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教学优选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而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关注设计新颖别致的名著导读方式,因为好的导读能为名著阅读的开展预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减少因不同国家、民族、信仰、年代等的差异而造成的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亮点。比如《西游记》的奇幻神话色彩,《水浒传》的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色彩,《鲁滨孙漂流记》的冒险探索色彩,《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与幻想色彩,《伊索寓言》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等等,都是熠熠闪光的精髓、亮点,我们可以围绕三维目标深挖思想内涵、人物个性、语言风格等给人以震撼的推介点,以亮点吸引学生。我们老师在导读时就可以借助这些亮点来诱导学生去阅读,以此推开,在激趣中巧妙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导活动:叩击名著之心扉,徜徉文学之艺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
  例如: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配合“书香校园”,发动学生、家长共同营造班级图书角,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会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组建班级网络书会。班级网络书会是一个课外阅读发烧友的协会。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 ,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阅读QQ群,课余时间,阅读发烧友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的组建,为班上学生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中打网络游戏者锐减,课外阅读之风盛行。
  借用名师力量。目的只有一个:借助名师的影响力,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论语>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导方法:课中得法杏探墙,名著阅读春满园
  名著导读不同于课堂阅读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教授重在“导”,以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泼多样的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机智授予学生名著阅读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具体而言,导阅读的方法、导笔记的方法、导阅读过程的自我管理法、导名著的背景等是主要内容。
  例如:举办故事演讲比赛,指导概括、复述。用精彩片段做诱饵,吸引学生走进阅读名著。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高老庄娶亲。比如,武松打虎,三大祝家庄,真假李逵,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比如,赤壁之战,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空城计。比如,黛玉葬花,三姐饮剑,晴雯之死,钗黛掉包,金钏投井等等。这些精彩片段人人耳熟能详,从它们入手,学生自然会寻找到它们的精彩之处,从而找到阅读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如此怎么会对相关的名著不产生兴趣呢?
  指导学生联系作品,探究文本的方法。在上《威尼斯商人》时,组织讨论“谁是莎士比亚心中的真英雄”这一话题时,用大屏幕展示探究的方法指导:“请联系剧本,就情节发展、矛盾冲突、悬念设置及语言的表达技巧等方面,找到依据举例分享你的探究成果。”
  指导展示研读成果,分享和交流。如:由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研读《鲁滨逊漂流记》后向大家展示主要内容:(1)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2)鲁滨孙日记的精彩片段;(3)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征;(4)这本书的艺术特色;(5)卢梭为什么建议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读这本书。这就俨然是个小课题研究了。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在生物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 在观察现象中,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皮肤与汗液分泌”时,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具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
在音乐特长班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高中阶段才立志走音乐专业道路的,在这之前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如何引导这些学生较快进入声乐学习的状态,在音乐素质和技术上较快地进步,帮助他们实现艺术的梦想,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并急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不可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给学生一对一的上课,实际情况经常是一个老师要带几十个学生。并且,除了教授声乐这一职能外,教师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