致为两学期、4课时左右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单靠一门课程、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来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输送能够站上讲台的称职的英语老师还远远不够。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乃至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研习期间,可以将自身英语水平能力或科研能力,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将英语教学技能提高到专业化的程度。
  2、师范生缺乏听力教学技能的原因
  2.1高校教学理论课程设置少、针对性弱
  师范生的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培养口径过窄,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拓宽专业口径,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师范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教育理论课程设置较少,且与对英语专业各项教学技能培养相关性不强。
  2.2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少、多为形式化
  听力技能本身相较于说、读、写技能,是技能掌握的难点之一。本来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不高,高校教师在听力课上又只注重听力语言技能培养,低年级实践课程比例设置仅为1周,高年级实践比例也不多。能用于听力专项教学技能实践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走形式化路线,得不到重视。
  2.3高校教师纯语言技能教学
  在高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教师会延续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根据课程计划对学生进行更为细化的听说读写的全面综合训练。在教师教学过程前后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仍旧把听力课当做语言技能课,没有思考过在听力课上能学到哪些教学技能。张正东教授在《外语教学技巧新论》一书中曾经谈到听的两性技能:听既是语言技能,又是教学方法/技巧、手段。因此我们不能误解英语教学中的技能,光看重它们的知识属性,忘记它们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
  3、解决办法
  3.1渗透式教学技能培养
  怎样培养出专业化的教师呢?不可否定,这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完成、来完善,把学生A2.0培养到学生A3.0的阶段,像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程序,没有最好,只有做到不断地更好、再好一些。把丰富的师范生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
  根据1992年9月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规定: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个部分。对高校在校师范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此规定涵盖了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高校师范生所需的教学基本技能。是否可以将规定细化,将基础教学技能渗透进专业语言技能教学中來呢?在教学评价中以培养用得上的学生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在专业语言教学过程中深入渗透、落实基本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质量。
  3.2加重听力实践学时比例
  大部分英语专业听力教师给学生上课时通常采用播放听力材料,讲解听力关键词、难句等,核对答案这样一个流程。在听力实践课程资源的筛选和加工过程中,应当考虑这样一些因素:这些实践课程承载了什么样的教学技能信息;传递给师范生哪些具体的听力教学知识;对提高听力教学技能有什么帮助;当这种实践课程的设置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向理想型专业教师发展时,课程设置才最具有教学价值。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加大听力教学技能实践比例的培养模式,让师范生得到更多实训操作。
  3.3加大“国培”力度,拓宽置换项目区域
  教育部2001年颁布《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技能基本要求(试行)》,其要求指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是三年级,长短课时结合。而70后、80后科班出身的在校小学教师自身在小学学习阶段中是没有接受英语基础教育的,通常在初中一年级开始接触英语,绝大部分甚至到高中都没有上过正规的听力课。相当一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没有达到大学英语本科学历,并且二线城市以下的城市小学英语教师师资不足,常由一个老师兼任几个年级的英语课,甚至于由其它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就更加薄弱了,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兼任英语教师的例子屡见不鲜。
  鉴于此,国家明确指导方针,理清发展思路。在近几年加大了“国培”(国家培训教师计划)力度,并拓宽置换项目区域。让更多中小学教师受惠,能够有计划的实施高质量的教师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师范生能有机会顶岗实习,在顶岗学校结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也给顶岗学校带去了新鲜活力。我们期待“国培”项目能够拓展的更宽,步子迈得再大些。
  3.4开拓相关竞赛,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国家每年组织高师技能大赛,湖北省在近两年开展了高师技能大赛。湖北省2011年的竞赛活动是由湖北省教育厅委托湖北高校师范联盟举办,全省开设有师范专业的24所本专科院校选派选手参加了本次竞赛,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得到了拓宽。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必将进一步提高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师范专业的发展和改革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4、小结
  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大师范生英语听力教学技能培养、构建渗透专业语言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理想型的专业化教师值得我们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式国,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
  3.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2008
  作者简介:黄音频(1977-),女,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语言学。
  【省级项目】:2009年湖北省级教改课题立项“渗透于专业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编号:2009333。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的教育质量体现在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需狠抓课堂效率,从听力,口语,写作各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English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当时的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今天,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重新解读他的理论并把它融入教学实践,有利于构建和谐英语课堂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
1引言  根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听说实训进行了探索并已取得有益经验,但对于各专业都开设的实用英语听说实训环节尚未形成系统,尚不能直接为各专业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服务,因此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英语课文是信息的载体,课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在高中新课程英语课文教学中的一些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一、常见的课文教授方法  1.自下而上教学法  这种单向认知法属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其基本模式是教师先教单词,再讲句子,最后扩展至全文。这种教法着眼于课文的词、句,往往忽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2.自上而下教学法  这种方法强调按照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认知事物,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Zn(0、1.0、5.0、10.0和20.0mg·kg–1)对不同油菜品种(‘罗平金菜子’(Brassica juncea)、‘二牛尾’(B.juncea)、‘溧阳苦菜’(B.juncea)、‘南通黄油菜
摘 要: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是思维与语言的纽带,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隐喻理论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探索词汇教学更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认知;隐喻;词汇教学  一、引言  传统的词汇教学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来自比较偏远的地方,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不少的挫折,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本文试图以元认知策略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利用这种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在预科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希望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 元认知策略 内涵 应用  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过程,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少数民族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