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人说:“读书使人明智”,当前,仅在课堂上的微量阅读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了,因此课外阅读便成了学生吸收各类知识的途径之一。新课程强调个性感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体验,才能够感悟,才能够因文悟道。
关键词:课外阅读;个性感悟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可见,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然而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书籍琳琅满目,阅读的途径和形式丰富多样,所以,书籍的选择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影响阅读的感悟。
一、广泛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
1.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要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了解它。一般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很受欢迎,比如童话、神话、寓言等。女生一般喜欢看故事情节较强的书,如《长袜子皮皮》、《窗边的小豆豆》等,而男孩对历史、科学、科幻等方面感兴趣,如《中华上下五千年》、《科学之谜》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书中的一些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例如,讲到历史故事时,我就简单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赤壁之战》,让学生对这本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做到有的方矢,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2.开展比赛活动,激发大量阅读
小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学校开展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在每周二的班会课上,总要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来交流自己在双休日中学到了那些课外知识,比一比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然后评出“读书星”;这些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阅读的导航灯
1.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只有读懂了读通了,才能和文本达成默契,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逐字逐句认真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勤查工具书,或虚心向人请教,弄懂之后再往下读。同时,要教学生进行有效的浏览、选读、摘读等,并做好阅读笔记。浏览是阅读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所谓“一目十行”就是说浏览。对于一些故事性的阅读文章,就可以教学生浏览,掌握梗概就可以。选读是针对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需要的片段进行细致的阅读,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阅读收获。摘读是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语或段落用本子摘抄下来。以便于经常阅读或者需要的时候拿来参考。只有会读书了,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2.阅读积累的指导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需要积累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还可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或归纳主要内容。比如摘录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典型事例等,或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的个性感悟是阅读的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1.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做批注
批注,就是讀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所疑以批语的形式写在书上,也就是自己阅读、注解、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它是一种表达对文本独特体验的亦批亦注式学习方式,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化,是以书面形式表达阅读体验的阅读实践活动。
2.对整篇文章或整本书做出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是阅读者经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升华,从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在这种对话交流过程中,阅读者和文本实现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他们的独特体验,即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读过一篇优秀文章或一本好书后,教师应鼓励他们写点感想,鼓励学生放开地想,大胆地议,可以是赞同、怀疑、也可以是批判,哪怕只一、两句话。为了鼓励学生动笔,应结合日记或周记等形式,或把学生优秀的读书感悟张贴在班级“习作展示台”,以写促读,效果不错。
3.对学生的个性感悟做出反应,也就是参加讨论
讨论可以让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分享阅读心得,归纳与整理自己的阅读心得,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培养多元思考的能力。比如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孩子们总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于是我开展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张小脸涨得通红。有的说:“我觉得笑猫是一只很有爱心的猫,它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解救塔顶上的猫。我被它的精神所感动。”有的说:“笑猫是一只聪明的猫,它能识破保姆狗的阴谋,真是一只高智商的猫啊!”有的说:“我很喜欢里面的麻花儿,她总是把快乐带给别人。”……虽然孩子们的话里透露出天真和稚嫩,却千真万确地证明了他们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了思考,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感悟。这真是让人欣喜的事。
个性感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是一种灵魂的交流,只有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才能绽放出流光溢彩、灵气十足的感悟。如果说课外阅读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么个性感悟就是它的枝和叶,风一吹,枝叶摇曳生姿,书一读,感悟潺潺而流。让我们一人一书一风景,于课外阅读中,携着缕缕书香,一路远行,渐行,渐悟……。
关键词:课外阅读;个性感悟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可见,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然而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书籍琳琅满目,阅读的途径和形式丰富多样,所以,书籍的选择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影响阅读的感悟。
一、广泛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
1.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要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了解它。一般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很受欢迎,比如童话、神话、寓言等。女生一般喜欢看故事情节较强的书,如《长袜子皮皮》、《窗边的小豆豆》等,而男孩对历史、科学、科幻等方面感兴趣,如《中华上下五千年》、《科学之谜》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书中的一些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例如,讲到历史故事时,我就简单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赤壁之战》,让学生对这本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做到有的方矢,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2.开展比赛活动,激发大量阅读
小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学校开展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在每周二的班会课上,总要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来交流自己在双休日中学到了那些课外知识,比一比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然后评出“读书星”;这些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阅读的导航灯
1.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只有读懂了读通了,才能和文本达成默契,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逐字逐句认真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勤查工具书,或虚心向人请教,弄懂之后再往下读。同时,要教学生进行有效的浏览、选读、摘读等,并做好阅读笔记。浏览是阅读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所谓“一目十行”就是说浏览。对于一些故事性的阅读文章,就可以教学生浏览,掌握梗概就可以。选读是针对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需要的片段进行细致的阅读,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阅读收获。摘读是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语或段落用本子摘抄下来。以便于经常阅读或者需要的时候拿来参考。只有会读书了,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2.阅读积累的指导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需要积累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还可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或归纳主要内容。比如摘录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典型事例等,或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的个性感悟是阅读的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1.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做批注
批注,就是讀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所疑以批语的形式写在书上,也就是自己阅读、注解、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它是一种表达对文本独特体验的亦批亦注式学习方式,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化,是以书面形式表达阅读体验的阅读实践活动。
2.对整篇文章或整本书做出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是阅读者经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升华,从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在这种对话交流过程中,阅读者和文本实现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他们的独特体验,即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读过一篇优秀文章或一本好书后,教师应鼓励他们写点感想,鼓励学生放开地想,大胆地议,可以是赞同、怀疑、也可以是批判,哪怕只一、两句话。为了鼓励学生动笔,应结合日记或周记等形式,或把学生优秀的读书感悟张贴在班级“习作展示台”,以写促读,效果不错。
3.对学生的个性感悟做出反应,也就是参加讨论
讨论可以让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分享阅读心得,归纳与整理自己的阅读心得,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培养多元思考的能力。比如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孩子们总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于是我开展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张小脸涨得通红。有的说:“我觉得笑猫是一只很有爱心的猫,它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解救塔顶上的猫。我被它的精神所感动。”有的说:“笑猫是一只聪明的猫,它能识破保姆狗的阴谋,真是一只高智商的猫啊!”有的说:“我很喜欢里面的麻花儿,她总是把快乐带给别人。”……虽然孩子们的话里透露出天真和稚嫩,却千真万确地证明了他们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了思考,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感悟。这真是让人欣喜的事。
个性感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是一种灵魂的交流,只有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才能绽放出流光溢彩、灵气十足的感悟。如果说课外阅读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么个性感悟就是它的枝和叶,风一吹,枝叶摇曳生姿,书一读,感悟潺潺而流。让我们一人一书一风景,于课外阅读中,携着缕缕书香,一路远行,渐行,渐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