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二三事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09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知道这世间是否还有第二间教室能让我这般肆无忌惮地做个学渣。一间没有空调,没有风扇,连灯棍都坏了一半的破烂生物实验室,就是我们这群数学“奥赛狗”幸福快乐的狗窝——哦不,家园。
  若问我们在奥赛教室里干了些什么,说实话,除了学奥赛,什么都干过。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谁叫每次奥赛培训都安排在举校欢庆、人去楼空的大假里呢?而最惨绝人寰、不可理喻的是,在高三的学长、学姐们参加道路封锁、警车护航、监控全开的年度盛典——高考时,我们这群“奥赛狗”却能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地走进安保极为严密的考场中,趴在五楼的窗户上欣赏老师、家长夹道送学长、学姐们入场的感人画面,内心除了升腾起一股兔死狐悲的悲凉感之外,更多地还有高考期间学校居然还能挤出一间教室来给我们补奥赛的悲壮感。
  我特别清楚地记得那天我干了什么——趴在一摞奥赛书下偷偷进行了一整天的文学创作。我也记得在无数个这样的日子里(国庆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节假日期间),我和同学们进行了“谁是卧底”“动物园里有什么”“真心话大冒险”等一系列舒缓身心、增进感情的活动。当然,有时我们也会为了“学习”,跑去隔壁化学奥赛班借来球棍模型以研究立体几何的名义搭一上午积木。我们在每一个补奥赛的日子里踩着铃声向教室飞奔;在晚饭前10分钟捏紧饭卡,躁动不安,只要铃声一响便如脱缰的野狗一般奔向食堂;在教练离开教室后,拿出一大包零食大快朵颐……
  不要问我我们这批人最后联赛考得怎么样,你们应该想象得到,那简直就是一个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的结果。不过我还记得我们是怎样被数论绕得晕头转向的,是怎样被解析几何气得吐血抓狂的,是怎样被组合题恶心得开始怀疑人生的。我也记得我们为完成比别人更多的任务熬夜奋战,为总是被占用的假期怒发冲冠,为永远解不出的難题焦灼流泪。我还记得大家埋头做题的样子,激烈讨论的样子,冥思苦想的样子。我知道我们为奥赛付出了太多,可我宁愿忘记那些为奥赛所受的苦,只记得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因为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所有走过的岁月都值得被珍藏。
  奥赛结束了,它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或许是一身的“奥赛病”:见题就想求导换元,解题常“显然”“易得”,没事便搬出“禽兽(琴生)不等式”与“暴力无脑计算法”……一天语文课上仿句,赞扬教师“加减乘除,算不尽您的辛劳”,全体数学“奥赛狗”脱口而出“梅塞西托(平面几何四大魔鬼定理),写不尽您的智慧”,然后在语文老师诧异的目光中放肆地大笑。或许这就是奥赛留给我们的——不是傲人的大脑,不是光鲜的“省一”,只是一段单纯的记忆,我们共同走过的记忆。我们都很喜欢一首歌——《陪你度过漫长岁月》,诚如歌词所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条奥赛路,亦是如此。
其他文献
现代人喜欢在微博、微信上晒来晒去,这本质上是一种炫耀。要不是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恐怕会跑到网上炫富的绝不止一个郭美美。点开朋友圈,秀恩爱、晒美食、晒美景、晒鸡汤的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善于思考,气质高雅,因此成为了很多女人的偶像。
明朝成化年间,时年12岁的王守仁开始上私塾。在私塾读书的学生,既有富家子弟,也有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虽然王守仁家世良好,但他志存高远、踏实勤奋,与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富家
每每在雀谇晴檐,蝇苏冻纸之时,我便易吟出那句“严霜忽作轻暖”,想起三百年前那一袭凛冽风骨,在一片戍鼓茄声中趟过一条条泊夜之舟。  后人的评语“咸丰兵变,天挺此才”“秀夺山骨,艳息花胎”轻飘如片羽,又怎能品味出你付与秋烟的伤心?那往事恨难捐的苦楚,纵然对着当时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尚难以排遣,三百年以下,仅凭泠泠霜激哀弦,又能勾勒出几分?  还是去那旧日的芜城吧。很久以前,鲍参军摹出了它的沧桑,杜樊川
[摘 要]声乐训练与表演是一个以声音来抒发和表达自我情感的过程,声乐专业学生的情绪状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声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声乐训练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一个问题。本文在简要论述学生情绪触发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声乐学习过程中情绪控制的意义及控制技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声乐学习 情绪控制 实际意义 控制技巧   如果说细腻的情感可以帮助声乐专业学生更好地体悟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