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远离癌魔婴儿带缺陷
该名男婴属于澳大利亚首批“设计婴儿”之一,其母家族有遗传病记录,父母两人为保下一代远离癌魔,于是到莫纳什人工受孕医疗中心维多利亚省分支,接受“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怀上“设计婴儿”,即在人工授精的胚胎还未植入母体子宫前,对胚胎进行检查和筛选。中心对该名母亲的8个体外授精胚胎进行测试后,精挑细选出两个相信没有受变异基因影响的健康胚胎,并将其一植入母体内。但是在儿子满3个月时的一次例行检查中,测试显示他带有遗传性的变异基因
“设计婴儿”所借助的“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于1989年在英国成功开发。父母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诞下心中所想的婴儿,包括性别、肤色,或将人工授精胚胎植入母体前除去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基因。有人形容这是现代版的优生学,但这种技术也惹来不少道德争议。(《广州日报》)
瞌睡虫有望揭示人类睡眠之谜
线虫可以帮助我们解开重要生物学之谜的关键——人类为什么会睡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简称宾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在近期《自然》网络版期刊的报告中称,这种线虫具有睡眠般的状态,和大部分动物一起共同演示了这一生理学的奥秘。此外,与此研究相关的遗传研究为用线虫来确认睡眠调控基因以及睡眠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文章的第一作者瑞森解释说,“人类在睡眠时会很快入睡并且睡得很深,这种虫也是如此。”(《新浪科技》)
减重手术可治愈2型糖尿病
《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科研成果表明,身体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重手术,有可能治愈他们的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为成人糖尿病,其特点为胰岛素抵抗,即自体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它作出反应。负责这项研究的糖尿病专家约翰·狄克逊表示,减重手术是比较有效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而且风险很低。
但一些专家指出,减重手术虽对一些糖尿病人有效,但这一效果究竟能维系多长时间以及什么病人最适合做这类手术,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新华网》)
日本科学家发现耳朵内有“活体电池”
日本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发现耳蜗内部存在一种利用电解质浓度差产生电位差的“活体电池”,这可能对研究听力减退等耳疾的病因和有关疗法有所帮助。位于耳朵鼓膜内侧呈旋涡状的内耳器官,具有使微弱的声音增幅的功能。耳蜗的蜗管内充满淋巴液,以前的研究表明,蜗管内淋巴液的电位差如果消失,就会导致听力障碍,但是电位差产生的具体机制一直不明。日本科学家的报告说,他们在耳蜗的内壁发现一种类似电池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利用电解质浓度的差产生电位差,从电位差获得的能量能使从鼓膜传来的声音增强,从而达到正常的听力水平。 (《新华网》)
过度疲劳损坏脑垂体
日本研究人员称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研究人员将实验鼠放入底部有1厘米深水的饲养箱中5天,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因为实验鼠非常讨厌身体被弄湿,所以不能好好休息,只能站着睡几分钟,这种状态和彻夜工作的人几乎一样。
研究人员研究这种状态下的实验鼠脑垂体发现,第3天脑垂体细胞出现变化,到第5天,细胞开始死亡,被称为脑垂体中叶的部分开始呈海绵状。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
专家说,这一发现为证明过劳死和内分泌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研究小组希望这一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过劳现象。(《新华网》)
女孩植入新肝后血型改变
一位澳大利亚女孩在进行肝脏移植后,血型发生改变,免疫系统变得和她的捐赠人的一样。
负责给她进行治疗的医生表示,这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一个此类病例。黛咪·李·布伦南9岁时肝脏功能出现问题,只得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手术9个月后,医生发现移植的干细胞进入了她的骨髓,改变了她的血型,免疫系统也变得跟捐赠人的一样。
负责医生说:“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努力计算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这个病例的意义非常重大。移植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免疫耐受性。她的例子说明这种情况能成为现实。”(《新浪科技》)
喝咖啡可导致流产几率增加
长期以来,怀孕期间每天喝一两杯咖啡被视为是安全的。但今年1月21日发表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摄入如此少量的咖啡因仍有可能增加孕妇流产的危险。
之前的研究认为,咖啡因与女性流产有很大关系,但研究人员关注的是大量摄入咖啡因。发现,每天饮用200毫克的咖啡因(约2杯咖啡的含量)仍会使流产的几率大大增加。
“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应考虑停止饮用咖啡因饮料,或者至少在最可能发生流产的第一孕期停止饮用,如果确实有必要喝咖啡,她们也应该将饮用量限定在每天1杯。” (《科技日报》)
心脏病患者服用鱼油须谨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圣迈克尔医院的科学家研究认为,补充鱼油对某些心脏病患者有所帮助,但对另一些心脏病患者却是有害的。
鱼油对心脏的影响复杂而多变。这些影响包括阻断心脏离子通道。减轻纤维化,减少血液凝结,改变免疫功能等。有些人应当小心服用鱼油,这些人包括患有稳定性心绞痛的男性,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而又有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以及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但没有服用抗心律不齐药物的患者。 (《科技日报》)
手机辐射改变皮肤细胞
手机辐射能改变人体皮肤细胞中部分蛋白质,但他们尚不能确认这种改变对健康的影响。
报告说,研究人员分析实验用皮肤细胞中的580种蛋白质后,发现8种蛋白质受到手机辐射影响。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的目的只是求证人体活细胞是否对手机辐射有反应,并未发现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危险。(《北京晚报》)
人类进化速度在加快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近日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说,人类进化的速度在加快。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变异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此前的标准假设,即大约4万年前现代人类在非洲出现,从那以后人类几乎没有进化多少。研究小组负责人、犹他大学的亨利·哈彭丁教授说,研究数据表明“人类正在迅速进化。事实上在过去的4万年里人类的进化速度加快了,特别是在冰期结束后的1万年里”。哈彭丁说:“我们已经不同于1000年前或2000年前的人了。”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一种令人惊异的趋势:不同大陆上的人在基因上差别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相像。他们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人类基因组中有7%的基因正在加速进化。 (《新华网》)
美丽蓝眼睛源自一万年前基因突变
为什么有的人眼球是蓝色的?据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这是因为一场发生在1万年前的基因突变。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汉斯·艾贝格尔表示:“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都是棕色的。”这些蓝眼睛人的祖先很可能来自黑海地区东部或者西北部,那里的人类在6000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农业迁徙运动,迁到了欧洲北部。蓝眼睛人的祖先很可能来自阿富汗北部。他指出,基因突变影响了一种被称为OCA2的基因,随后这些人的眼球就从棕色变成了蓝色。OCA2基因负责制造蛋白质供应人类头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不过这次基因突变并未使得OCA2的功能全部丧失,只是因为黑色素减少,这些人的眼球颜色从棕色“稀释”成了蓝色。 (《国际在线》)
致地球进入危险状态的九大因素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提出了可能引发地球进入危险状态的九大因素。
九大因素包括北极冰融化、格陵兰岛冰盖变薄、西部南极冰床崩塌、大西洋一些特定环流消失、“恩索(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循环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异常天气事件增多、印度洋夏季季风消失、西非季风中断、亚马孙热带雨林枯萎消退和泰加林(北方针叶林)的枯萎消退。
科学家预测,这九大因素的“爆发点”都有可能在今后100年内出现。不过,科学家认为,通过实时监测和模拟数据可以制订早期预警体系。
尽管许多潜在“爆发点”可能在本世纪出现,但仍有可能通过温室气体减排等措施避免它们的出现。 (《新华网》)
胆固醇研究获新进展
胆固醇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但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却是道难以攻克的关口。最近。加拿大艾伯特大学医疗研究小组称,通过研究胆固醇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找到了能有效减少人体内坏胆固醇和脂肪酸数量的方法,其关键性发现对肥胖引起的心脏病的临床意义重大,并将指导新型药物的产生。
另一项发现则来自美国。科学家通过对3个国家超过2万名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人体内有7个新的胆固醇调节基因,其中一些会直接导致罹患心脏病。
该发现可能会扭转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标志着在防治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上迈出了一大步。(《科技日报》)
4岁双胞胎助科学家发现血癌致病细胞
英国一对4岁同卵双胞胎奥莉薇亚与伊莎贝拉,两人基因几乎完全相同,但奥莉薇亚罹患急性白血病(俗称血癌),伊莎贝拉却健康无恙。英国医学专家借此机会研究她们的血液,了解白血病奇特的两阶段致癌性基因变异,并找出治疗新方法,以减轻病患接受化疗之苦。
这对双胞胎的骨髓中都发现含有一个突变基因的“白血病前期干细胞”,但迄今只有奥莉薇亚在2岁时罹病。研究小组发现,原因是她出生后又遭遇第二次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
专家说:“这意味我们可以尝试移除白血病前期干细胞,以此测试是否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我们希望透过现有和新研发的药物,对白血病前期干细胞与癌症干细胞进行试验研究,找出治疗新方法,让病患不用再受化疗之苦。”(《信息时报》)
一滴血三分钟预知几年后疾病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方法,只须一滴血,便可在3分钟内预示病人未来会否患上糖尿病或癌症,有助提早预防发病。方法是留意抗体的变化。波列塔耶夫表示,抗体往往最快对病变有反应,正常人血液内的抗体数目相同,患病会令抗体数目增多或减少,而每组抗体联系某个器官,所以只须知道抗体数量,医生便可找到患病的部位。新方法让医生在病人患上致命的心肌疾病3年前提早察觉,亦可在发病5年前预示病人将患糖尿病,同时在10年前预知将患癌症,让人尽早预防潜在疾病病发。但此技术目前并未普及,暂在俄国约100间医疗机构使用。 (《信息时报》)
人均一生撒谎8.8万次
说谎似乎是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英国伏特加饮料公司WKD的调查,每人一生平均说了八万八千个谎言。其中,最容易脱口而出的谎话是:“没事,我很好!”
调查也发现,男性较易“出口成谎”。报告说 “男人平均每天说谎五次,女人只有三次。”不过,许多不服气的男性反映,女人有时扯的才真的是弥天大谎,尤其是为了买衣服、新鞋与包包而折损家庭预算的谎话,有44%的女性承认曾为此说谎。
WKD的发言人说:“所幸,我们发现的大多是善意的谎言与无伤大雅的谎话”。
不过,有些谎言实在令人忧心,比如,29%的受访男性坦承,他们曾骗老婆没有对其他女人调情。(《中国新闻网》)
补钙可能危及高龄女性心脏
新西兰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通过补钙维持骨骼强度可能会对高龄女性的心脏造成不利影响。
奥克兰大学研究人员指出,以前的研究认为,补钙也许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因为它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的含量。但他们的研究发现,由于补钙会使血液中钙含量增加,从而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因此可能导致患心脏病的风险加大。
需要补钙的高龄女性应对此加以注意。 (《新华网》)
该名男婴属于澳大利亚首批“设计婴儿”之一,其母家族有遗传病记录,父母两人为保下一代远离癌魔,于是到莫纳什人工受孕医疗中心维多利亚省分支,接受“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怀上“设计婴儿”,即在人工授精的胚胎还未植入母体子宫前,对胚胎进行检查和筛选。中心对该名母亲的8个体外授精胚胎进行测试后,精挑细选出两个相信没有受变异基因影响的健康胚胎,并将其一植入母体内。但是在儿子满3个月时的一次例行检查中,测试显示他带有遗传性的变异基因
“设计婴儿”所借助的“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于1989年在英国成功开发。父母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诞下心中所想的婴儿,包括性别、肤色,或将人工授精胚胎植入母体前除去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基因。有人形容这是现代版的优生学,但这种技术也惹来不少道德争议。(《广州日报》)
瞌睡虫有望揭示人类睡眠之谜
线虫可以帮助我们解开重要生物学之谜的关键——人类为什么会睡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简称宾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在近期《自然》网络版期刊的报告中称,这种线虫具有睡眠般的状态,和大部分动物一起共同演示了这一生理学的奥秘。此外,与此研究相关的遗传研究为用线虫来确认睡眠调控基因以及睡眠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文章的第一作者瑞森解释说,“人类在睡眠时会很快入睡并且睡得很深,这种虫也是如此。”(《新浪科技》)
减重手术可治愈2型糖尿病
《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科研成果表明,身体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重手术,有可能治愈他们的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为成人糖尿病,其特点为胰岛素抵抗,即自体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它作出反应。负责这项研究的糖尿病专家约翰·狄克逊表示,减重手术是比较有效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而且风险很低。
但一些专家指出,减重手术虽对一些糖尿病人有效,但这一效果究竟能维系多长时间以及什么病人最适合做这类手术,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新华网》)
日本科学家发现耳朵内有“活体电池”
日本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发现耳蜗内部存在一种利用电解质浓度差产生电位差的“活体电池”,这可能对研究听力减退等耳疾的病因和有关疗法有所帮助。位于耳朵鼓膜内侧呈旋涡状的内耳器官,具有使微弱的声音增幅的功能。耳蜗的蜗管内充满淋巴液,以前的研究表明,蜗管内淋巴液的电位差如果消失,就会导致听力障碍,但是电位差产生的具体机制一直不明。日本科学家的报告说,他们在耳蜗的内壁发现一种类似电池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利用电解质浓度的差产生电位差,从电位差获得的能量能使从鼓膜传来的声音增强,从而达到正常的听力水平。 (《新华网》)
过度疲劳损坏脑垂体
日本研究人员称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研究人员将实验鼠放入底部有1厘米深水的饲养箱中5天,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因为实验鼠非常讨厌身体被弄湿,所以不能好好休息,只能站着睡几分钟,这种状态和彻夜工作的人几乎一样。
研究人员研究这种状态下的实验鼠脑垂体发现,第3天脑垂体细胞出现变化,到第5天,细胞开始死亡,被称为脑垂体中叶的部分开始呈海绵状。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
专家说,这一发现为证明过劳死和内分泌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研究小组希望这一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过劳现象。(《新华网》)
女孩植入新肝后血型改变
一位澳大利亚女孩在进行肝脏移植后,血型发生改变,免疫系统变得和她的捐赠人的一样。
负责给她进行治疗的医生表示,这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一个此类病例。黛咪·李·布伦南9岁时肝脏功能出现问题,只得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手术9个月后,医生发现移植的干细胞进入了她的骨髓,改变了她的血型,免疫系统也变得跟捐赠人的一样。
负责医生说:“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努力计算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这个病例的意义非常重大。移植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免疫耐受性。她的例子说明这种情况能成为现实。”(《新浪科技》)
喝咖啡可导致流产几率增加
长期以来,怀孕期间每天喝一两杯咖啡被视为是安全的。但今年1月21日发表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摄入如此少量的咖啡因仍有可能增加孕妇流产的危险。
之前的研究认为,咖啡因与女性流产有很大关系,但研究人员关注的是大量摄入咖啡因。发现,每天饮用200毫克的咖啡因(约2杯咖啡的含量)仍会使流产的几率大大增加。
“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应考虑停止饮用咖啡因饮料,或者至少在最可能发生流产的第一孕期停止饮用,如果确实有必要喝咖啡,她们也应该将饮用量限定在每天1杯。” (《科技日报》)
心脏病患者服用鱼油须谨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圣迈克尔医院的科学家研究认为,补充鱼油对某些心脏病患者有所帮助,但对另一些心脏病患者却是有害的。
鱼油对心脏的影响复杂而多变。这些影响包括阻断心脏离子通道。减轻纤维化,减少血液凝结,改变免疫功能等。有些人应当小心服用鱼油,这些人包括患有稳定性心绞痛的男性,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而又有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以及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但没有服用抗心律不齐药物的患者。 (《科技日报》)
手机辐射改变皮肤细胞
手机辐射能改变人体皮肤细胞中部分蛋白质,但他们尚不能确认这种改变对健康的影响。
报告说,研究人员分析实验用皮肤细胞中的580种蛋白质后,发现8种蛋白质受到手机辐射影响。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的目的只是求证人体活细胞是否对手机辐射有反应,并未发现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危险。(《北京晚报》)
人类进化速度在加快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近日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说,人类进化的速度在加快。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变异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此前的标准假设,即大约4万年前现代人类在非洲出现,从那以后人类几乎没有进化多少。研究小组负责人、犹他大学的亨利·哈彭丁教授说,研究数据表明“人类正在迅速进化。事实上在过去的4万年里人类的进化速度加快了,特别是在冰期结束后的1万年里”。哈彭丁说:“我们已经不同于1000年前或2000年前的人了。”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一种令人惊异的趋势:不同大陆上的人在基因上差别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相像。他们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人类基因组中有7%的基因正在加速进化。 (《新华网》)
美丽蓝眼睛源自一万年前基因突变
为什么有的人眼球是蓝色的?据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这是因为一场发生在1万年前的基因突变。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汉斯·艾贝格尔表示:“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都是棕色的。”这些蓝眼睛人的祖先很可能来自黑海地区东部或者西北部,那里的人类在6000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农业迁徙运动,迁到了欧洲北部。蓝眼睛人的祖先很可能来自阿富汗北部。他指出,基因突变影响了一种被称为OCA2的基因,随后这些人的眼球就从棕色变成了蓝色。OCA2基因负责制造蛋白质供应人类头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不过这次基因突变并未使得OCA2的功能全部丧失,只是因为黑色素减少,这些人的眼球颜色从棕色“稀释”成了蓝色。 (《国际在线》)
致地球进入危险状态的九大因素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提出了可能引发地球进入危险状态的九大因素。
九大因素包括北极冰融化、格陵兰岛冰盖变薄、西部南极冰床崩塌、大西洋一些特定环流消失、“恩索(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循环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异常天气事件增多、印度洋夏季季风消失、西非季风中断、亚马孙热带雨林枯萎消退和泰加林(北方针叶林)的枯萎消退。
科学家预测,这九大因素的“爆发点”都有可能在今后100年内出现。不过,科学家认为,通过实时监测和模拟数据可以制订早期预警体系。
尽管许多潜在“爆发点”可能在本世纪出现,但仍有可能通过温室气体减排等措施避免它们的出现。 (《新华网》)
胆固醇研究获新进展
胆固醇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但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却是道难以攻克的关口。最近。加拿大艾伯特大学医疗研究小组称,通过研究胆固醇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找到了能有效减少人体内坏胆固醇和脂肪酸数量的方法,其关键性发现对肥胖引起的心脏病的临床意义重大,并将指导新型药物的产生。
另一项发现则来自美国。科学家通过对3个国家超过2万名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人体内有7个新的胆固醇调节基因,其中一些会直接导致罹患心脏病。
该发现可能会扭转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标志着在防治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上迈出了一大步。(《科技日报》)
4岁双胞胎助科学家发现血癌致病细胞
英国一对4岁同卵双胞胎奥莉薇亚与伊莎贝拉,两人基因几乎完全相同,但奥莉薇亚罹患急性白血病(俗称血癌),伊莎贝拉却健康无恙。英国医学专家借此机会研究她们的血液,了解白血病奇特的两阶段致癌性基因变异,并找出治疗新方法,以减轻病患接受化疗之苦。
这对双胞胎的骨髓中都发现含有一个突变基因的“白血病前期干细胞”,但迄今只有奥莉薇亚在2岁时罹病。研究小组发现,原因是她出生后又遭遇第二次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
专家说:“这意味我们可以尝试移除白血病前期干细胞,以此测试是否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我们希望透过现有和新研发的药物,对白血病前期干细胞与癌症干细胞进行试验研究,找出治疗新方法,让病患不用再受化疗之苦。”(《信息时报》)
一滴血三分钟预知几年后疾病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方法,只须一滴血,便可在3分钟内预示病人未来会否患上糖尿病或癌症,有助提早预防发病。方法是留意抗体的变化。波列塔耶夫表示,抗体往往最快对病变有反应,正常人血液内的抗体数目相同,患病会令抗体数目增多或减少,而每组抗体联系某个器官,所以只须知道抗体数量,医生便可找到患病的部位。新方法让医生在病人患上致命的心肌疾病3年前提早察觉,亦可在发病5年前预示病人将患糖尿病,同时在10年前预知将患癌症,让人尽早预防潜在疾病病发。但此技术目前并未普及,暂在俄国约100间医疗机构使用。 (《信息时报》)
人均一生撒谎8.8万次
说谎似乎是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英国伏特加饮料公司WKD的调查,每人一生平均说了八万八千个谎言。其中,最容易脱口而出的谎话是:“没事,我很好!”
调查也发现,男性较易“出口成谎”。报告说 “男人平均每天说谎五次,女人只有三次。”不过,许多不服气的男性反映,女人有时扯的才真的是弥天大谎,尤其是为了买衣服、新鞋与包包而折损家庭预算的谎话,有44%的女性承认曾为此说谎。
WKD的发言人说:“所幸,我们发现的大多是善意的谎言与无伤大雅的谎话”。
不过,有些谎言实在令人忧心,比如,29%的受访男性坦承,他们曾骗老婆没有对其他女人调情。(《中国新闻网》)
补钙可能危及高龄女性心脏
新西兰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通过补钙维持骨骼强度可能会对高龄女性的心脏造成不利影响。
奥克兰大学研究人员指出,以前的研究认为,补钙也许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因为它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的含量。但他们的研究发现,由于补钙会使血液中钙含量增加,从而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因此可能导致患心脏病的风险加大。
需要补钙的高龄女性应对此加以注意。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