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文化滋养诗性心灵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自诗骚起,诗歌传统历经两千余载而不绝。今天,我们徜徉于古诗词的艺术天地,仍会为传统诗词言之精、情之深,以及所蕴含的历史韵味、人生感悟而沉醉神往。
  进入20世纪,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充斥着“旧诗必亡”“平仄的消失,极迟是五十年以内的事”(柳亚子语)等言论。但正如新加坡诗坛泰斗潘受先生所说:“中国古诗是打不死的神蛇。”八十年代,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各地诗社词社“你方唱罢我登场”,加之网络诗词推波助澜,终使传统诗词枯木逢春,焕发新生。
  只是,热闹与繁荣的内里,仍是诗词事业难以为继的现实。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胡迎建不无感慨地说:“诗词队伍中,年龄最高的九十多岁,最年轻的不足二十岁,而年纪六十岁以上的占百分之七十,与八十年代诗词复兴期相比较,青年诗词作者在增多,比例在上升,但直至目前为止,学会各项活动仍是以壮年老年人为参与的主体。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同志参与诗词活动,使诗词真正成为老中青共同喜爱的艺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诗词方兴未艾之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中学生研习古诗词,为诗词艺术注入年轻血液,使其在21世纪得以发扬光大,意义可谓深远。2012年12月,我与校内爱好古诗词的学生共同创立了“水云间”词社,旨在引导中学生研习古典诗词,唤醒其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经过一年半的研习与实践,社员们在语言文字运用、文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本文就谈谈创建“水云间”词社的具体做法及收获,希望能为他人今后从事此类活动提供参考。
  一、 创建“水云间”词社的具体做法
  “水云间”词社每周举办一次活动,内容充实,氛围自由。主要活动有:
  1. 专题讲座,普及诗词常识
  古典诗词篇幅短小,格律井然,玲珑剔透,如珠玑一握,粒粒生辉,具有精致的美感。然而,四声、平仄、押韵、对仗、拗救等专业问题,难免使学生产生受挫感和畏难情绪,使其止于“临渊羡鱼”,惮于尝试。为降低入门门槛,词社做了如下尝试:
  (1)自编研习教材
  词社定期组织社员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自编格律诗词创作辅导教材,研究填词作诗要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由社长或骨干社员分专题备课,轮流主讲,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将平仄、用韵、对仗等难题各个击破。
  (2) 配备参考书籍
  “术业有专攻”。词社为每位社员配备了诗词格律的专业参考书籍,如王力的《诗词格律》、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佩文诗韵》《词林正韵》等,帮助社员领悟古典诗词创作的门径。此外,利用《当代学生·古诗文大赛专辑》上的古诗文,夯实社员的古诗文基础,助其在古诗文大赛中获胜。
  (3)邀请行家传经
  词社主动与上海高校文学类社团,如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复旦大学昆曲研习社等建立联系,邀请懂行的学长为社员传授古诗词创作经验。有了高校学长点拨要领,传授心得,社员们的创作热情大增。
  2. 趣味活动,激发参与热情
  玩是学生的天性。“水云间”词社寓教于乐,策划了各类趣味活动,让社员们在轻松、特别的形式中“边玩边学”,提高了社员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
  (1)吟咏诵读,激发兴趣
  学习诗词离不开诵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词社先后举行“千古风流人物”咏史怀古诗诵读会、中秋诗会、新春诗会等诵读活动,学生以念、诵、吟、唱等活泼形式,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2) 网络互动,切磋琢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加强社员间的联系,词社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手机QQ、微信等便利的通讯工具进行互动,答疑解惑,赏评习作,相互切磋,砥砺促进。
  (3)校外采风,抒情写志
  校外采风是“水云间”词社一种独特的体验式学习。或亲近自然,欣赏四时佳景,或走进博物馆、名胜古迹、高校名园,感受人文情怀。采风中,社员互相对弈、对诗、猜字谜,体验闲情雅趣,增进彼此情谊。每一次采风,社员们总是诗兴大发,创作出不少佳作。
  3. 自我研习,充实文化底蕴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学习古典诗词写作,离不开文化之源,“厚积”才能“薄发”。除了集体研习,“水云间”词社还要求社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研习”,勤下诗外功夫。为确保效果,由指导教师和社长提供自习材料,并在之后的社团活动中答疑。自习内容包括“平仄、断句的加强版练习”“诗词的平仄、用韵”“文学常识一览”“绝句诵读”等。自我研习灵活自由,又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活动效率高,倍受社员喜爱。
  4.搭建平台,展示研习成果
  (1)竞答互问,强化积累
  中学生年少气盛,有着突出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诗词研习中,创设竞答氛围,对这种表现欲望加以科学的引导,可产生正面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文学常识问不倒”“古诗词常见意象知多少”“诗词名句对对碰”等竞答活动,充实了社员的文化积累,使其惧怕古诗词的心理变作“昨夜星辰昨夜风”。
  (2)编辑词刊,作品争鸣
  经过系统的专题学习与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逐步解决了诗词创作技术层面的问题,沉睡的诗心被唤醒,创作水平日长,作品渐丰。2013年6月,“水云间”词社创办词刊《短长亭》,以典雅的形式呈现社员的创作成果。此刊一出,即在校内外引起关注,专业诗词报也选登了部分社员作品。在办刊、发表的过程中,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认可、社会认同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幸福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
  (3)参与竞赛,实战提高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引导得当、得法、得力,学生就会有令我们想象不到的精彩表现。创社以来,我们积极参与全国、上海市及闸北区的各类与古诗词相关的活动和比赛,词社社员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了锻炼。   创社之初,即有11名成员在首届全国青少年古诗词创作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佳绩;在第十二届上海中学生古诗文大赛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在上海市“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系列活动中,5人征文获奖,5人书法获奖。今年,在第六届上海市中小学生古诗词现场创作大赛中,词社选派的5名选手全部获胜,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5月30日,又有3名成员在闸北区2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即将在暑期举行的上海市民经典诵读大赛……
  二、 创建“水云间”词社的收获
  凭着对古诗文的一往深情,词社学生“不待扬鞭自奋蹄”。研习愈久,兴趣愈浓,功底愈深,对各类古诗文比赛也愈自信,愈游刃有余。
  1. 增强对汉字的感悟,提高表达能力
  中华诗词是汉字的直接产物,其语言极凝练,有非凡的涵盖力,所谓“退之则藏于密,放之则弥六合”。作为传统诗词的爱好者、赏析者和创作者,必须对汉字有一定的感悟,并能运用好汉字。在诗词鉴赏与创作中,激活汉字,释放一字、一词的巨大能量,保持汉字的纯洁与鲜活。
  一个会写诗词的人,在情景交融、结构布局、语言锤炼方面都下过功夫,他掌握的诗词格律及修辞技巧,对从事自由诗、歌词、散文、小说的创作以及翻译、广告词设计等各种文字工作,都大有裨益。
  2.提升个人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腹有诗书气自华。”传统诗词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积淀着民族的智慧。中学生研习古诗词,可以“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李白的浪漫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兴亡之叹,宋词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激发爱国热情的范本。中学生研习古诗词,可以丰富内心,滋养诗性,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品德。
  3.彰显诗教特色,丰富校园文化
  孔子关于诗歌的“兴、观、群、怨”之说,为我们着力推进古诗词研习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诗歌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提高读者的观察思维能力,可以让读者和其他人相处得更加和谐,也可以“怨刺上政”,发挥社会功能。无论是从培养学生兴趣看,还是从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看,让学生重视诗词,喜欢诗词,创造出一个热爱诗词的校园文化氛围,都非常必要且有意义。
  以上所述,为本人与学生创建“水云间”词社的具体做法及收获,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胡迎建《当代诗词社团及作者状态评述》,《诗书教育系列:诗词学(第一辑)》,暨南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之一,因其开启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大幕而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拉丁文代表作《秘密》(Secretum)通过内心反省的方式重新探讨了人生幸福、人的意志、死亡、恶习、美德、尘世之爱、尘世荣耀等重要主题,抒发了具有明显人文主义特色的伦理观念。其中在论“贪婪”的部分,作者首次正视人对于财富的欲求,为“贪婪”正名,提倡顺从本性,有节制地满足人的
[摘 要:本文对基于智慧环境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线上线下学习,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英语教学理念,拓展学生英语视野以及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营造良好智慧教学环境等实施方法,希望能为提高大学英語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智慧”环境;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智慧教育理念被逐渐深化,推动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强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农村特殊教育学校亦是如此,而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也不是一件易事。本文将以“农村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启示与思路”为题展开讨论,帮助教师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中有效地展开劳动教育活动,并根据所获得的启示来丰富进一步的探究思路。  关键词: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启
诗歌教学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古诗文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诗歌篇幅短小精悍,意象、意境模糊跳跃,诗歌文字含义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等等特点,都让诗歌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让相当一部分学生视诗歌鉴赏为畏途。每年高三语文复习的诗歌鉴赏部分往往要一个半月时间,但高考试卷中7分的诗歌鉴赏题,本校学生实际得分平均不过3分左右。而且有资料显示,每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学生平均得分基本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增长,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茶饮行业开始依托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来打造独特的品牌,增加茶饮企业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中国茶文化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尤其是为了适应节奏工作和生活的新式茶饮,更是发展迅猛。要想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加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精神、心理、物质等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品牌;视
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凸显创作意图,往往借助孩子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或寄希望于孩子,让他们承载作家的光荣与梦想、在他们身上寄托憧憬与美好。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我”是一个“少小离家中年回”的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因生活原因,必须回家卖掉老房子,接走自己的母亲和侄子“宏儿”,就这样与闰土哥不期而遇。闰土在“多子、饥荒、兵、匪、官、绅”的多重压迫下,由过去的“小英
[摘 要:英语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阅读,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对提升英语水平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任务型教学法是督促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英语水平,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存在意义,最后探究如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高职英语;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在语文新課程中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阅读教学,其语文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需明确重视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此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时让学生学会精读、读好、读会、读顺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阅读品质形成阅读习惯。本文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策略
[摘 要:我国高校在进行教育创新与改革的时候,要重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只有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才能够促进计算机教育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还能够培养一些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并且还会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保障为我国企业输送一些专业人才,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学生信息素质]  我国高校是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应该要提高计算机这
[摘 要:审美鉴赏与创造涉及语言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当前高中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不足,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鉴赏;创造能力;培养策略]  一、高中语文核心