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的3G“大爆炸”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联通已建成基站11万个,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WCMA网络。”11月18日,在香港举行的GSM协会2009年亚洲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透露,到今年底,将实现对全国335个城市的3G网络覆盖;至2010年上半年,将覆盖中国全部县级以上城区以及重点乡镇。
  常小兵表示,中国联通在已有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音乐等多个3G业务的基础上,还将陆续推出移动商城、移动支付等创新型的3G应用。在3G资费上,中国联通打破2G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全国统一资费、统一套餐,为用户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资费体验。中国联通在全国285个城市统一建设了3G品牌店,并推出了全国统一的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等电子渠道。
  同时,中国联通还积极引进各种代理商、全国连锁电子卖场,并与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展开广泛合作。中国联通已经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3G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服务。在3G终端方面,中国联通积极营造开放的合作环境,经过入网检测的终端都有机会参与合作。
  此时,常小兵心中还藏着一个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数据。10月1日,联通3G业务正式商用后,3G用户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据统计,当月3G用户就冲破100万,达102.1万户。如果联想到早在1月份就提出3G业务的中国移动,花费了7个月的时间才达到这一用户基数,而中国电信3G上市3个月后用户数量才达到100万,那么中国联通的3G用户增长可谓真正的“大爆炸”。
  如此爆发力,关键还是中国联通借助政策机会和营销技巧,完成了出色的追赶。
  首先,应该归功于中国联通以常小兵为首的领导层。2004年常小兵从中国电信“空降”到联通时,王建宙交给他的中国联通当年利润仅为中国移动的1/10强。到2008年,这个数据已经变为1/3。
  当然,3G产业政策也成就了中国联通。与中国联通拿到的WCDMA牌照相比,中国移动采用的TD-SCDMA尚未得到实践验证,无法享受到WCDMA在全球广泛使用的商誉。至于中国电信的CDMA2000,CDMA远没有GSM用户基础雄厚。
  尤其是在3G网络覆盖方面,中国联通推出3G服务之时,其网络已经覆盖到了中国285个城市,而中移动到了7月份才覆盖到38个城市。在推动3G用户增长方面,这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巨大优势。也因此,当2009年中国3G鸣响“发令枪”,中国联通成立15年来,第一次获得了“赶超”中国移动的机会和实力。
  2009年,对中国联通而言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从中国移动手中“横刀夺爱”iPhone。多年来,对于中国联通每一次发出的营销挑战,中国移动都可以凭借自己4.88亿的用户群忽视这个总打败仗的小对手。但当10月30日,中国联通以独家经销商身份正式向市场推出苹果iPhone手机后,情况变得微妙了。人们很清楚,结缘苹果公司,使得中国联通获得了一部最前卫且经过实践检验的“商业武器”,去开掘中国移动多年来在高端用户市场垒出的“垄断大坝”。
  尽管王建宙仍然隐忍不发,事实正在证明,2009年中国联通在iPhone上的绝妙出击已经令中国移动不安。过去几年3G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程,已经注解了这个市场的新游戏规则——用户真正关心的是手机和服务,而不是字母缩写和让人一头雾水的各种技术标准。
  对此,最早玩3G的和记黄埔深有体会。在该公司为其名为“3”的第三代移动电话服务进行了种种推广努力之后,迄今为止在推动数据收入方面的最成功举措却是它赢得了在香港独家推出iPhone手机的合同。
  工信部当然可以“命令”运营商组建何种3G网络,但无法决定6亿手机用户买哪种手机。尤其是当大多数手机厂商忙于应对iPhone挑战时,他们很难抽出宝贵的研发资源去满足TD-SCDMA网络的需要。因此,中国联通借iPhone鲸吞蚕食,不但威胁到中国移动的市场地位,甚至加重了TD-SCDMA商业化的迟滞。如果中国移动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或许赌一把中国联通KO中国移动是值得的。
其他文献
刘明明往往以特立独行和不合常规的勇气在多个毫不相关的领域内生生“闯”出自己的天地    福伊特造纸机械亚洲区总裁刘明明的一切可以说都是自己闯出来的。早年从国家机关辞职时,别人就认为这个女人离经叛道。后来,她“闯”进早期的四通集团做软件,后来自我推荐去做销售,结果两年半下来她的职位连升三级,1990年代初便月薪过万元。  不久,刘明明又一次让人瞠目结舌,她决定放弃四通的高薪,漂洋过海去德国留学,原因
在对压力型预应力锚索机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压力型预应力锚索的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实践证明本工程锚索设计合理,施工成功,工程安全可靠,压力型
针对现有的元搜索引擎的局限性和当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用户兴趣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实现用户个性化搜索引擎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