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信息化在中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s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同时科学技术也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受信息化技术的影响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学语文 应用
  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对中学语文教学变革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深入研究并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院校需给予重视,为中学语文的教学变革创建条件,促使中学语文的教学步入科学化、信息化的轨道,从而使中学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1 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核心素养内容渗透的需求根据新课标改革规定来看,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每一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所涉猎的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多样。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不但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渗透,还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辅助工具,以互联网为环境条件,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还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渗透,提高教学有效性。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需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够最大化地展现语文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会更积极、更主动、更大胆的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语文信息化教学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从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开阔学生视野、开放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推动语文学科深入发展。
  2 教育信息化在中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
  2.1 拓展交流空间,达到思维培养训练的目的
  语文学科看似简单,但是要想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有狭隘的认知,认为自己只要背诵知识点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启迪,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自由的交流空间,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选择独立或者合作模式来解决问题。比如,《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中,诸葛亮说了自己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并且主动立下了军令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主动立下军令状,并且在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如此高兴?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生一旦产生想法,可以利用电子学习工具向教师示意,直接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2.2 信息化条件让语文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获得教学资源的条件比较单一,教师大部分都是直接从教材上来获取教学资源,很难对课堂进行更深的拓展,导致了课堂内容无法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内容的局限性。如果教师想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就需要从很多书籍中来寻找,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中学语文教学教材中加入了很多诗词和文言文的教学,如果没有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诗词的意思以及诗人在作诗时候的情感。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找到有关的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师获得教育资源的渠道。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找到课本以外的东西,并且可以将这些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这样能够让学生有层次地了解课堂所学内容,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加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互动性。
  2.3 依托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建立人机虚拟整合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运用人机交互的技术和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给学生建立虚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机会,进一步突破学习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共享条件。学生在交流平台上针对阅读主题进行互动,能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自身看法。而且,大家通常持有不一样的观点,对此能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文章中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各种事物,这就无限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课文学习完毕之后,学生也可通过相关的微博和博客平台,有效开展课外延伸讨论,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所理解的冬天,走进文本的最深处。
  2.4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并逐渐养成分析美、评价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文学类学科,其审美主要针对语言作品而言,通过审美强化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拥有感知、评价美的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艺术,激发审美想象。以《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为例,该篇文章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温晴”的冬天,描述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文章从立意上、语言描写上、语言结构上都极具美感。实施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听朗读,了解重点词语,然后带着词语的印象阅读文章,感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在此过程中可以穿插对应的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总结济南的山和水有怎样的特点。最后,谈谈学习收获,感受自然景物描写的语言美和结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可以更加快速地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让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破除传统的旧模式,选择更加新颖的新模式来促进教学革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際问题中,从而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铎.中学语文信息化课堂的关键点剖析[J].课外语文,2017(25).
  [2] 徐伟飞.人才培养视野下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J].成才之路,2014(12).
  [3] 张英明.信息化背景下探讨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课外语文,2016(10).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基本关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生物自身的生物特征与生态特性和环境变化对生物的作用及其生物存在对环境的影响构成了农业生态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最佳的方法就是多交流、多看、多听、多写,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把会写摆在学好英语的第一位,而忽略了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培养,笔者以为这是舍本逐末,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在学习英语中更重要。  关键字:听 说 读 能力 重要性  正 文: 传统上,我们认为掌握英语要通过训练这四个主要技能:听、说、读、写。 如果能听懂、会说、读懂、会写,那么也就意味着掌握了这
科技与金融的协调互动是保证宏观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产业间的不断融合,科技与金融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论文从产业融合视角,运用规范理论分析了科技与
中风后腹泻在临床较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日达10余次,呈黏液便,个别病人见到3~4个白细胞,其病程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中风病患者的康复进程。传统的针刺治疗方法,治疗本
独立光储发电系统不与大电网连接,仅靠系统控制策略保障电能质量,目前仍具有电能质量较差、系统不稳定的问题。以提高系统电能质量、增强系统稳定性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稳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