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机器人配合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疗养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配合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悬吊训练,观察组患儿则在其基础上配合下肢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评估量表(FAC)]、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AC、BBS、GMFM评分及步速、摆动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FAC(2.7±1.0)分VS(2.2±0.9)分,BBS(46.3±6.5)分VS(39.2±6.1)分,GMFM(68.3±14.2)分VS(59.1±13.3)分,步速(46.5±10.2)cm/s VS(41.4±12.1)cm/s,摆动相(28.6±9.6)%VS(22.2±9.5)%,P均<0.05];两组患儿支撑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71.4±9.6)cm/s VS(77.8±9.5)cm/s,均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配合悬吊训练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效果显著,有利于其预后转归。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照试验研究经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进行爬行训练是否能促进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认知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其对认知及精细运动功能的提升作用是否优于徒手爬行训
对于正处在中学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体育教学尤其要抓住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通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教师凭借内心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运动强度的合理运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中一定要依科学参数为依据,合理、适中的定位学生的运动强度,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利用海南省地闪定位网获取的4年(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地闪定位资料,详细分析海南岛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的地闪活动主要发生在4—10月;呈双峰特征,峰值分
新一轮课改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焕发了新的活力,涌现出了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自己和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却没有实效。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反思,认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四要”“四不能”。     一要强化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介绍了一种旋转摩擦火花试验装置,论述了旋转摩擦火花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关键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试验的流程。
监理是确保建筑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搞好水利工程监理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认清形势,找准对策,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一学期下来,怎样全面评价一个学生?学生又怎样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是作为班主任常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在班上推行了日常行为记账制度。
当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但在教学中,教师“授而不创”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认识受制于教师,教师又受限于教参和标准答案,这无疑使得语文教学丧失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功能。  语文学科其实有着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无不以思维为核心。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自身规律的需要,更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