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推广中家长和学生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校园足球推广中家长-学生的行为与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校园足球的推广离不开学校的宣传与家长的支持,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学生的喜爱。通过分析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推广校园足球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学生-家长 校园足球 态度与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b)-0247-02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校园足球推广过程中家长-学生的行为与态度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校园足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其他学校校园足球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共抽取20个班级,每年级抽5个班,每班随机抽取学生15名,组成300人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获得相关文献,笔者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然后对学生及家长共计发放了300份问卷,有效问卷收回300份,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足球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不仅在竞技层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模式,在大众体育中也有着广泛的活动群体,校园足球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
  莲花学校训练模式是采用小微课的形式,本着同学们自愿的原则,主要以学生个人兴趣为基础,时间定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00~5:00,教练员根据不同年级开展不同模式的训练,训练内容安排合理有效。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安排足球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包括射门、带球、传球等。每周二、周四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
  2.2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学生参与情况调查与分析
  2.2.1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情况
  由表1可知,不积极参与和不参与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到了总人数的10%,通过数据分类分析,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为女同学或是小数量不爱运动的男同学。对校园足球活动参与度一般的学生有51位,占到了总人数的17%。比较积极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和足球爱好者的人数为162和55,占到了总人数的54%和18%。根据表1可知,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半,接触足球和参与足球活动的孩子对于校园足球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2.2.2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学生家长对足球运动的关注程度
  苏州作为全国二线城市,拥有全国排名第九的巨大人口,对于足球活动的关注当然也不低。家长喜欢以及是否参与足球运动必将影响孩子的兴趣爱好,下面我们对家长对足球的认识以及参与足球、了解足球运动的途径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莲花学校的学生家长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的调查,完全不喜欢和不太关注的人数为22和46,占到總人数的7%和15%,这些不太喜欢的或不太关注的因素有被调查者的性别为女性,女性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和喜好程度相对于男性较小。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人数为78和66,占到了总人数的26%和22%。家长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肯定也希望孩子能一起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以此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以及培养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家长参与足球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对足球兴趣的培养。
  2.2.3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学生家长对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完全不赞同孩子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人数有4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其中某些家长对足球有个人见解以及大部分女孩子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比较赞同和大力支持的家长人数为85和82人,占到了总人数的28%和2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家长还是比较支持孩子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由此可见,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大部分的家长持支持态度。
  2.2.4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学生家长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建议
  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到现在已有一年的时间,其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但是在家长的眼中,校园足球活动也存在一些缺点,也有不足的地方,家长对于校园足球的建议如下。
  一片平整的绿茵场和一个足球是足球这项运动的基本条件,目前学校的足球场地还需要修整,草坪土地高低不平经常会使学生摔跤,这是一个重大的隐患。学校还应引进一些训练器械,这样才能更加的引起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兴趣,调查表见表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我校学生自身对于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是校园足球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有着直接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对于校园足球活动比较支持;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离不开学校对足球文化的大力宣传。
  3.2 建议
  在校园足球的推广中,我校足球发展模式运行良好,普及率高,对于部分不积极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学校应开展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校要更加重视这些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运动两不误;家长应该积极响应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杨宏萍.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策略及问题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运动,2013(24):5-6.
  [2] 娄晓斌.校园足球推广背景下大连市东北路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3.
  [3] 孙卫.我国校园足球推广的体制障碍研究[J].开封体育学院学报,2013(1):96-98.
其他文献
摘 要:山东省作为1987年以来高校实行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最早的省份,经历了初期的摸索逐渐走向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轨迹,形成了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高水平田径队训练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性对策,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校 高水平田径队 训练现状 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
摘 要:该文对河南省洛阳市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针对洛阳市高职院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制度文化及体育精神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改革,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及体育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关键词:校园 体育文化 高职院校 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
摘 要:瑜伽是一门新兴体育运动,它以人的精神、意识、呼吸和肢体动作紧密结合的运动方式,达到强身健体、修养身心的功效,深受广大女生的喜爱。本文以丽江师专瑜伽选项课教学为例,从我校瑜伽选项课的现状出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及学生学校实情,提出自己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校瑜伽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瑜伽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校 瑜伽选项课 瑜伽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
摘 要:随着校园足球的深入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改变了目前课间操单一、枯燥、效果不好的状况,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使每个孩子通过足球大课间活动了解了足球运动,掌握了一定的足球技术。本文从足球大课间活动的有效设计、合理实施、多元化评价入手,使活动具有趣味性、合理性、有效性,让学生学有所成,练有所得。  关键词:足球大课间 设计 实施 评价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学长制”在我国,香港城市大学于1998年首先试行学长制,并在香港各大、中学校广泛实施。这是一种在国际上普遍推行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必然面临的各种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难,以早日适应正规的大学生活。本文阐述了基于“学长制”的高校太极文化传承路径,并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引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旨
摘 要:2013年至今,瓮安县已连续多年举办山地户外赛事。自2016年以来,举办的山地户外赛事已成为国际A级赛事,瓮安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几年,随着山地户外赛事的举办,瓮安县得到快速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试图探寻山地户外赛事与瓮安县软实力的关系。  关键词:山地户外赛事 瓮安县 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成为体育改革的侧重点。本次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验证身体素质练习对于大学生身体控制能力方面的影响,以健美操选项课为例,探索大学生通过身体素质练习的方式是否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以便于适应健美操选项课的发展,挖掘健美操选项课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身体素质练习的方式来增强大学生在健美操选项课当中的身体控制能力效用显著,实验组在体测成绩、身
摘 要: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频爆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可能持续发生。我市区域内也不同程度受到了雾霾的侵袭,使学校体育教学受到了一定环境影响。因此,本文从轻度、中度、重度雾霾天气开展室外体育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相應的对策,以期为在雾霾天气下,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雾霾 室外体育教学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
摘 要:龙舟文化在中国具有独特意义,在高校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龙舟队。龙舟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品质。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龙舟文化在高校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本文以武汉“同城双星”为例,分析研究高校龙舟文化品牌建设的特征,针对高校龙舟文化品牌建设的不足提出多方面筹资,加大经费投入,合理分配资金;注重对龙舟队员的技术培养,创建高水平的龙舟队伍;多管齐下,增强龙舟运动人文环境的
摘 要:“医体结合”是指使用医疗计划与体育运动方式结合促进身体恢复健康的一种模式。一般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的评估根据医疗测试和体质测评,制定科学、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按照有关指标,实现科学健身运动损伤预防和控制的同时,是康复、疾病、症状、亚健康等人群恢复健康的最佳方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基于对长株潭城市群医体结合公共服务需求现状的调查,探索医体结合的公共服务创新模式构建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