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陕西省榆林市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8-10/2019-01,在榆林市招募肥胖志愿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法及多重线性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01,共发放调查问卷147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问卷有效率为93.87%.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6.25±11.24)岁,BMI均值为(29.21±2.68)kg/m2.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VA)、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VA/SA(VSR)均值分别为(114.07±48.28)cm2,(246.73±79.37)cm2和(0.51±0.31).在校正年龄、BMI后,偏相关分析显示,SA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0.241,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7,P=0.003).VA与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27,0.203和0.163,P分别为0.031,0.01和0.014).VSR与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和0.256,P<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是SA的危险因素,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是SA的保护因素;收缩压、甘油三酯是VA的危险因素;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是VSR的危险因素(P<0.05).内脏型肥胖型(VFO)者的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腹部型肥胖型(SFO)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SFO者,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且不同类型的体脂分布者其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存在差别.根据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可进行早期针对性的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