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电子政务建设中关键的一环,电子公文已经经历了10年的风雨洗礼。迄今为止,我国每个省(除我国台湾地区外)、每个城市、大约90%的县和海外20多个国家,平均每秒钟就要收发15份电子公文,并从最初简单上下级行文,发展到现在应用到了政府政务信息交换的方方面面,电子公文俨然已经是电子政务发展最成功的领域。
有数据表明,为了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未来5年内,我国仅在电子政务规划和方案的预期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从表面看来,电子政务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高消耗工程,在一段时期内一些政府部门还认为电子政务是赔钱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但事实正相反,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方便快捷的开展政务活动的同时,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过去10年中,电子公文无疑是业绩最为突出、普及率最高的领域。传统的公文处理方式是以纸张作为载体,借助盖章、签字等形式实现公文的传递与处理。这种公文处理方式不但浪费资源,还因周期长、效率低,而影响政府决策的效率。
1996年,基于“书生SEP数字纸张技术”的书生电子公文系统诞生了,而第一个电子公文系统实际上并非应用在政府部门,农行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是针对农行办公的特点、环境等各种因素和需要开发的这套电子公文系统。农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与原来的纸质办公相比,电子公文每年为农行系统节约邮费、电传费、纸张费1300多万元,同時大幅度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
农行的成功使电子公文的作用和价值开始得到各机构、部门的正视。随后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国务院办公厅等政府机构、企业部门都相继踏上以电子公文替代纸质公文的改革之路。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开始使用书生电子公文系统,并在同年颁布了《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至此,电子公文正式奠定了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电子公文实际上起到了突破口的作用,包括一些金融机构,一些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设都是从电子公文处理起步的,因为公文在机关里面起着一个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同时有着最广泛的涉及面。迄今为止,我国内地的省、部级政府以及90%以上的县都运用了电子公文。
事实证明,电子公文对提高政府、企业办公效率和辅助决策、节约生产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家环保总局李子龙处长指出,电子公文建起了环保系统之间便捷、高效的公文传输通道,实现了公文处理的现代化,同时促进了机关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并利用这种方式带动了之后其它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拓展。
有关人士同时指出,电子公文成绩显著但是其推广宣传仍显欠缺,电子公文不应该限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它应该有着更为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空间。因而相关企业可能将在一段时期内担负这个重任,以事实说话,来进一步巩固和肯定电子公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成绩斐然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进入数字时代,电子公文对于各应用部门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它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也为实现真正全面的行政高效,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与此同时,各部门与下属分支机构的连接、信息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进一步被用户广泛关注。很显然,如果某个用户在他的所有应用中涉及到不同公司的编辑器,不同的、相对封闭的格式必然造成这些信息之间互访问的困难。
现在,UOML标准——实现文档信息互联互通的操作标准,现已经从技术角度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UOML的非结构化信息,与SQL的结构化信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数据库和SQL的发展来看,UOML同样会促进整个非结构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它能够在保持产业发展多样性的同时保证它的标准性和互操作性。
专家指出,电子公文发展到现今的阶段,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了较高的承认,用户也确实地从中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政府对信息共享的号召以及用户对信息共享的需要,在电子公文领域,也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能够在不破坏产业平衡的基础上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正是电子政务特别强调和要求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随着电子公文、电子政务的技术正逐步向满足用户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它既代表了一场政府办公革命,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观念上的转变——信息时代,数字化及共享将是一切办公流程的终极蜕变。
有数据表明,为了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未来5年内,我国仅在电子政务规划和方案的预期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从表面看来,电子政务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高消耗工程,在一段时期内一些政府部门还认为电子政务是赔钱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但事实正相反,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方便快捷的开展政务活动的同时,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过去10年中,电子公文无疑是业绩最为突出、普及率最高的领域。传统的公文处理方式是以纸张作为载体,借助盖章、签字等形式实现公文的传递与处理。这种公文处理方式不但浪费资源,还因周期长、效率低,而影响政府决策的效率。
1996年,基于“书生SEP数字纸张技术”的书生电子公文系统诞生了,而第一个电子公文系统实际上并非应用在政府部门,农行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是针对农行办公的特点、环境等各种因素和需要开发的这套电子公文系统。农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与原来的纸质办公相比,电子公文每年为农行系统节约邮费、电传费、纸张费1300多万元,同時大幅度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
农行的成功使电子公文的作用和价值开始得到各机构、部门的正视。随后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国务院办公厅等政府机构、企业部门都相继踏上以电子公文替代纸质公文的改革之路。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开始使用书生电子公文系统,并在同年颁布了《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至此,电子公文正式奠定了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电子公文实际上起到了突破口的作用,包括一些金融机构,一些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设都是从电子公文处理起步的,因为公文在机关里面起着一个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同时有着最广泛的涉及面。迄今为止,我国内地的省、部级政府以及90%以上的县都运用了电子公文。
事实证明,电子公文对提高政府、企业办公效率和辅助决策、节约生产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家环保总局李子龙处长指出,电子公文建起了环保系统之间便捷、高效的公文传输通道,实现了公文处理的现代化,同时促进了机关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并利用这种方式带动了之后其它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拓展。
有关人士同时指出,电子公文成绩显著但是其推广宣传仍显欠缺,电子公文不应该限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它应该有着更为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空间。因而相关企业可能将在一段时期内担负这个重任,以事实说话,来进一步巩固和肯定电子公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成绩斐然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进入数字时代,电子公文对于各应用部门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它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也为实现真正全面的行政高效,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与此同时,各部门与下属分支机构的连接、信息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进一步被用户广泛关注。很显然,如果某个用户在他的所有应用中涉及到不同公司的编辑器,不同的、相对封闭的格式必然造成这些信息之间互访问的困难。
现在,UOML标准——实现文档信息互联互通的操作标准,现已经从技术角度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UOML的非结构化信息,与SQL的结构化信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数据库和SQL的发展来看,UOML同样会促进整个非结构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它能够在保持产业发展多样性的同时保证它的标准性和互操作性。
专家指出,电子公文发展到现今的阶段,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了较高的承认,用户也确实地从中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政府对信息共享的号召以及用户对信息共享的需要,在电子公文领域,也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能够在不破坏产业平衡的基础上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正是电子政务特别强调和要求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随着电子公文、电子政务的技术正逐步向满足用户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它既代表了一场政府办公革命,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观念上的转变——信息时代,数字化及共享将是一切办公流程的终极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